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體透視2
腦垂體的作用
腦垂體長在我們的顱骨內,在大腦下麵,顱底部蝶骨的骨腔——蝶鞍內。它是一個帶有短柄的卵圓狀的球體,與丘腦下部相連。垂體分為前葉(腺垂體)和後葉(神經垂體)兩部分。
垂體前葉的嗜酸性細胞可分泌生長激素,人在青春期當生長激素分泌過多時,如患垂體嗜酸性細胞瘤病,就會使全身過快生長,長成高達2米的巨人。以上是垂體前葉分泌機能亢進帶來的變化。如果人在少年時期生長激素的分泌機能低下,身體就生長得很緩慢,以致到了成年期,如同孩子一樣高,這就是所謂的“侏儒症”。奇怪的是侏儒症患者的智力並不低下,有的甚至比正常人還要聰明。還有一種怪現象,患侏儒症的人往往壽命很長,美國有份資料記載,當代有10餘名侏儒症患者的壽命在百歲左右,而且他們都非常精明強幹。
垂體前葉分泌的3種促激素中,促性腺激素能夠直接影響到性的發育功能,卵巢和睾丸的發育及乳汁的分泌都與其有關。如果此種激素分泌不足,就會引起性器官萎縮;相反,兒童時期如果性激素分泌過多,則會促使兒童性早熟。另外兩種促激素,分別作用到甲狀腺和腎上腺皮質的功能活動。
垂體的另一部分——後葉,主要分泌兩種激素:一種是抗利尿素,另一種是催產素。如抗利尿素能控製排尿量多少,從而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也能間接影響到血容量和血壓。如果垂體後葉受損,抗利尿素分泌不足,病人尿量急劇增多,就會患尿崩症。
胸腺的作用
在人體眾多的器官中,胸腺是長期被人忽視的一種,但是,科學家們經研究後首先發現,胸腺是人體內抗擊外來致病物質侵襲的“特種部隊的培訓中心”。我們人類在一個充滿著病菌和汙染的不幹淨的環境中生活,之所以在大多數的時間裏能夠安然無恙,就是仰仗於“特種部隊”的保護。
這支“特種部隊”就是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細胞。其中數量最多、效率最高、戰鬥力最強的是T淋巴細胞(通稱“T細胞”)和B淋巴細胞(通稱“B細胞”)。它們不但能直接殺傷侵入體內的病菌、病毒以及癌細胞,而且還具有識別和記憶能力,不管致病物質如何喬裝打扮,也不管相隔多長時間再來,它們都能照殲不誤。同時它還能使人體產生足夠的抗體,增強人的體質和抗病能力。但是,這支部隊之所以能如此神通廣大,並不是生來就有的。這些胚胎造血組織或骨髓製造出來的淋巴細胞,原來是無功能的,後來隨血流到達胸腺以後,受到由胸腺分泌出的胸腺激素的作用,才將它們造就成為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胸腺加工、培訓了這支“特種部隊”,並通過它充分發揮免疫作用。一個生來就沒有胸腺的人,他的生命不會超過嬰兒期。
癌症患者在接受放射性治療的同時,若能再輔以注射胸腺激素,其複發的時間間隔就可以大大延長。
科學家們還注意到,胸腺激素能刺激大腦更多地分泌由大腦控製的激素,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以及與人的感情和感覺休戚相關的快感激素等,這些激素對維係人體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是衡量一個人衰老程度的重要標誌。
胸腺的神秘麵紗一經被揭開,它的作用將會隨著研究的深入而逐漸被人認識。
血型可以轉換嗎
我們知道,人類紅細胞表麵含的抗原,亦稱為“凝集原”,根據凝集原的不同,將人類血液分為若幹型,稱為“血型”。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各國學者先後發現了一種奇異現象:1957年以來有百例以上的報告指出,白血病患者多為A型血,有些是B型和AB型,當他們病危需要緊急輸血時,複查血型,血型卻意外地變成O型。人們驚疑不止,認為是第一次檢查錯誤。經核對,原來檢查無誤,此次O型血也千真萬確。當人們困惑不解時,患者經搶救治療後,轉危為安,血型又轉為原來血型。這種奇妙現象,表明在患病過程中,血型抗原性逐漸變弱,終於成為O型;病情好轉,原來的血型細胞出現較多,又恢複了原來血型。這種變化不僅ABO血型係統有,Rh和Mn血型係統也有。
人們還觀察到老年人和惡病質的人紅細胞抗原性就變弱,致使血型變異。科學家們以上述事例,證明所謂終身不變的血型,在疾病和某些因素的作用下是可以改變的,這為人們改變血型的探索,提供了依據。
現在研究者們已成功地把B型血轉變為O型血,並在誌願者身上做了試驗,獲得令人振奮的成功。這種切割後生成的O型血輸入人體後,有95%能存活24小時以上,有50%能存活30天以上,沒發生任何輸血反應,誌願受試者無任何不良感覺。這項技術現已進入臨床實用階段。目前該研究小組的下一個目標是把A型血切割後變成O型血,預期會有90%以上的A血型轉為O型。
改變血型是醫療事業的需要,也是人類探索血液奧秘獲得非凡成功的實例,它將為搶救病人的生命發揮重要作用。
人體內的戰爭
在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中,到處都是人眼看不見的微生物,數量極其龐大,其中有許多是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病菌和病毒。為了對付這些入侵者,人體內組成了“多兵種”的保衛部隊,警惕地守衛在人體各部位,隨時準備消滅來犯之敵。
在進犯的敵人中,最可怕的也許要算病毒了。麵對病毒的大舉進犯,人體的保衛部隊迅速行動起來,首當其衝的是由骨髓誕生的白血球細胞,它們兵分三路,即分成吞噬細胞、T細胞和B細胞,各有所長,迅速趕往入侵地點。
最先趕到現場的是吞噬細胞,它是人體免疫係統中的清潔工,專門監視人體中的不正常跡象,一旦發現可疑之物就毫不客氣地吞入消化。它沒有選擇性,在肺部,吞噬細胞會吞食隨呼吸帶入的塵埃和各種汙染物微粒。同樣,吞噬細胞碰上了被病毒撐破的細胞殘骸,也會將這殘骸連同部分病毒一起吞下。但在這場與病毒的激烈戰鬥中,僅僅靠吞噬細胞是無法全殲入侵者的,它隻能起到阻止病毒侵入鄰近細胞的作用。
當遇到強敵後,另一路稱為“巨噬細胞”的部隊馬上趕來增援,它們一邊吞噬病毒,一邊從入侵者身上采取特殊的抗原。在體內巡遊的輔助性T細胞通過化學信號把這一緊急情況傳遞給另一類殺傷型T細胞,催促它們火速繁殖成一支龐大的軍隊,衝向受感染的細胞,破細胞膜而入。每一個病毒都會被一個殺傷型T細胞緊緊嵌合在一起而被消滅。
輔助型T細胞除能招來殺傷型T細胞外,還會向集聚在淋巴結中的第三路兵馬B細胞發出警報。在這裏B細胞產生出一種被稱為“抗體”的化學武器,專門粘附在入侵者的身體表麵,使入侵者步履艱難,成為吞噬細胞的消滅目標。
在人體內,侵略和反侵略的戰爭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其結果大多數以入侵者的失敗而告終。然而遇到比較強勁的病毒,就隻能借助藥物的幫助了。
人饑餓之謎
人餓了就要吃食物,饑腸轆轆的滋味實在令人難受,人會感到肚子空空,胃一陣陣痙攣,還會感到眼發花、頭發昏,四肢無力。那麼饑餓感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有人因病切除了胃,卻照樣有饑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