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中庸》有言: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誠然,最近十幾年來一直不太平。怪異事件經常上演,宮城裏那位帝王起初還是心有餘悸,然後慢慢的也就習慣起來。驕奢淫逸還在繼續,朝堂之爭還在上演。嚴重的土地兼並,不少的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可是這一切身居深宮的大漢天子卻一無所知,甘醇美味的酒食麻痹了他的思想,毫無節製的**侵蝕了他的身體。
地震、大旱、洪澇、蝗災肆無忌憚的折磨著這片昔日繁華土地上的子民,死傷無數、白骨千裏。司隸校尉、涼州、並州,甚至有著天下糧倉之稱的冀州、徐州也不同程度受到了眼中的衝擊。粟米一石貴到令人發指,百姓為了生存隻能易子相食
侍中寺雌雞化為雄。
五月壬午,有白衣人入德陽殿門,亡去不獲。
六月丁醜,有黑氣墮所禦溫德殿庭中。
秋七月壬子,青虹見禦坐玉堂後殿庭中。
八月,有星孛於天市.
無數的離奇在這大漢十三州部上上演,無形的恐懼籠罩在人民的心頭。人丁驟減、妻離子散、赤土千裏一片末日的景象.
西漢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用儒學仁道的外衣行法家之術,同樣為了遏製至尊無上的皇權。他提出了‘天人感應’的學說,在這個極度迷信鬼神的時代,這無疑對皇權是一次絕對的衝擊。
每當天將異兆時,皇帝都會找幾個替罪羊胡謅一番。罷相、大赦天下屢見不鮮。身居高位伴君如伴虎,同樣還要提防著上天時不時的給自己來個懲罰。
帝都,洛陽城。
全城平麵略呈長方形﹐南北約九裏﹐東西約六裏﹐故稱“九六城”。城牆用土夯築﹐厚約14~25米。東﹑西﹑北、南三麵城牆﹔東城牆長約4200米﹐南城牆長約2460米﹐西城牆長約3700米﹐北城牆長約2700米﹐總長約三十一裏。全城共設12個城門。東麵3個自北而南為上東門﹑中東門﹑秏門﹐西麵3個自北而南為上西門﹑雍門﹑廣陽門﹐南麵4個自東而西為開陽門﹑平城門﹑小苑門﹑津門﹐北麵2個自東至西為穀門﹑夏門。
城內主要大街﹐都通自城門。大街互相交叉﹐分隔成24段﹐這可能便是文獻記載中所說的“洛陽二十四街”。據鑽探﹐大街的寬度約20~40米不等。據記載﹐每條大街都分成3股﹐唯公卿﹑尚書等大臣行中道﹐一般行人皆行左右。
津門外。
一眼望不到頭的難民都是一臉菜色,步履蹣跚。拖家帶口,艱難的向帝都洛陽城走來。
如青州發大水逃難來的,涼州地震流離失所的,並州兵災幸存的、荊州發生瘟疫的。。他們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洛陽。因為洛陽城有施粥,這年頭一口飯就能活下去,為了生存隻有不辭辛勞。
難民菜色的臉上露出一絲的興奮,那黯淡無光的眼神似乎有了生機。因為,洛陽就在眼前。再努力衝刺幾步就能得到官府的粥飯,這樣就不會餓死了。
“老三,再堅持一下。咱們馬上就到了,咱們餓不死了!”枯瘦如柴的漢子,他的聲音有點顫抖,有點興奮。用盡全力攙扶起倒地的年輕人,一直給他力量。
“大哥,俺。。俺不行了。你。。你趕快去。。去吧。你。。你要活著,咱家。。咱家不能斷後了。”眼睛深凹,麵色蠟黃的年輕人艱難說道。仿佛這句話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他枯瘦如柴的手顫抖的指著幾百步外的城門,苦笑一聲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老三!老三!嗚嗚~”漢子傷心欲絕,緊緊的抱著年輕人痛哭流涕。
這種事不隻是發生在他一家的身上,宛如長龍的難民隊伍中不少人倒地便再也沒有站起來。一時間充滿喜悅的人群,此刻心情跌入了穀底。
緊要關頭,更有些相互扶持到最後的家人。到了這地步,獨自拋下家人不顧一切的向城內跑去,那人沒有回頭去看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老母,或許說他不敢看吧。跑到前麵就有窩窩頭吃,就有粥飯喝,那樣就不會死了。老嫗靜靜的躺在地上,淚流滿麵或許她在心中責罵這個拋棄自己的逆子,也或許她在為自己的孩子感到欣慰。畢竟帶上自己勢必有所拖累,說不好兩人都要餓死,倒不如自己放棄,給自己孩子一次生還的可能。
母愛就是這樣的偉大,無疆!老嫗的眼皮漸漸的沉重下來,可是她還在努力的想要睜開眼睛,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幸福的啃著窩頭,吃上一頓飽飯,這樣自己也死而無憾了。此刻,她的嘴角還帶著一絲的慈笑,終於閉上了眼睛。
沒有人去理會她的死活,身後的難民大軍毫不猶豫的踩著老嫗的屍身向前衝去。人群中發出咯咯的肋骨斷裂的聲音,他們卻管不了這麼多。發瘋似的朝城門衝去,你推我擠。求生**暴增的難民哪裏會顧及別人的死活,他們死了倒好,自己便可以多吃一個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