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淩蒙並不在乎,金星本來就是用來換東西的,何況兩樣法器加上鶴涎蟠龍香和銅筋礦石都是大有用途之物,花再多金星也是值得,當下從鵝蛋臉女弟子手中接過三樣東西,裝入儲物袋,向荊人傑行了一禮,這才轉身走出了殿堂大門。
到了殿堂之外,淩蒙催動了步雲履,不過卻沒有升空,而是貼著地麵,直接向廣場對麵的典藉堂飛去,內穀之中的弟子都已通過了最初的基礎修練,開始向更高的層次邁進,修練的也不再是單單的靈氣、法術,還要再學習一些像煉丹製藥、煉製法器、布置法陣、製作符錄等實用法門,以備將來進入禦靈宗後,成為更有用的人才。
而這些東西涉獵極廣,需要大量的知識,所以才有了典藉堂的建立,當然這其中也有精神方麵的需求,畢竟不論是修真的仙魔兩道,還是凡俗之人,都不可能僅僅需要物欲上的滿足,精神道統方麵的充實也是不可或缺的,這也正是人類高於其他妖物的根本所在。
典藉殿屬於三殿之一,因而比法器堂要大一倍左右,紅牆碧瓦、飛簷陡壁,巨柱雕龍,從外觀上來看,少了魔道的張揚陰鷙,反而多了一種帶有底蘊沉厚的古樸莊嚴,在高大的台階下,淩蒙便收了步雲履,麵色鄭重的向上走去。
書藉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所以閱卷之前必誠心敬意,焚香淨手,這是淩蒙小時,古德鎮教書老先生對每一個學生的要求,他常說隻有尊重書藉,知識才會為你所用,這看似無稽之談,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修為的提高,特別是閱讀了大量典藉後,淩蒙才知道這種說法蘊含著多麼深刻的道理。
踏上台階,步入殿門,深深吸了一口撲麵而來的書卷之氣,淩蒙放眼打量,卻也不由暗暗吸了口氣,不過同時也禁不住大喜,整個大殿之中,沒有任何其他東西,幾乎全是一排排高大的書架,這些書架高達兩丈,全是用靈氣充沛卻也穩定的紫檀靈木所製。
書架上沒有玉簡,全是紙質的卷冊,或竹簡、或皮卷、鐵卷,其中有不少已經發黃甚至殘缺,眼見這不知幾十萬冊,甚至上百萬冊的典藉,淩蒙不由暗暗歎息,隻覺這裏當真不虧被稱之為典藉的殿堂,書的海洋,正想向裏走,一個三十幾歲,五官俊秀,留了三縷黑須的綠級核心弟子攔住了他。
溫和的道:“你是這一批新入穀的弟子吧,知道進入典藉殿的規矩嗎?”淩蒙點點頭,伸手一招,一大篷金星應手而出,閃閃燦燦的向白袍中年人飛去,道:“這是一萬金星,我要辦一張十年的金卡。”
按玉簡上所說,典藉殿的書藉隻借不賣,要想借書必須辦理典藉卡,這種卡共分玉、銀、金三種,其中玉質典藉卡有效期為一年,辦理費為一千金星,銀卡為五年期,費用為五千金星,而淩蒙要辦的這種十年金卡費用則為一萬金星,三種卡一次借閱典藉數量不同,金卡最多為百冊,玉卡最多為三冊。
那名綠級核心弟子顯然沒想到一個初入穀弟子會這麼大方,出手就是一萬金星,驚奇的打量了淩蒙幾眼,這才替他辦理了典藉卡,隨即喚過一名黃級女弟子帶著淩蒙走進典藉殿,挑選典藉。
能夠進入內穀的弟子,都可謂是人中精英,雖不說是男英女俊,卻也差不太多,這名女弟子亦不例外,雖然身材不算太高,但柳腰纖細,眉目絹秀,雖比不上方芸兒那種絕世芳容,但卻也別有一股清純氣息,顯得楚楚動人,她的手中捧了一個尺大朱紅木匣,邊輕聲細語的引導淩蒙,邊將他選定的書放入匣內。
那朱紅木匣頗為神奇,雖然厚隻寸半,但隨著一本本厚厚的典藉放進去,卻絲毫沒有裝滿之意,隨著眼界的開闊,淩蒙早已非當年可比,知道這是一種如儲物袋一般,另含空間的法物,論價值還趕不上儲物袋,不過是方便盛放典藉而已。
徜徉在書架之間,望著上麵幾乎囊括了從古到今,各個時期,各個方麵的典藉,淩蒙雙目放光,就如同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窮漢,驟然闖進了裝滿了奇珍異寶的寶庫一般,貪婪的左翻右看,拿了這本又舍不得那本,恨不能將每一本都拿走。
其實這也不怪他,自元靈融合之後,他的靈智大增,對知識的渴求也突然變得強烈起來,特別是在閱讀了禹桀留下的那些典藉之後,淩蒙覺得自己簡直像是脫胎換骨一般,整個思維模式都與以前不同了,考慮問題變得更加細致,對事情的反應更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