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實現保定市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策略研究(1 / 3)

實現保定市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策略研究

地方經濟

作者:劉鬆穎 劉敬

摘要:本文從保定市生態旅遊業發展的實際出發,針對對保定市生態旅遊業發展的優勢,以及生態旅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以期對保定市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保定市;生態旅遊;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5-0-02

一、生態旅遊的含義

生態旅遊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在世界各國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旅遊形式,近年來旅遊界和旅遊者都很關注這一領域。1993年國際生態旅遊協會將生態旅遊定義為:具有保護自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遊活動。生態旅遊的內涵更強調的是對自然景觀的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旅遊,它不以破壞自然資源和犧牲環境為代價,而是將資源保護與開發相結合,將資源的合理利用與對當地社會文化的尊重和獲得經濟效益相結合的一種特殊的旅遊方式。

保定市位於河北省中西部,與京、津呈三足鼎立之勢,素有“南通九省、北控三關”、“京畿重鎮”、“首都南大門”之稱,在環渤海經濟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保定市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與美麗的自然資源,為發展生態旅遊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在生態旅遊區承載力內發展旅遊,保持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我們關注的問題。本文通過對保定市生態旅遊資源的整體狀況及開發利用情況進行評價,以期對保定市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有所幫助。

二、保定市發展生態旅遊的優勢分析

1.旅遊資源豐富多彩

生態旅遊資源的稟賦條件對地區生態旅遊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保定市境內群山西峙,沃野東坦,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貌分山區和平原兩大類,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眾多,類型多樣。自然景觀如世界地質公園淶源白石山,省級濕地保護區“華北明珠”安新白洋澱,國家級名勝風景區野三坡,華北最大的瀑布群阜平天橋瀑布等。人文景觀如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全國保存最完好的清代衙署直隸總督署,出土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的西漢靖王滿城漢墓等。其中紅色旅遊資源更是景點眾多,如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阜平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冉莊地道戰遺址、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狼牙山五壯士紀念地、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等。豐富多樣的旅遊資源為生態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2.地理位置優越

保定市位於河北省中西部,地處北京、天津、石家莊三角地帶,區位條件良好,交通十分便利,市中心北距北京140 公裏、東距天津 145 公裏、南距石家莊 125 公裏,直接可達首都機場、正定機場及天津、秦皇島、黃驊等海港。京深、津保高速公路,京廣、朔黃鐵路,107、112國道貫穿市區,使保定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優越的地理位置為保定生態旅遊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人文資源曆史悠久

保定市曆史悠久,是1986 年國務院命名的第一批中國曆史文化名城。在長期的曆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有特色的曆史文化積澱和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遺產。在這裏造就了一大批曆史人物,如春秋戰國時期的燕大夫郭隗、義士荊軻、漢昭烈帝劉備、宋太祖趙匡胤、元代戲曲大師關漢卿和王實甫、科學家祖衝之、酈道元等。這裏培養出了大批的文學家、詩人、創作家、表演藝術家、多種文化工藝人才,獲得“戲劇之鄉”、“中國民間音樂之鄉”、“中國民間特色藝術之鄉”、“雕刻之鄉”等多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