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嚴防資產流失(2 / 2)

要對鋼廠這樣的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全麵改製,實行股份製企業,市政府剛召開了關於改製工作的決議,這消息就像一重磅炸彈,在鋼廠炸開了。每一個人都在擔心自己的鐵飯碗要被端掉,開始人心不安。在鋼廠裏上班的工人,有的是一家兩三口人,一旦改製後裁員,都擔心今後的生活。像一對夫妻都在裏麵上班的,情況很多。

市政府開了工作會議以後,落實了鋼廠改製的計劃,國資委發布對嶺南鋼廠進行改製的公告,歡迎優秀企業和個人可以入股改製後的鋼聯企業。黃元達在我上次給他提到這個事情的時候,就趕緊抓住了這樣的機會,他也相信我說得一點都不錯,元達集團要上市,把嶺南鋼廠拿進元達集團,是絕對的好事,可以給元達集團增加一筆很大的硬件。

所以,黃元達專程為了這件事情跑了一趟香港,找了他在香港的一個朋友,說服這個香港朋友一起參股元達集團,主要是參股鋼廠。

當然,這朋友知道了元達集團要上市,肯定提出要入股元達集團的要求,黃元達為了能夠控股嶺南鋼廠,把這家鋼廠發展成為元達集團的旗下分公司,他同意香港的這個朋友入股元達集團,共同打造元達集團上市。隻要公司上市了,黃元達就是最大的贏家。

另外,黃元達也聯係了自己在嶺南這邊的幾個朋友,他們願意以個人投資的名義,一起入股鋼廠,但和元達集團公司股份沒有任何關係,主要就是投資鋼廠。因為他們覺得這家鋼廠所以年年虧損,並非是行業的問題,主要還在管理上麵。隻要公司進行了全麵的改製,這家鋼廠一定能夠扭虧為盈。

而且,在市政府政策方麵,也是大力的支持鋼廠的發展,政府同意劃出土地五十畝,作為新成立的股份製公司修建辦公大樓所用。這就等於手,政府免費送給企業五十畝的土地。按照目前嶺南的地價來折算,可是一筆不小的收益。

黃元達也就是利用這樣的一個優勢,說服了幾個投資的朋友,大家看到的,就光是這五十畝土地的收入,就能抵得上一家公司一年的利潤。所以,就算是鋼廠第一年出現虧損,這一筆土地的收益,也能抵消鋼廠的虧損。

在市政府的組織下,黃元達邀請了香港的這個朋友過來,以及另外幾個法人投資者,一起參觀了鋼廠,對鋼廠的廠區和設備,管理方麵進行了全麵的考察。

要對鋼廠進行改製,這事情還在籌備的初期,沒有開始落實,鋼廠的工人和領導班子們就開始沸騰起來,不少人都開始哭嚷著,說廠子改革以後,他們今後怎麼生活。

這樣的結果,是在市領導們的預料之中,市政府對鋼廠改製這個事情,做出了全麵的指示。並對改製提出了一係列的補貼措施,市政府相關單位到鋼廠去做員工們的思想動員工作,鼓勵大家勇敢的跳出國有企業這種圈子,說不定會比現在呆在這樣的企業裏混日子更有前途。

嶺南日報上,也刊登某些下崗職工再就業的成功案例,一些下崗職工自己創業的故事,都被刊登在了報紙上麵,就是要鼓勵大家,離開了國有企業,一樣的會生活得更好,甚至很多離開了國有單位的朋友找到了更合適自己發展的道路。

連續幾天的報紙,都在做這方麵的宣傳。再說,這次要求從廠裏離開的員工,可以從政府財政上麵得到五萬元的創業補助。

按照元達集團和其他股東提出的要求,目前鋼廠裏麵的員工,隻會保留一半以上的技術骨幹。這等於說,要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員需要在這次改製的過程中成為下崗工人。

報紙連續三天的進行了以前國有公司員工後來生活的報道采訪,而且,相關單位還邀請來了兩位從國有企業出來的工人,現場的跟大家講他們離開國有企業以後的創業生活,鼓勵大家要勇敢的走出來。離開了國有企業這樣的一個大集體,外麵的生活並沒有那麼的可怕,他們現在離開了原來的單位也有三四年了,但每年掙的錢,比在國有單位的時候還要多。

在這種真人真事的宣傳作用下,鋼廠有職工開始主動的提出離開鋼廠,政府財政上也按照規定進行了創業經費的補償。幾天下來,就有好幾百人選擇了自己離開鋼廠的決定。

原本擔心鋼廠的改製,會引起大規模的鬧事事件,好在前期做的思想工作到位,並沒有引起大的情緒波動。

鋼廠因為每年都虧損,統計和相關單位對鋼廠的資產進行了評估,折價為二點五億元人民幣。這樣的評估價格,算得上合理的價位,排除了鋼廠改製第一年可能帶來的盈利能力風險。主要的折價方麵,是在器材和廠區等硬件設施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