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給父親的信5(1 / 3)

爸爸,越長大越覺得家庭溫暖和親情感動變少。因在長期兩地分居的過程中,彼此的習性並不知曉,更不用說了解彼此的用心良苦,於是會讓人覺得“愛”消失得幾乎觸摸不到,感覺不到。

其實呢?

並不是“愛”消失了,而是因每個人的人生追求不同,導致我們對“愛”的認知不同。

其次呢,喜歡綿竹,不僅僅是因為出生在此,更因為在我的人生成長過程中,生命中遇到的所有鄉裏鄉親都給予了我最真心的“愛”和關懷。

當父母忙活在家鄉的工業建設中時,他們給了從小沒人照顧的我濃濃的鄉情和無私的關懷。盡管長大後我不善言談,更不懂溝通談判技巧,甚至不懂現實生活中存在著怎樣的爾虞我詐,但我想要讓這個曾經美麗而富饒可卻交通不便的“平原”馳名中外的心願,從不曾改變。

廣濟本就擁有著濃厚的地域色彩和神秘的宗教文化,加之這方土地是幾輩人用心血在“戰後荒原”才開始用雙手和汗水打造而成的宜居家園。

很可惜,在2008年的大地震中,曾經三代人為了“美麗家園”這個目標而做出的貢獻基本上化為了烏有

天災自然可怕,但人禍卻不可饒恕。

2008年地震時,我們廣濟受災嚴重,甚至很多家庭都失去了至親,當我站在廣濟農民街(當時醫院的臨時急救帳篷駐紮在街道兩旁,很多重傷患者經過搶救後躺在有限的病床上輸液)那因鮮血而染紅的水泥路麵,盡管用自來水衝洗過,可卻因那印記便心痛……

那一刻,我努力的克製著自己的所有想象力,並故意不去看那鏽色斑駁的前方,因我害怕那些血跡,會讓我想象出鄉親們口中所說的堆積如山般的“屍體”。

那樣的悲慘畫麵,我不願見,更不願去想象。

我從不認為在我生活的這片寧靜的小村莊,會在我有生之年發生這樣慘不忍睹的天災來——盡管在兒時,因為地震,樓下天井中鐵架上的花盆和廚房中掛著的各種鐵製用品、甚至是木框架的玻璃窗都會在地動時“叮叮當當”的響不停。

08年呢,在我走上滿是鮮血的街道的頭一天下午,那裏,堆滿了屍體。

不僅廣濟的大街上如此,一河之隔的洛水亦如此,還有漢旺也受災嚴重(職業中學的整棟教學樓陷入了地麵,我表妹永遠的埋在了她就讀的那所學校的舊址下。)

……

爸爸,曾經信誓旦旦的以為自己會履行您給我的“命令”,自己也會用畢生去追求和終將完成。

但就在我親眼看到因“汙染”而一夜染黃的所有樹木和青草,甚至是蒜苗,我的信念動搖了。

那時候我對自己說:“這種時候如果誰出現在我生命中幫我,我就嫁給他,不完成最終目標了。”

而他跟他父親來了,在每天地震上百次的時候,在這裏呆了三天。

……

後來,我跟他說不去學校分配工作的地方上班,在廣濟場口第一個帳篷賣建材,可他太年幼,又怕累,不願……

不說那特殊時期的決定,過去根本不重要。

那會兒住在花膠布搭建的帳篷中,洗臉吃飯都用礦泉水——以至於會很多天不洗臉。

為何如此呢?

地震造成地殼有裂縫,破壞了原有的地質結構,隊上原本四十幾米深的水井往下再挖後都無水。

但我們繼承了父輩們的堅強,收拾了悲痛的心扉,並團結一致的“從零開始”,用勞動和血汗,建設了目前這個新的家園。

這裏的人民樸實、勤勞、善良、富有正義感,並都想為了下一代的未來,做好各方麵的建設,共同將綿竹打造成世界級旅遊文化名城,造福子孫後代。

今兒,任誰都不會想到,曾經的綿竹,除了三國時期的古城池以外,周邊範圍很大的區域,都是茫茫河灘地和山脈。

這裏的山脈很神奇,從風水學角度看,每一座都如同大型墳墓——究竟是墓葬,還是移山填海的“傑作”,就不得而知了。

畢竟曆史上對於“名人”的墓葬都甚是保密——墓葬中保存完好的屍體很少,所有的考古都是為了更好的探索“未解之謎”,也就是說找到真理,讓一方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