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4章(2 / 2)

雙方的戰鬥僅僅打了半天的工夫,桓軍就開始支撐不住,隨著打頭陣的前軍死傷殆盡後,中軍的將士們是成陣、成兵團的往下敗退,其場麵就如同海水退潮似的,攔都攔不住。

就算陸辰臨陣指揮的本事再強大,這時候也左右不了大局了。這一戰,桓軍是大敗,打到後期,就連答應風軍不參戰的安軍都按捺不住,殺出子蒙關,上將軍閻喜親自上陣,帶領安軍跟隨著風軍一並追殺桓軍。

這一場大敗,桓軍足足潰逃出八十裏,沿途之上,隨處可見丟棄的盔甲和武器,到處都有桓軍的屍體和重傷的傷兵,其狀之慘,與來時那支鬥誌高昂的軍團已有天壤之別。

隻一戰就擊潰了陸辰一部,閻喜樂的嘴巴何不攏,等他見到蕭慕青和舞英二人後,熱情地把他倆接入子蒙關內,對他二人以及風軍的援助千恩萬謝,對風軍的戰力亦是讚不絕口。

此戰對於閻喜來說是救安國於水火的重要一戰,但對蕭慕青和舞英而言,此戰很平常,隻是他二人所經曆過眾多戰役中的一場罷了,甚至都沒什麼好值得炫耀的。

擊潰桓軍後,蕭慕青和舞英打算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殲滅陸辰一部,但閻喜執意不肯放他二人走,勸他倆在子蒙關多駐紮一段時間,一是風軍遠路而來,需要時間做休整,其二,風軍經過一場大戰,軍備的戰損也不小,需要補充,他拍著胸脯做保證,會傳書給朝廷,讓朝廷來彌補風軍的戰損。

閻喜一再挽留風軍,多少也是因為他心裏沒底,若要有風軍在,他駐守的子蒙關便會固若金湯,哪怕來敵再多,風軍也能將其擊潰。

蕭慕青和舞英接受了閻喜的建議,暫時於子蒙關駐紮下來。首先全軍將士確實需要時間做休整,其次,也是最主要的一點,他二人對安軍的軍備垂涎已久,如果真能得到安國朝廷的資助,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閻喜倒是沒有食言,在給朝廷的傳書中,對風軍的援助和戰力大加讚賞,並向越澤直言不諱的提出,己方應大力資助風軍的軍備,以此來拉攏、討好風軍,隻要讓風軍能堅定不移的站在安國這一邊,並能全心全意的為安國去打仗,那麼外敵再強,此戰安國亦可取得勝利。

勝者的話總是最有分量的,子蒙關一戰的大獲全勝,讓越澤也十分看重閻喜的進諫。經過與朝中大臣的一番商議,越澤最終同意獎賞平原軍和直屬軍軍甲三十萬套,其中的二十萬套是裝備兩軍的全軍將士,另外的十萬套則是做軍中儲備,如有破損,可第一時間更換。

安國或許軍力不強,但國力的富足卻是屬一屬二的,送出三十萬套的精鋼盔甲,價值連城,越澤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對於安國而言,這點軍備也根本不算什麼。

越澤的這份大禮可讓蕭慕青和舞英激動的兩天沒睡好覺,有了這些安國的盔甲,不知道會讓己方多少將士在戰場上免受傷亡之苦呢,全軍的戰力也會得到大副的提升。

安人做事非常縝密,當盔甲由禦鎮送到風軍手上時,盔甲的顏色都已被塗成了風軍慣用的黑色,就連頭盔上頭纓這樣的細節也沒有忽略,統一更換成紅色。

可以說安國資助的軍備送過來,風軍方麵無須做任何的加工,直接可穿戴在身,裝備於全軍。

蕭慕青和舞英在第一時間讓全軍將士更換盔甲,然後全軍在軍營裏開始緊鑼密鼓的逼練。

風軍原本穿戴的皮甲比安國的鋼盔鋼甲要輕得多,現在做了更換,全軍將士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平原軍和直屬軍也就徹底安心的駐紮下來。

戰敗的陸辰一部很快與隨後而至的金勝一部和薑陽一部彙合,桓軍的兵力一下子達到六十萬眾,隻是形勢依然不樂觀。

現在他們南麵有平原軍和直屬軍駐守的子蒙關,北麵有追蹤過來的百戰軍,風軍已經由一南一北把桓軍夾在了中間,隨時都有兩麵出擊的可能。

陸辰、金勝、薑陽三人一核計,覺得以目前的局勢,己方無論向北、向南、向東皆為死路一條,唯今之計,隻能向西,找尋機會返回桓國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