少年早熟 1.
事實上教育便是一種早期的習慣。
要培養各方麵的能力,包括承受挫折的能力。
誕生在平民家庭
1809年2月12日,天剛亮的時候,在美國肯塔基州哈丁縣的霍詹維爾附近的一間小木屋裏,托馬斯·林肯的妻子南希的臨產陣痛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卻沒有任何進展。他們知道情況不妙,就立即請人去找接生婆。當時,這個地方的醫生非常之少,因此,有經驗的接生婆非常受到大家的歡迎。
出去找接生婆的人還沒有回來,現在該怎麼辦呢?這附近根本就沒有人能幫助他們。托馬斯和太太很清楚,現在他們必須獨自麵對。此時此刻,他們所能做的也隻有禱告,把這件事交在主的手上,他們相信上帝不會讓事情這樣收場的。
一陣劇烈的陣痛向南希襲來,豆大的汗珠從她頭上滾落。就在這最危機的時刻,接生婆終於來了。生產的過程很辛苦,消磨了整個大半夜。不過產婦和接生婆的辛苦總算沒有白費,南希生的是一個健康的小男孩。
這個嬰兒,就是52年後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第十六任總統的亞伯拉罕·林肯。
亞伯拉罕·林肯的父親叫湯姆斯·林肯。湯姆斯1778年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1795到1802年在各地幹過各種工作,包括鞋匠或者木匠的工作。他先後搬到肯德基、印第安納州和伊利諾伊州,都是做農民。他和當時的大部分美國農民一樣,一邊耕作,一邊做點小買賣,比如往哈丁縣和新奧爾良販運一些貨物。
托馬斯·林肯28歲時,與23歲的南希·漢克斯結婚後,他以做木匠活為生。第二年,他們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取名為薩拉。到了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後不久,托馬斯·林肯很快就搬了家。托馬斯所買的二百多英畝土地就在諾布溪畔附近。在鄰居的幫助下,托馬斯修建了一所帶閣樓的房子,這時小林肯快3歲了。
兩個孩子快到上學的年齡,但托馬斯當然是不太情願的,他覺得對他那樣的拓荒者家庭來說,讀書是沒有多大用處的,他們隻要勤快、會做事就行。事實上,兩個逐漸長大的孩子也確實成了父母的好幫手。
在南希的堅持下,他們的女兒還是來到了學校。學校離家有兩英裏遠,孩子們在那裏讀書並練習寫字。當時的課本是韋伯斯特編寫的課本,做練習則通常是用木炭東塗西抹。
當小林肯拿起一根木炭寫出自己名字的時候,托馬斯相當得意,因為當地的傳教士也有不會簽名的。
小林肯生活在貧寒的平民之家。寒冷的冬天到了,凜冽的寒風橫掃過平原,參天大樹的枝幹被吹得左搖右擺,有些樹枝已被狂風吹斷。刺骨的冷風呼嘯著鑽進屋裏,令人瑟瑟發抖。
然而,托馬斯·林肯一家人好像什麼都沒有聽到,對這一切他們早已習慣。勞累了一天,一家人實在太疲憊了,好像已經沉沉地睡著了。
狂風掀起壁爐上的一塊磚頭,把它甩到牆角。這時,隻有4歲的小林肯被驚醒了。他和姐姐並排枕在一個用裝滿樹葉的口袋做成的枕頭上。好冷啊!好想躺在媽媽溫暖的懷抱裏,他越是這樣想就越覺得渾身打顫。
可是他不想叫醒媽媽,她睡得多香甜啊!辛苦勞作了一天,這個時候是媽媽唯一能休息的時候。於是,他決定自己想辦法。他從木頭架子上拽下了一條圍巾,把它塞進了牆上的裂縫裏,這下暖和多了。他鑽進狐狸皮做成的被子裏,一會就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小林肯靠牆睡,因為姐姐對寒冷更加敏感,如果冷風從牆縫吹進來,姐姐就會凍得哆嗦,而他自己則骨骼粗壯、結實,靠牆睡對自己來說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冷風吹點兒也沒事兒!
進入夢鄉的姐姐總是把那張狐狸皮往她那邊拽。這張狐狸皮是爸爸不久前打死一隻狐狸得到的,蓋在身上很暖和。熟睡中,姐姐使勁地揪住狐狸皮不放,小林肯怎麼也拉不過來。天冷極了。姐姐緊挨著他,他能看得到姐姐的手、耳朵和壓亂了的頭發。因為他倆的腿緊緊地裹在狐狸皮裏,所以他還能觸到姐姐的腳。壁爐裏的炭火在小屋裏泛出一線光亮,隻有這絲光亮陪伴著醒來的小林肯苦讀寒夜。
在黑暗中,小林肯看到,就在離自己很近的地方,有什麼東西在發光,金光閃閃的,就像媽媽講過的天堂裏的寶貝一樣。哦!小林肯心想,是那隻大大的鐵皮桶吧。每晚,媽媽都要提它到河邊打上滿滿一桶水。
那邊牆上還有個東西,在閃閃發亮,嗯,那肯定是爸爸的斧頭,孩子們是不準隨便亂動的,因為大人們說它很鋒利,一下子就能砍掉一根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