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班上的大部分男同學都在用手機追看一本叫做《大唐雙龍傳》的小說,所以老師就問有沒有人看過這部小說,如果看過,就說出這部小說當中折射出來的武俠是什麼,不過老師沒有直接這樣問,而是問‘何謂武俠’。”諸葛嵐淡淡的說,因為她對語文老師的這個問題感到不可思議,上課時間居然討論一部小說,雖是這樣但她還是準備回寢室後拿手機上網看一看這部小說。
李北然本來想說沒看過,好繼續睡覺,不過仔細思索了下,他覺得不現實,既然老師發現了瞌睡的他,如果沒回答問題,睡覺也隻是想想而已了,加上《大唐雙龍傳》本來就是他的小說,雖然現在沒人知道,但總會有人知道的,而且他為了係統升級,這個過程還得盡快。
“過去這麼久了,李北然你想好該怎樣回答了嗎,說不出來以後就不要在我的課上睡覺了,知道嗎?”
“老師,你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我回答出來了,你以後的課我就能睡覺了,是麼?”
講台上的語文老師哭笑不得,想不到他教了半輩子語文,如今卻被一個小屁孩抓住了話中的漏洞,不過他也不是言而無信的人,盡管這是無心之失。
“如果你回答的能讓我和全班同學滿意,還有語文考試每次都優秀,你就可以在我的課上睡覺,不過你要是說不出來,就給我老老實實地聽課,全班同學作證,同學們,你們說是不是?”
“是”台下的同學異口同聲,有一些誇張點的同學甚至拿出了手機和零食準備看戲。
李北然沒想到回答個問題還有這樣的好事,至於回答不上來和語文考試成績優秀,他壓根沒往心裏去。
開玩笑,係統在手的他,除了星際知識和外星人方麵,他還需要擔心哪些問題,李北然心裏這樣想著。
“從幾千年前的各種族戰爭結束開始,由於熱武器的完全被毀,冷兵器時代的到來,習武在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周武王《劍銘》中:‘帶之以為服,動必行德,行德則興,倍德則崩,’則更是強調‘以仁德為武’,從此‘武’和‘儒’相結合”李北然說完頓了頓,又接著用他那沉鬱頓挫的聲音說道:
“自周之後,遊俠之風日盛,青少年多以身為遊俠為榮,詩人騷客都崇尚書劍飄零、仗劍遠遊的生活,這些遊俠總是或隱身山林、或略顯神技後便飄然遁去,不知所終,頗具道家修士之風。”
“至於‘武’與‘俠’結合的開始,則是在先秦春秋時期,由‘士’化分而出,即所謂‘文者為儒,武者為俠’。在這一方麵,儒家的對立麵,法家的創始人韓非子在《韓非子·五蠹》中敘述的很明白:‘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話雖有其偏激之處,然卻一語道破了‘武俠’與‘儒家’同出一源的事實。它們之間互相抗衡,互相影響。”
“可以這麼說,武俠從其誕生的第一天起,就一直是屬於平民階層,武俠倫理實際上就是民間社會用以規範人際關係的道德標準,是一種‘情義倫理’,發展到如今,它不僅和我國‘儒家’、‘道家’、‘禪家’思想相結合,又與天龍聯邦的‘真龍道’、天使聯邦的‘天主門’、血族聯邦的‘該隱論’、等各種思想相結合,蘊涵了很深的倫理,包容了極大的範圍,是個不斷再包容的文化。雖然在曆史上,它們曾一度互相排擠、互相貶低,但隨著曆史發展到今天,它們可以說是完全融合,分不清彼此了。”
“而《大唐雙龍傳》當中流露出的武俠觀念更加的氣勢磅礴和天馬行空,小說當中探討武學與天道,將‘儒’、‘道’、‘佛’等玄學之理念嫻熟地應用到文字中,而且還有獨特的宇宙本體論、認識論和個人生命觀、成敗觀,這些內容在以前的武俠小說當中是從來就沒有出現過的,當然了,小說當中有一些神秘的武學及流派,與武俠定義不太相符,所以我認為現在的小說類別應該多加一個了,‘科幻’,所謂科幻就是以幻想藝術的形式,科學的講述各種宗教學派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武俠的見解以及對《大唐雙龍傳》的看法,老師,對於這些觀點,您怎麼看”李北然說的特別溫文儒雅。
而很長一段時間過後,鴉雀無聲的教室裏麵才傳來一陣陣吸氣和東西掉落的聲音,李北然見狀便知道一切都毫無疑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