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海洋怪象 1.
海光
1975年9月2日傍晚,在江蘇省朗家沙一帶,海麵上發出微微的光亮,波浪起伏著,像燃燒的火焰那樣翻騰不停,一直到天亮時才慢慢消失。第二天晚上,亮光重又出現,更加強烈。以後幾天,逐天增強,到第七天,海麵上出現大量泡沫,當船隻駛過的時候,激起明亮的光,水中還閃爍著許多珍珠般的發光顆粒。幾小時後,這裏發生了一次地震。
其實,海光不是火,而是一些會發光的小生物耍的把戲。主要有細菌和單細胞的鞭毛蟲等,還有一些水母、魚類也能發光。這些生物體內長有發光細胞或發光器官,內含熒光酶和熒光素,在海水攪動等外界刺激下,發生氧化作用,就會發出光來。
但是,為什麼隻在局部的地方出現這些發光現象呢?而且這種光為什麼又具有多變而奇異的形狀呢?
德國科學家庫爾特·卡爾列對此作了解答。他說,海光和多變形狀的形成,同海底火山爆發引起的地震波有關。地震時,海水內部的壓力發生變化,引起某些海洋生物的反應,由此而發光,地震波是促使海水壓力變化的一個原因。觀察表明,在海水振蕩最厲害的地方,海光特別明亮;反過來,海光越弱,甚至消失不見。
海水開花
海水開花是指海水表層內浮遊生物大量繁殖,使海水顏色和透明度發生很大的變化。浮遊生物很多時,會把海水“染”成深綠色,有的會使海水成為黃色、褐色、紅色等。
海水開花現象在世界各大洋及其邊緣海中各不相同。
在太平洋、大西洋的一些海麵上,以及北冰洋的巴倫支海中,散布著一種矽質類海藻,具有矽質骨架,海水開花就是由它們造成的。在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海水開花是由單細胞藻類繁殖而形成的。
海水開花同季節有關。在熱帶,冬季也會出現,而在溫帶和寒帶,大多在春秋兩季。海水開花嚴重的時候,生物密集得使輪船的吸水孔堵塞,給航行帶來很大困難。
沒有鹹味的波羅的海
波羅的海是世界上海水含鹽度最低的海,這個海是最後一次冰期結束,冰川大量融化後形成的。波羅的海的海水較淺,它與外海海水很少交換,又有大小250條河流注入,再加上氣候寒冷,蒸發特別慢,因而成了含鹽度最低的海。其海水含鹽隻有7~8%,大大低於世界海水的平均含鹽度(35%),波羅的海各個海灣的含鹽度更低,隻有2%左右。
又鹹又熱的紅海
紅海之所以稱之為紅海,是由於紅海中繁殖著大量紅色的海藻,因此,那裏的海水看起來是紅棕色的,所以叫它紅海。
紅海的含鹽度高達41~42%,深海海底有些地方甚至在270%以上,這幾乎達到飽和溶液的濃度,是海水平均含鹽度35%的8倍左右,居世界之首。
紅海含鹽量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裏地處熱帶、亞熱帶,這裏的氣溫高,海水蒸發量大,而且降水較少,年平均降水量還不到二百毫米。紅海兩岸沒有大河流入。在通往大洋的水路上,有石林島及水下岩嶺,大洋裏稍淡的海水難以進來,紅海中較鹹的海水也難以流出去。另外,海底深處還有好幾處大麵積的“熱洞”。大量岩漿沿著地殼的裂隙湧到海底。岩漿加熱了周圍的岩石和海水,出現了深層海水的水溫比表層還高的奇特現象。熱氣騰騰的深層海水泛到海麵,加速了蒸發,使鹽的濃度愈來愈高。因此,紅海的水就比其他地方的海水鹹多了。
曾經是沙漠的地中海
600萬年以前,地中海曾是一個比大西洋海平麵還低3000米的沙漠盆地。後來,大西洋在直布羅陀海峽衝開了一個缺口,水像瀑布般湧進地中海盆地,這可能曾是地球上最壯觀的大瀑布。
水像打開的巨大水龍頭一樣注入這個長3200公裏、深3000米的大盆地。40000立方公裏的水像湍急的山洪,以比尼亞加拉瀑布大1000倍的流量穿過海峽,傾入地中海。盡管如此,把地中海灌到像今天這樣的水平,也得花100年才行。水把大盆地變成汪洋,水麵上隻留下山峰,便形成了像馬耳他和撒丁這樣的島嶼。
美國格羅瑪·挑戰者號考察船對地中海海底的地理鑽探,為這種看法提供了有力的證據,當時它一直在搜集有關陸地分離理論的各種資料。1970年,該船駛過直布羅陀海峽,開始對地中海水下1860米的海底鬆軟沉積層進行深入研究。
在鑽到180米深的沉積層時,船上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不尋常的海底碎石層。
更多的孔被鑽出來,隨之新的發現更讓人震驚。因為人們找到了沉積層底下的岩石類型係,即地理學家們所稱的幹燥岩,它們原本隻有在大海幹枯的地方才能找到。
起初,科學家們並不相信地中海曾是個沙漠。這一地區氣候幹燥,至今為止,地中海表麵由於強烈的太陽光照射所蒸發的水分要比雨水和河水所能給予補充的還多。地中海每年平均蒸發掉4000立方公裏水分,隻有從大西洋流入的水才使地中海的水位不會下降。
如果有一天海峽重又合攏起來,使地中海與大西洋分開,隻要1000年,孤立無援的地中海便又會完全幹枯,變成像加利福尼亞死穀一樣的深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