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在聯合國的資助下,泰國藝術廳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對班清開始聯合考古發掘。挖掘到5米時,考古學家們發現這是六層界線分明的墓葬。最深的一層可追溯到公元前3600年,最淺的也可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
到1975年,班清已挖出各種文物共計18噸。其中除了大量的青銅器和金銀裝飾品之外,還有一些用象牙和骨頭雕刻的人像,用玻璃和次等寶石製作的光彩奪目的珠串。
經過對挖掘的文物測定,這些珍寶至少已在班清埋藏了5000年之久。
從班清人的製作工藝來看,他們的技術相當精湛,能在一把長柄勺的勺把上刻出栩栩如生的動物圖案。
同時,班清人在這一時期製作的青銅器就其銅錫配比來講也比較科學。說明此時的班清人已熟練地掌握了青銅的冶煉和製作技術了。除青銅器外,班清的地下還出土了為數不多的鐵器,有鐵腳鐲、鐵手鐲和雙金屬的矛頭、斧頭等。晚期的青銅製品中,有用含錫量高達20%的青銅鍛打成的頸圈。因為含銅量這樣高很容易碎,所以製作時須鍛打成多股再扭曲而成。
由此推斷,班清文化不僅是東南亞,而且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銅文化。最初的中東青銅是紅銅與砷的混合物,後來,在接近公元前3000年時,錫取代了砷,青銅就變成了銅與錫的合金。中東或中國的冶金術可能源於泰國嗬功高原這一帶。
據此,有人認為,班清的青銅文化可能是世界青銅文化的源泉。
有人猜測,班清的寶藏的發覺還遠未被窮盡,因為這裏有成千上萬個古墓葬,數量之多遠遠超過埃及的帝王穀。
慈禧窖金引來的災禍
統治清王朝48年的女獨裁者慈禧太後死後不久,軍閥孫殿英就帶兵將北京東陵的隨葬財寶洗劫一空。據孫殿英回憶:慈禧的棺蓋一掀開,滿棺珍寶使人眼花,光彩奪目,就連手電筒的光亮也黯然失色!盜墓賊將慈禧屍身挖出扔在地宮的西北角。後來去收拾的人發現慈禧全身被剝光,伏於破棺槨之上,臉朝下,長發散而不亂;手反轉搭於背上,反轉屍首遍體長白毛。被盜隨葬財寶除極小部分被孫殿英用於賄賂當時政界要人外,極大部分至今下落不明。
據大太監李蓮英等著的《愛月軒筆記》記載:
慈禧入棺前,棺底先鋪上3層金絲串珠繡花錦褥和二層珍珠,共厚1尺多。棺頭置放一個滿翠碧透的翠玉荷葉,此玉葉麵上筋絡均為天然生成;棺尾安放著二朵粉紅色碧金大蓮花。頭戴珍珠串成的鳳冠,是稀世無價之寶。身著通貫金線串珠彩繡袍褂,蓋的衾被上有珍珠製成的1朵碩大牡丹花;手鐲是用鑽石鑲成的1大朵菊花和6朵小梅花連貫而成。屍身旁放置有翡翠、白玉、紅寶石、金雕佛像各27尊。腳下左右兩邊各放翡翠白菜2棵、翡翠絲瓜2個、翡翠西瓜二個,還有寶石製成的杏、棗、桃、李200多枚。棺內還有玉石駿馬8尊、玉石十八羅漢等700多種珍寶。為填補空隙,棺內還倒入4升珍珠和紅、藍、寶石2200多塊。慈禧口中含有一顆巨大夜明珠,當分開為兩塊時,透明無光,合攏時則是一個圓珠,射出一道綠色寒光,夜晚百步之內可見頭發。
這些寶物大部分已不知了去向,要想將其找回,也實屬不易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