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部分(1 / 2)

第十一部分

仁川登陸戰役

仁川登陸戰役指朝鮮戰爭期間美國、南朝鮮及英國軍隊於1950年9月實施的一次戰役。戰役的意圖是:以戰役登陸兵攻占仁川港,以後向漢城實施突擊並分割朝鮮人民軍在南朝鮮的基本兵力。

由於兵力兵器不足,朝鮮人民軍隻有獨立海軍陸戰第266團的一些分隊防守仁川港及其海上門戶——月尾島。島上的守備部隊隻有1個營和用以加強該營的1個岸防炮連及2門37毫米的高射炮。仁川北麵由邊防第107團的1個營防守,南麵由1個獨立步兵營防守。防禦部隊的總數不足3000人。

為了實施登陸戰役,美國調來了打著“聯合國軍”旗號的美步兵第10軍。根據美軍司令部的材料,該軍有6.9萬餘人。直接登陸的有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和美軍步兵第7師,英國的“突擊隊”,以及南朝鮮海軍陸戰隊的一些部隊。登陸部隊的總數達4.5萬人。美步兵第3師、美空降第11師,第187團和南朝鮮軍隊的第17團還在後續途中。為了從海上運送登陸兵和保障登陸,動用了美國第7艦隊和英國艦隊的艦船共230艘,母艦航空兵飛機400餘架,以及一些陸基航空兵兵團。

戰役計劃規定,將在代號分別為“紅色”、“藍色”,“綠色”的3個地段實施登陸,其中主要的是前兩個地段。“紅色”地段位於港口北部,長300米,岸壁高4.6米。攻占了“藍色”地段,就可以前出到防禦部隊的後方,並切斷其交通線。“綠色”地段用於卸載兵器補給。

鑒於月尾島所處的重要位置,美軍為了準備登陸,於9月10日開始壓製朝鮮人民軍部隊在該島的防禦。美航空兵大量使用凝固汽油彈。9月13日7時開始對該島和仁川港實施登陸前的預先航空火力準備和炮火準備,而9月15日開始了直接準備。該島守備部隊人數不多,隻有200名官兵,但在李泰亨的指揮下經受住了敵人轟炸的嚴峻考驗。

盡管有生力量和技術裝備損失很大,他們還是與敵人進行了英勇的鬥爭。隻是當月尾島的保衛者全部英勇犧牲之後,敵人才於9月15日17時30分開始在仁川直接登陸,並且沒有遇到特別阻礙就完成了登陸。仁川港保衛戰之所以失利,是由於偵察工作薄弱和缺乏兵力兵器。美軍奪取仁川之後,遂向漢城進攻,企圖在3天內占領該城並切斷朝鮮人民軍部隊從朝鮮南部地區後撤的退路。

然而,他們遇到了朝鮮人民軍無比堅強的反抗,人民軍官兵與漢城居民一起英勇地保衛該城達兩周之久,粉碎了武裝幹涉者圍殲朝鮮人民軍的計劃。這期間,朝鮮人民軍最高指揮部把大部分兵力從南方撤往北方。在仁川和漢城的戰鬥中,幹涉軍共死傷1.2萬餘名官兵,損失大量技術兵器,其中包括一些艦艇。西原戰役

西原戰役是印度支那人民民族解放戰爭時,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武裝力量於3月1~20日實施的進攻戰役,是人民解放武裝力量1975年春季總攻的一部分。

戰役目的是:粉碎中部高原西貢政權第2軍區軍隊,從而切斷越南南方北部各省敵軍與西貢地區和南部各省敵軍的聯係。

戰役企圖規定,切斷19、14和21號戰略公路,隔絕山區和平原地區軍隊集團的聯係,以後用主力消滅美蜀、德立、達鬆各市的西貢軍隊,沿14號公路向北發展進攻;前出至波來古和昆嵩市,殲滅敵基本兵力,不讓其退往平原地區和沿海地區。

西原戰役開始前,敵第2軍區轄有1個步兵師、1個航空兵師、7個特種軍隊集群、4個裝甲坦克團、8個炮兵營和一些地方軍。

上述兵力大部分集中在波來古地區北部高原。為實施這次戰役,人民解放武裝力量指揮部調來了正規軍5個步兵師、數個裝甲坦克部隊和分隊及民兵部隊,將其合並為西原方麵軍。

進攻於3月1日以對波來古西麵的引誘突擊開始。3月4日和5日,人民解放武裝力量各兵團切斷了19號戰略公路和21號戰略公路。西貢指揮部開始向各戰鬥展開地區重新部署軍隊。3月10日,人民解放武裝力量的主力出敵不意地轉入進攻,解放了德立和達鬆市。3月11日,得到坦克和炮兵加強的步兵第10、316師攻占了敵強大抵抗樞紐部——美蜀。活動在各城市的戰鬥小組給予軍隊以大力支援。步兵第320師切斷了美蜀以北的14號公路。

在失去退往沿海地區道路的威脅下,西貢指揮部倉促將軍隊沿7號公路撤出波來古和昆嵩。3月18日,敵軍於膠寮地區被步兵第320師部隊殲滅。同日解放了波來古和昆嵩。到3月20日,人民解放武裝力量徹底粉碎了第2軍區的主要集團。其殘部逃往沿海地區。

由於西原戰役,西貢政權的兵力在越南南方被分割為兩部分。人民解放武裝力量解放了8個省。敵損失約12萬人和大量軍事技術裝備。這次勝利急劇改變了越南南方整個軍事、政治形勢。

戰役過程中,人民解放武裝力量巧妙機動並在廣大區域的分散方向上實施了協調一致的進攻行動,同遊擊隊和民兵部隊進行了協同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