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神秘的洞穴(2 / 2)

這時倫伯打岔道:“蕭葉以你的性格肯定要進去看看啊,你看到了什麼?”

“你聽我說啊,我是想進去看看,也確實向裏麵遊了,可是裏麵一片漆黑,根本看不到任何東西,我就退了出來,就是覺得這裏麵肯定有是那麼秘密,所以出來找你們商量,是不是我們可以拿上照明的設備,進去看看?”

琳達聽著蕭葉的話,一直沒有說話,聽蕭葉說完了才說道:“溶洞和這樣類似的水洞形成是有條件的,蕭葉聽你說的洞穴樣子,我感覺很像是人為造成的。”

蕭葉有點不明白了,問道:“琳達,你憑什麼這麼推測?怎麼可能有人去到那裏呢?那可是水下二百米啊。”

琳達又說道:“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裏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於石灰岩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稱為喀斯特地貌,蕭葉,如果如你說說的洞穴外麵石壁上有很多小洞,我推測就是人為造成的。”

“琳達,你說的是地上溶洞的形成,可是這裏是水下洞穴啊,可水上的溶洞應該是不一樣的吧,我們人類對海底世界的了解,還不如對月亮的了解多呢,我覺得這裏很可能是一種全新的地質地貌,也許我們會為我們了解地球做出一份貢獻呢。”

琳達走了兩步,道:“蕭葉,那我跟你分享一個故事吧,也可以說是真事,隻做為參考,我講這個故事並沒有什麼目的性,隻是做為一個參考,講完後蕭葉我可以跟你下去看看。”

林馨聽到琳達這麼說,抱住琳達的手臂搖晃著說道:“琳達大美女,什麼故事你就快講吧,我都迫不及待的想聽了。”

蕭葉看著琳達沒有說話,琳達點了點頭,道:“這個故事是發生在俄羅斯的,我把這個故事血之傳遞給你們!”

位於烏拉爾西部地區的奧爾達海底洞穴(Orda Cave),是在水蝕作用下天然形成的一段3英裏(4.83公裏)長的岩溶隧道,潛水人員能夠清晰看到前方超過50碼(45.72米)範圍內的東西。在40歲的俄羅斯攝影師及新聞記者維克多?利亞古斯基的帶領下,該勘探組用了6個月時間,完成對這個充滿岩溶隧道、水溫剛剛超過零度的水下世界的探索。

利亞古斯基解釋說:“這個水下洞穴非常獨特,它是大自然的驚人傑作。如果你想親眼看一看奧爾達洞穴,你必須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洞穴潛水員。這需要經過多年的艱苦練習,並要配備又重又貴的設備。這也是我們決定向世界各地的人展示這些照片的原因。現在你不用前往俄羅斯,也不用潛到水下,你隻要舒舒服服地坐在椅子裏,或許就能看到它們。”

該潛水隊進入奧爾達海底洞穴的目的,是為了增強人們對這個很少有人探索的自然奇觀的絢麗多彩和脆弱的了解。不過這項探索活動並非毫無風險。利亞古斯基說:“我們一直在努力控製風險,每次下水前我們都會進行激烈探討,找出我們可能會遇到的任何一種不利情況的解決辦法。要是風險太大,我們就會放棄潛水。我們每前進一步都必須十分小心,一點差錯可能就會令我們喪命。”

他說:“不過我們從中可能會獲得豐厚回報,看到一些以前從未有人見過的美景。經過數百萬年的海水衝刷,這個令人驚歎的水下世界已經變成一個無人居住的華美宮殿。探索奧爾達海底洞穴會令你產生非常特殊的感覺,我認為這跟站在月球上的宇航員的感覺一樣。在這個陌生的世界裏,你不受重力的影響。你就像小鳥一樣在這個絢麗多彩的美麗世界自由飛翔。”

奧爾達海底洞穴的環境非常脆弱,即使是潛水人員產生的氣泡,也會對洞頂造成破壞。這意味著利亞古斯基的探索隊必須修建一個水下管道,以便他們產生的氣泡能從洞口安全排出去。他說:“科學家對該洞非常感興趣,但是他們無法到達這裏。在這種情況下,洞穴潛水員或許能幫他們一把。我們收集洞穴不同部位的水、淤泥和礦樣,以便他們進行研究。人們要是看不到水下世界,他們就不會意識到它的珍貴,也就無法理解它為什麼需要受到保護。我們希望通過這些照片,人們能更好地了解這片水下世界。”

琳達血之傳遞了這樣一個故事也算是一篇報道,幾個人看了都很是震驚,難道這清海之下的洞穴也會充滿危險嗎?

蕭葉說道:“無論如何,我也要把這清海下的洞穴弄明白,做就做到最好,不做就幹脆不做,就這麼定了誰跟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