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1 / 2)

“朝廷請過去的是什麼人?”

“一個挺年輕的算命先生,絕對是奇人。”

答話的是一個武夫打扮的大漢,身形高大,麵目凶煞惹人畏懼,那一臉絡腮胡子像極了門神鍾馗。他身著官服,頸部的傷疤是一個戰士光輝戰績的最好憑證。

對麵坐著同樣裝扮的人,是個年輕人,長相斯文。作為武夫,這個年輕人卻顯得瘦弱。

他們坐在一家茶館裏,環境清雅,也許是看著他倆的官服,小二特意安排個靠窗的清靜坐位。

辰時剛至,晨光輕輕籠罩著舉世無雙的汴京城。放眼望去,大宋,在唐朝的華麗背影下,五代十國的的風雨洗禮之後蓮步輕挪,笑靨如花。

元豐年間,正逢神宗當政,中原盡歸宋土。九月汴京城的如夢之景,非三言兩語可描述。而在這街道縱橫、極盡繁華處有家茶館。

茶館名為“九天閣”。它是清淨地,堂中有口齒伶俐的說書人,而這種茶館收費較高,非普通人來的起。

坐在茶館一角的大漢與年輕人,並非普通人。

年輕人飲口茶,一臉嚴肅道:“頭兒,休要玩笑。你當道士去捉妖卜卦,還是去看風水?抓賊!這可是大事。”

大漢隻是笑笑,將佩劍放於桌案上:“你真是有所不知,能是普通的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能去捉拿朝庭重犯?這人,我正好認識他,嗬,他是絕好的人選。”

“是個什麼樣的人?”

“奇人。那真是個奇人。”大漢笑了笑,眼眸微動,絡腮胡子也微微顫抖。

年輕人剛要答話,卻聽得遠處說書的聲音傳來,隔著幾道淺浮雕屏風,聽不清其說詞,似是什麼“江洋大盜”、“無人不曉”、“來無影蹤”雲雲。

年輕人索性不答話,抬頭想要聽聽看,大漢卻不耐煩的插嘴:“就是個說書的,那套詞,聽得耳朵生繭。”

“燕頭兒,你可知那說書人說得是什麼?”

“青衣奇盜,”大漢苦笑一下,犀利的目光似要射透屏風,“青衣奇盜縱橫大江南北,老百姓編說書段子嘲笑官府無能。朝廷沒辦法,正要派這個奇人去捉。”

“天底下奇人多了,我看那賊就是奇人。百姓稱其為青衣奇盜,穿著青黑色衣衫,來無影去無蹤,可是有幾個人親眼見過他?”

“前些日子聽那說書段子,什麼‘日出之時,雲散煙消’。嗬,跟鬼一樣的賊,日落去偷,日出必定不見蹤影,連人帶物消失無蹤。”

大漢話音未落,遠處的說書聲音便朗朗傳來:

明月上柳梢

隻見青影飄

不見人

亦非妖

日出之時

雲散煙消

今日說誰

青衣奇盜

隨著扶尺一落,看客不斷鼓掌叫好。年輕人撲哧一笑,隨後不屑的輕聲哼道:“這說書的真是沒有新意。燕頭兒,前一陣我不在汴京,具體我不清楚,也不是像你一樣,專門管這件案子的。”

年輕人暗示性的看了大漢一眼,想知道更多。

大漢沉默一下才道:“不是什麼機密事兒。青衣奇盜,三年犯案十四次,一次都沒被抓,我們還能怎麼樣?”

年輕人一愣:“居然有十四次?這次在哪偷?”

“庸城,江浙一帶。”

“偷什麼?”

大漢從懷中掏出一張紙,鋪於案上:“就是這東西。”

年輕人眯眼湊上前,隻見圖上畫著兩根棍狀物品,描摹極度精細,一筆一劃勾勒出原物之態,栩栩如生。細細看去,竟不知何物。

“什麼東西?棍子?”

“筷子。”大漢卷起紙張,放回懷中。

“筷、筷子?”年輕人眼睛瞪得溜圓,“他跑到江浙一帶去偷筷子?”

大漢聞言,冷笑一聲:“此賊偷竊之前必發通知,不出一日,字跡定會消失。官府臨摹後將字跡呈報大理寺,本想留作備案,結果那字體像極了王羲之,根本沒法查。”

都說茶亦醉人何必酒,大漢言論及此,覺得自己單單喝茶就有些話多,索性閉了嘴。

年輕人也覺得問多了,停了一下,轉移話題道:“罷了,快說說那個算命的。當真奇怪,朝廷怎麼派這麼個人去抓賊?”

大漢笑了一下,微微閉眼,抿了口茶,似是真的嚐到酒味,又仿佛回到了過去。

“那奇人,我第一次見到他時,他不過十五六歲。那是在一個北邊的小城,天氣很冷,他穿著一身很單薄的白衣,外麵套著青衫坐在路邊的石頭上,乍一看是個書生。他年輕,卻顯得很老成,模樣很好,真可說是一表人才。周圍全都是人,老老少少圍了一圈。我當時很好奇,於是走過去看,發現這個白衣青衫年輕人……竟是個算命先生。”

“我當時覺得很好笑,又很奇怪。我從不相信鬼神之說,也不相信有人能卜算未來。一般來講算命先生都是一把年紀,隻是這位……有些特別。他不打招牌不吆喝,沒有八卦圖和羅盤,僅有紙筆。他還帶著一把劍,看那劍鞘就知道,絕對好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