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1 / 1)

如何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

治教經驗

作者:彭希榮

師生關係是否融洽常常取決於交往雙方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滿足。在一定程度上說,師生關係是否協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是否善於與學生交往,或者說,教師是否考慮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及由此產生的不同需要。我們知道,就學生而言,他們的性格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這些學生,他們不僅因個人天賦素質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更因所處環境、家庭教養方式等外部因素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發展水平及個性特征。因此,當他們彙集到同一個班級時,這個班級也必然具有相應的複雜性。在此情況下,教師是否考慮到這種複雜性,並給予學生不同的態度,即滿足他們的不同需要便十分重要。所以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應考慮到自己教學任務的完成,還應兼顧到學生的感受,滿足他們的接受需要和情感需要。隻有這樣,教師和學生才會產生共鳴,從而達到一種和諧關係。

一、營造寬鬆的課堂氛圍

隻有形成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才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心理驅動力,才能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形成課堂教學的凝聚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消除學生的厭煩情緒,使學生從心理上接受老師、認可老師到期待老師,進而達到想學、樂學的境界;其次,教師要以平等的地位出現在課堂,把寬容與愛心化作無聲的語言——眼神,教師眼中流露的期望與鼓勵將時刻提醒著學生:老師注重我,老師相信我,進而使學生產生不能辜負老師期望努力學習的動力。

二、使用激勵性的課堂語言

激勵性語言的使用是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的一種技巧,它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有利於調整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巧妙設疑鼓勵思考,營造學生主動提問、概括、假設和陳述的課堂氛圍,杜絕諷刺性的語言,多使用鼓勵啟發性語言,形成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相互合作關係,多討論,多提問,多辯論,精講授。

三、培養自由討論式的課堂風氣

教師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自由討論,是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重要切入點。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中討論,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很難,這裏有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要收到這種效果,教師首先需要從三個方麵入手,一是根據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科學的討論題,既讓學生有話可說,又要保持教學節奏,完成實際的教學任務;其次要有教學機智,教師在學生討論時要及時把握、及時引導,不僅思維敏捷,而且要引導適時,信息吸收要迅速,這就要求教師備課要備學生;再次,為了保證一個討論的“麵”,教師要在課前、課後做好基礎較差學生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積極參與,也可事先對其進行適當引導,防止課堂討論中產生“死角”。

四、搭建多樣的成功平台

讓學生獲得成功是鞏固新型師生關係的手段,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措施。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當老師提出問題時,總有一些學生低下頭,不是他們不想學、害怕學,而是這些學生長期處於課堂的被動地位,他們害怕嘲笑和懲罰,不敢正視老師,更不要說主動提問。事實表明,傳統的強製性方法並不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隻有為學生搭建多種成功平台,才能使學生對知識產生如饑似渴的追求。隻有這樣,教師才能創建一個成功導向的課堂,營造一個“持續的支持性環境”。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從三個方麵入手,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什麼是人才?我們的教育對象都是人才,因此,必須讓每一個學生都要獲得成功。其次,要在授課中實施分層次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多層麵、多角度的成功及愉悅,這僅靠一些激勵性語言和高頻率互動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運用課前預習、課內外輔導等多種方法;再次,讓學生合作學習,並落到實處,使學生形成強烈的求知欲,這樣班級競爭與合作並存的局麵才能逐成。

五、成為研究型的楷模

研究型教師將是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持續動力,教師為人師表,不僅應表現在師德上,更多的還應體現在教學方法、教學藝術的探討和追求上。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新方法,研究新教材,努力改進和提高課堂教學藝術;製訂好個人發展計劃,研究專業領域新動態,積累各類資料,教師對於新知識的渴望,對學習的熱情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到每個學生,從而對學生探究性學習心理的形成和學習能力的培養產生積極作用,加速構建和鞏固新型的師生關係。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新型的師生關係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必須持之以恒。一旦這種新型師生關係建立,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目標的達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單位:河北省武邑縣城關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