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光向下,又向圖中間精赤著身體的男子細瞧,發覺這男子身上有一條極淡的灰色細線,在環繞著周身慢慢轉動。淩蒙自然知道,這是禦使飛劍時靈氣運行路線,是整個劍訣最關健之處,當下仔細觀看,牢牢記在心中。
然後又看向下麵的字跡,確是和他估計的一樣,這《隨風舞柳劍訣》第一層,隻有一式劍法,名為春風化柳。
淩蒙從頭看起,仔細研討之下,卻不由暗自讚歎起來,這《隨風舞柳劍訣》取的是風動垂柳的柔韌和飄逸,講究劍如拂柳,飄渺如風,這一式運到及至,一劍飛出,要連繼斬出三十六劍,最難的是這三十六劍並不是在同一個地方斬出,而是需要分成三十六個方位。
淩蒙先是將第一式春風化柳的劍式方位及旋動軌跡,靈氣運行之法和注釋仔仔細細看了三遍,然後再凝神察看圖中那柄飛劍的劍式變化,由於心中有了大致脈絡,所以現在再看便沒了剛開始時那種目眩神迷的情況,漸漸地,淩蒙終於劍式運行的軌跡記了下來。
他收了靈氣,將玉簡放回儲物袋,開始閉目盤膝,不斷地在腦中回憶這式劍法,飛劍怎樣發出,劍訣怎樣掐動,飛劍在什麼位置,靈氣運行至哪裏,飛劍怎樣斬出,再怎樣移動方位再次出劍。
慢慢地,淩蒙終於略有所悟,他發現飛劍發出,在斬出第一劍時,飛劍的劍身會隨著靈氣的運轉出現一刹那地輕微彎曲,就好像風吹柳枝,柳枝必然會出現一定的弧度一樣,輕靈自然,且威力倍增,而隨著飛劍斬勢落盡,劍身上的彎曲弧度也正好達到極限,這時隻需靈氣輕輕一收,飛劍便會便會借助劍身的彈動之力自動轉到另一個方位。
而最巧妙的是飛劍斬出後,正在新力未生,舊力盡去的一瞬間,不發動這一下彈力,劍身就會失去平?,跌落下來,而偏偏這一彈動,卻能夠讓飛劍突然出現在出其不意,讓人絕對想象不到的方位。
淩蒙越參悟越覺創出這劍訣的人當真是位蓋世奇才,如果不是這妙到毫巔的輕輕一彎一彈,要想一刹那連斬三十六劍,根本不可能。感歎半晌,他再次將玉簡取出,細細觀看那柄飛劍的每一下變化,然後再看那個禦使飛劍的男子身上靈氣運行路線,再看下麵的劍訣注釋,直到這一切都在他腦海中形成了深刻印像,不用看也能清清楚楚的時候,這才收了玉簡。
接下來,淩蒙閉上眼睛,把自己想象成圖中的男子,運轉靈氣,禦使飛劍,慢慢一劍飛出,然後飛劍直斬而下,再一震之下到了另一個方位,再次斬出,連繼斬出三十六劍後,便仔細回想自己禦使的這一式劍訣的不足和不合理之處,重新修改,然後再次一劍飛出。
如此一遍一遍,由粗淺到細致,再到精微,腦海中的飛劍速度逐漸加快,終於,他自覺掌握的劍訣已經非常熟練,暗道“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