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帝王夢想(2 / 2)

所有皇子皇孫的性命,也在秦始皇的一念之間。

秦始皇信任李斯和趙高,他能同他們交換子女為質,又哪有不信任的原由。

隻是公子扶蘇太過仁慈,不能坐上皇帝之位。諸國雖降心卻不死,天下暗戰波濤洶湧。世襲帝製永生永世,階級鬥爭層出不窮。

站得高了,看得遠了,可李斯等人的膽子也跟著越來越小了。他們手染萬千鮮血,越到輝煌之巔,他們越來越過得戰戰兢兢。他們做不到秦始皇那般的決絕,從他在趙國出生並為質,經曆了太多的背叛和欺騙,甚至殺生之禍,早就看淡一切並希望天下太平。

為了天下蒼生,寧可自斷一脈傳承。

平民,又何嚐不是皇子皇孫們的幸福生活。

天下間果斷抉擇到這等地步的,也隻有眼前這位有史記載來的第一位稱帝之人吧。雖他的功績是秦國數代人甚至數十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是魄力卻無人能及。

“仙姑稍等,寡人跟你走……”隻見秦始皇回頭看了看李斯和趙高,笑道:“寡人的江山就托付給你們二位了。”

說罷,他招了招手,三千童男童女魚貫而隨,隻剩趙高和李斯茫然的站在山下,眼中有著淚花。

隊伍中有著兩位英武不凡的少年,淚花滿麵,回看向李斯、趙高二人,瞬間又咬了咬牙,轉身就跟著秦始皇走上了登仙梯。

登仙梯,浩浩蕩蕩茫茫然;

蓋世帝,風風火火蔚蔚藍。

求不得天長地久今生長流;

舍不去天涯海角來世再許。

李斯趙高二人仰頭望著登仙梯上整齊有序且漸漸變小甚至消失的隊伍,眉目緊鎖,直至那些人影消失在山頂的樹叢後才凝重的吐出口濁氣,惆悵的離開。

李斯一身銀灰色長衫,雖已做偽裝,可那富貴之相卻暗藏不住;趙高雖為宦官,但卻並非閹割之人,隻是手指少了一截。

在秦始皇身旁的男人,哪位不是熱血男子,胸懷天下萬世基業。

沒有誰想傷害人命,也沒有誰天生想要稱雄稱霸。

時勢造英雄,正是這個理。

隻是秦始皇早就厭倦了這樣的屠殺,那七國爭霸時的每一場明爭暗鬥而噴灑的鮮血,都讓他午夜夢回而後怕。不管流血犧牲的是哪方人馬,不管是謀臣還是戰士,都隻是政權之下的犧牲品。作為七國之主,如今的他,不想看到這樣的事情繼續發生。

就拿好基友太子丹心理扭曲,派人接連刺殺的事兒就讓秦始皇氣也不是、恨也不是。

言歸正傳,話說這公子扶蘇,是秦始皇親政七年時在龍脈山的一處小廟外撿到的小嬰兒。當時秦長安君及大將軍蒙驁率軍十萬攻趙,趙將龐煖領軍十萬禦之,斬殺秦軍大半,射殺蒙驁。秦始皇本就掩飾身份在軍中觀戰,不料因食用了一碗冬瓜肉片湯後嘴皮發麻,高燒不退,眼睛發花,經他暗暗查探後才知有人故意在湯中放入了老鼠屎,當時有此症狀之人不止他一人。

於是,他暗自離開。

正好在途中看到一群老鼠拖著塊破經幡,而中間露出一圓乎乎的嬰兒來。於是就將此嬰兒撿了回去,取名扶蘇。

扶蘇從小天真討喜,為當時活在政治鬥爭中的秦始皇帶來了一份純真和安寧。

因從小被寄予厚望,所以格外保護有加,秦始皇不想他同自己童年經曆一樣的風雨,所以在扶蘇的童年隔離了紛繁複雜的政治鬥爭。這,也就養成了扶蘇溫潤如玉的性情。

可作為皇室長子,又怎能如此培養,加之他認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對實行“焚書坑儒”、“重法繩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貶到上郡監蒙恬軍。實則是秦始皇為了磨練他,並讓他自己手握兵權。

李斯和趙高上了一輛普通的馬車,從中拿出一道詔書,對著馬車旁的一名宦官道:“你快馬加鞭,速去上郡。如若不成,非常手段處置。”

宦官雙手捧著詔書,躬身一禮,並不多話。

隻見趙高又捧著泰阿劍,故意吊著鴨公嗓道:“這是大王送給公子的,一並帶給公子吧。”

宦官雙手有點顫抖,結結巴巴道:“這,這,這可是大王的佩劍,小人不敢……”

趙高撤下馬車的布簾,從宦官手上抓過詔書,三下五除二的同劍一並包裹在布塊之中,然後丟給宦官。“去去去,騎馬快點送過去。別在這礙眼了。”

宦官翹著蘭花指,輕聲回道:“是,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