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言談風格是性情的張揚(3 / 3)

言辭攻擊到人身攻擊。這類人非常容易動怒。雖然一開始,他隻是針對某一件事而吵,可是很快便擴大到言辭上的攻擊,他會數落對手的每一件錯事,甚至攻擊對方的家庭。他實在是個差勁的戰士,他想成功的幹勁和必勝的決心,若用在其他方麵很有幫助,但用在親密關係上,造成的負麵效果可太大了。這是因為他在爭執時所說的那些話,到最後都會變成無理取鬧的人身攻擊。對付這種人,隻能不停地讓他們冷靜冷靜再冷靜,不停地提醒他你們是為什麼而吵的。

用身體語言交流。這類人一旦用口語說服不了人,就會改用身體代替說話。隻要他察覺吵架快輸了,或覺得無法再用言語與別人溝通時,他就選擇直接的正麵攻擊。他天生容易衝動,隻要事情不如他願,他就覺得有挫折感。他會踢自己的車,咒罵路上其他的駕駛員。他會因自己的失望和自己造成的錯誤而責怪他人,甚至責怪吵架的對手不該逼他攻擊他們。他們往往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代表。他們的腦細胞往往都不夠用,但是他們的肌肉夠用,當他們鬥智鬥不過,或者事態的發展他不能夠控製的時候,他就想以武力去戰勝及控製這一切,這就是所謂的精神戰勝法。也就是說他明明知道自己鬥不過別人,自己在精神上有很大的挫敗感,他為了平複這股挫敗感,就用武力去強迫他人屈服,從而使自己在精神上得到平複,其實這種人的內心是很脆弱的。

對吵罵持無所謂態度。他對煩心的事能夠視若無睹。他把自己想象成高枕無憂、輕鬆自在,但事實上,他隻有能力處理願意麵對和能夠控製的事。他相信,時間可以解決一切,船到橋頭自然直。他的想法是對的,因為到最後,和他吵架的人會覺得,一個人窮嚷嚷實在是自討沒趣,對方不是鳴金收兵,就是出手打他,但是出手打他的話又好像他有恃無恐,因為他好像有很好的應對方法。

做無辜狀。他總是透過看似無辜的言辭攻擊對方,例如:“你實在是反應過度,我想你應該和你的家人討論討論這種現象。”他並不想和對方討論任何事情,隻保持沉默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無論對方說什麼,都無法讓他改變心意。看起來他好像是處於下風,實質上你要是順從了他的想法就錯了,他正是希望你以為他在吵罵中處於下風而做出讓步,事實上做出此姿態的人總是以為他是對的,並且他希望以一副洋洋得意和高人一等的姿態來贏得對方。

無動於衷。他最喜歡的反應是“別激動!”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他都不讓自己流於庸俗化的表達方式。他是一個理智、講道理、聰明的人,個性強烈,能夠透過理性的爭執去診療他人。和他吵罵,隻能調整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否則隻是延長彼此的吵罵時間而已,而且時間越長,他所占的優勢往往越多。

肆意地發泄。這是一種情緒的任意宣泄。兩人對吼,吼到聲嘶力竭,然後雙方再以理性的討論將感覺表達出來。這種吵架方式需要雙方都有相當深度的理解力,同時都有能力收放自如,也就是先放任自己大吼,然後在兩人吵得不可開交之前適時調整自己。如果彼此肆意地發泄不滿,那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將破壞力轉移到其他東西。他們會憤怒地摔東西,即使他厭惡暴怒和暴力,但暴怒和暴力卻令他興奮。隻有摔破幾個盤子或用手在牆上捶幾下才會覺得好過些。他因威脅對方而獲勝,對手很可能會因為害怕而屈服,然後他的陰謀就得逞了。他努力像英雄一樣,想在爭執中獲得尊重和自信,可是,想贏的欲望卻使他表現得像個嬰兒。

做讓人同情狀。他喜歡有人介入代替他和對方爭吵,而且比較喜歡在眾人麵前吵架,好讓眾人站在他這邊。他善於在吵架的時候引起別人的同情和關心,即使他錯了,也有辦法如法炮製。無論如何,他總是受傷的那一方。所以你在和此類人吵鬧的時候就要小心了,看好周圍有沒有人或有多少人。

以群眾為招牌去散布謠言。爭執中途,他會突然插進一句:“每個人都這麼認為。”他散布謠言或製造謠言,目的在於使自己獲勝。吵架的時候,他沒有信心一個人吵贏對方,而以團體的意見站在他這一旁作為吵架的籌碼。除非有人和他站在同一個陣線,否則他幾乎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的信念。

使用最後通牒及其他威脅。隻要他輸了,被逼急了,便使出最後的武器:“我沒辦法再忍受了,我要離開!”其實,他無法忍受的是事情不如他意,而這個最後通牒,使他覺得自己威力大增。不過,如果有一天,對手對他說:“好!現在就走,我才不在乎呢!”這時他必須麵對事實所帶來的恐懼,因為他根本沒有勇氣離開。

翻出舊賬做為武器。他是那種腦容量和大象一般大的人,有能力把陳年舊賬全部搬出來細數一番。他認為,他倆關係中的每一件事都必須提一提。他有驚人的記憶力和分析力,而且認為吵架是一種理智的挑戰。他通常占上風,因為大多數人都隻擁有普通的記憶力。

找幫手。“我找×××來和你說”“我告訴×××,你猜他會說什麼?”“我的律師會和你聯係”等語言是這類人的招牌話。他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單打獨鬥,必須靠他人的協助,而那些人也的確能夠幫助他。信心和成功都站在他這一旁,他還尊重他人的專長。他尋求專業協助,因為他不喜歡輸,而法律行動是他可以想到的最有效的方法。

通過電話來吵罵。電話溝通比起麵對麵衝突,不但讓他更能夠借聲音來發泄心中的怒氣,還可以將彼此的敵意局限在兩個地方。他不怕因此受到身體攻擊,也比較能夠控製吵架情緒。他可以隨時掛斷再打,或等對方再打給他。在他的生命中,有許多類似掛斷電話的委屈經驗,但他都不願直接麵對,因為他們是如此地懦弱。

運用沉默的力量。他對憤怒的反應是:保持沉默。雖然表麵上他愉快、開朗,但內心卻怒氣衝衝。他不惹是生非,不破壞現狀,更不願和他人赤膊相對。基本上,在人際關係方麵,他是個悲觀主義者,而且他認為,誠實隻會使事情更糟。他們認為,事實隻會在冷靜的時候得到澄清,他們奉行沉默的力量,卻往往忽略了憤怒更是一種力量。

從傾聽狀態中了解你的本質

說話是一個雙方麵的交流,所以我們看別人說是不夠的,還需要看別人怎樣聽。一個人的話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還有可能半真半假。在日常生活當中,人們僅僅依靠一張嘴是很難完成交際溝通的,以及真實全麵地傳達出自己的感情,於是采用了一些輔助手段。手舞足蹈說的是人高興時的手足動作,抓耳撓腮說的是人著急時候的樣子,張牙舞爪說的是人凶惡時的表現。從中不難看出身體的動作可以作為表達情感的輔助工具,也可以從中窺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征。所以要想深入了解周圍人的真情實感,可以細心留意他在聽你或他人說話時的表現,從而真正深入了解他的本質。

不停地點頭。他們的點頭隻是習慣性的,這表現他們比較關心他人和體貼別人,知道給予配合的重要性。及時表達自己的認同,用以使說話者增強自信和對談論話題深入思考,並得以充分發揮,有利於找出最好的解決問題方法,於人於己都有好處。在生活和工作當中,他們同時也是願意向他人伸出援手的人,能夠尊重對方的弱點,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力求解決方案,具有熱心助人的性格特征。能夠聆聽對方的全部說話內容,並給予認真的思考,說話者會有被認可的感受,所以會認可和欣賞他們,把他們當成可以深交的夥伴。他們也是一些愛交朋友的人,這不僅表現在能夠給予朋友力所能及的幫助,而且還在內心深處關懷和體貼朋友,處處為朋友著想,時時想著為他們排憂解難,準備隨時幫助朋友,最為難得的是經常在尚未得到別人請求協助的時候便伸出了援手。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應該考慮進行深入的交往。

經常打斷他人話題。東拉西扯,頻頻打斷別人話題的他們都傾向於冒進,欠缺穩重,給人一種毛頭小夥子的感覺,很少有人會和他們長時間地交流,更別提促膝而談,所以他們很少有真正的朋友和可以依靠的人。除非有求於他們,但必須提防的是他們做事往往虎頭蛇尾,雷聲大,雨點小,所以千萬不要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到他們身上,否則定會吃大虧。盡管花言巧語可以贏得美人芳心,但由於有丈母娘嚴格把關,所以他們的婚姻很難完美。在工作中也由於他們沒有持久性而難以升遷,如果你認識的人中有這樣人,可以試著勸他適當地改變自己。

手足無措、坐立不安。他們在他人說話的時候實在難以安靜下來,他們看起來精力充沛,給人一種事業型的感覺,而他們也正是按照事業類型打造自己的。由於身邊的工作機會很多,為了早日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們不允許自己錯過任何機會,積極投入身邊的所有事情當中,忙完這個忙那個,放下一頭又抓起另一頭,結果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疲於奔命,造成極度的緊張,無法專心致誌於分內工作,得不償失。雖然他們也會意識到這一點,隻不過由於性情難改,最後還是在他人說話的時候像一個多動症患者。

在他人說話時心不在焉。他們屬於精神渙散者,從來就不重視談話過程,自然不會在意談話內容,假設用心聽了,那也是粗枝大葉、丟三落四。這種結果的外在表現是他們辦事容易拖拉,一延再延,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對方讓自己做什麼,而且得過且過;如果目標已經明確,條件也具備和成熟,他們卻又往往無法把精力集中起來,或是一心二用,或是馳心旁鶩,接到手中的任務往往不了了之,毫無責任感,終身難有所成就。當然其中的某些人也有因為身體原因而造成的精神不集中,比如疲勞、貧血、頭疼等等。

窺視他人。他們經常乘人不備便窺視他人,他們屬於心術不正類型。自身根本就沒有什麼特長或驚人之處,但卻總是想著能夠“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們不知如何才能實現這個願望,而現實當中又很少有人願意理會這些空想家,結果使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傷害。為了實現自己的白日夢,向世人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他們學會了工於心計、善使機關。這樣的人比較常見,基本上很多公司單位都可以發現這樣的人。

動作誇張。他們對他人的話語信息往往都會一驚一乍,哪怕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們也要躥上躥下,擾得周圍的人不得安寧。但他們的本質是好的,並不是存心想要別人不舒服,之所以會這樣,其實是按捺不住熱情和好強,認為光靠言語不足以表達心中熾熱的感情,所以必須加進一些誇張的動作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進行思考。可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通常存在著極度的敏感和不安,他們無法確定自己的這種方式能否被別人認可和喜歡,就算了解了他人對這種行為的厭惡,他們也難以改變狀況,因為動作誇張已經成為了他們的條件反射。

目光接觸。喜歡目光接觸的人很清楚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這個道理,與別人目光接觸,無疑是主動向對方展示自己的內心,表明既希望能夠深入了解對方,也為對方了解自己敞開了大門。他們充滿了自信和直爽,從不懷疑自己的動作會給他人帶來不愉快。他們懂得為他人著想,所以做事專心,盡量滿足大家的要求,希望做出好的成績讓公眾認可自己,接納自己;懂得禮貌在交際中的作用,能夠把握分寸,非常適合需要麵對麵進行交流的工作。而與他們交流合作的人往往也較愉快。

凝視對方。凝視是一種意誌力堅定的表現,他們往往不用過多言語和動作就已經顯得咄咄逼人了,而且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表明他或她現在是充滿力量的強者。如果眼光真的可以殺人,他們的凝視肯定可以成為致命武器,因為與這種目光接觸,難免會有受到攻擊的恐慌。其實,大多數人之所以凝視他人,隻是為了想看穿對方的性格而已,並無實際攻擊意圖。所以,如果你和這樣的人談話時,不要誤會他的本意。

言談風格反映出內心感受

言談是思想的載體、思想是言談的靈魂、“言者心聲”,這些都指出心有所思,口有所言,兩者在相當程度上有密切的關係。一個人的言談風格可以從一個側麵反映他為人處事的態度和生活理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言談風格,每種言談風格都能在現實中找到活生生的例子。通過一個人言談的風格,可以大體上了解他的性格特征。一位知名的人類行為學家曾說:“人有兩種表情:一種是臉上所呈現的表情,另一種是說話時傳達給對方的信息。”所以言談是人類的第二種表情。要想了解他人的真實性格,最直接和簡單的方法莫過於從他們的口中了解到他們的性格。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證實,一個人的言談方式能夠反映出其內心深處的感受,所以通過言談方式來認識他人會更為真實準確。

言語交談時具有明顯抑揚頓挫的人。希望借此達到吸引對方目光的目的,引起他人的共鳴,實現共同的目標。大文豪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就是這種類型的人。

言談風格直爽簡明型的人。一般我們形容某人說話直率,往往使用心直口快,想到什麼說什麼。這種類型的人,多半坦誠、直接,胸無城府,說話不會拐彎抹角。在小說中,這種語言風格多體現於英雄豪傑身上,粗獷而直白,真誠而袒露。這樣的人值得信任、容易交往,精神飽滿,做事熱情衝動,對朋友仗義豪爽。但任何事物必然有其兩麵性,正如一枚硬幣的兩麵,這種語言風格也很容易口出傷人,說話太直接、太真實,不顧及對方的感受,有時候難免會“傷人自尊”。

言語不清支支吾吾的人。經常用“嗯……還有……”“這個……”“那個……”的人,表示他的話不能有條理地進行,思考無頭緒,思緒無條理。

經常使用連接詞的人。常用與“不是”意義相當的“但是……”“不過……”的人,一般可以認為其思考力較強。當他們在講話時,腦子裏還會浮現相對語以資過濾求證。所謂能言善辯、頭腦敏銳的人,就是慣用此類的人。但是如果此種語調反複出現多次,其理論也隨之翻來覆去,迫使對方緊隨不舍,不知不覺中被牽著鼻子走,失去了招架之力。經常使用這種表現手法的人,大都比較慎重,也正是因為如此,說話難免時斷時續,隻好在重新整合之時,才可以繼續下去。這是一種缺乏自信心的表現。

言談時搶先提出結論的人。對自己毫無認知和信心,或許清楚自己的觀點不堪一擊,非常害怕談話的對方提出反駁的論據,所以先入為主,使對方措手不及,不給對方思索和衡量之機,借此實現自己的目的。他們通常是領導者,有一定的權威,話一經說出就猶如板上釘釘,沒有更改的餘地。

言談時總是概括的人。如果一個人的談話屬於概括型的,非常簡單,但又準確到位,注重結果而不太關心某個細節過程,平時關心的也是宏觀的大問題,則顯示出這個人具有一定的管理者和領導者才能,獨立性較強。

言談時善於傾聽的人。以傾聽方式出現的人,其表現是支配者的形態。這種人的談話從不涉及別人的一些瑣事,或有關自己身邊的人。他們的話題反而是涉及別人的一些瑣事,或對方的隱事秘聞,甚至對對方的一舉一動或每條新聞都捏著不放手。這是完全徹底地侵犯別人的隱私。從男女情況的角度來看,表示你很關心對方,或者極度熱愛對方,因為你是個忠誠的傾聽者。像這樣的傾聽者,非常喜歡把話題的重點放在跟自己完全無關的人、名人、歌舞影星的花邊新聞軼事方麵,這說明他的內心存在一種起支配作用的欲望。由此可見,他是個沉迷於閑談名人或明星風流事的人,也說明他很難擁有真正知心朋友。這類人或許是因為內心生活很孤獨,沒有生命的激情。一個人過於關心自己不太熟悉的事情,並且十分熱心去談論他們,都是表示他內心世界的孤獨和空虛。

言談不離恭敬語的人。恭敬話幾乎人人愛聽,但恭敬話並不是人人都會說的。一個人有求於他時,其語言裏必定少不了恭敬語;下屬拍上司的馬屁時,自然也離不開恭敬話。從這一點顯然可以看出好用恭敬話者的性格特征了。這種人要麼以恭敬話為誘餌,目的明確,善於耍手段,有相當深的城府;要麼就是個馬屁精,拍馬鑽營是此類人的專長、特長。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很難碰到妥當的恭敬話,與其說認為這是由於普通人對於恭敬語的常識認識不夠,不如說有人故意使用尷尬的恭敬語。如果你最親近的人忽然過分使用恭敬語,那就表示有激烈的敵意、輕蔑、嫉妒和警戒心等。而善用禮貌用語者,大多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容易與周圍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談話中愛說不相幹話的人。分析一個人的內在表現時,他的潛在欲望不但隱藏在話題裏,也存在於話題的展開方式上。在聚會上,大家彼此正在交談時,突然有人竟然不顧別人的談話,而突然插進毫不相幹的話題,這是相當令人討厭的方式。有的人在和別人談話時,經常把話題扯得很遠,讓你摸不著頭緒,或者不斷地變換話題,讓別人覺得莫名其妙。這說明這種人有著極強的支配欲和自我表現意識,在他的意識中,很少把別人放在眼裏,而完全擺出我行我素的模樣,讓別人都去聽從他的主張,以他的意見為主導。

言談婉轉而含蓄的人。具有這種語言風格的人屬於感情細膩、敏感多疑型。他們不願讓別人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時刻注意別人內心對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屬於非常理性謹慎型的人,說一句話前會不斷權衡,懂得怎樣拿捏分寸。但常常會給人不真實、不坦率的感覺。這種人內心想法頗多,又不願對旁人隨便傾訴,容易給自己造成較大壓力,比較抑鬱。

言談中夾雜因果邏輯推理的人。如果一個人在說話時習慣於進行因果和邏輯關係的推理,給予一定的判斷和評價,說明這個人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客觀和注重實際,自信心和主觀意識比較強,常會將自己的思想觀點強加於他人身上。

言談中出現與談話內容無關動作。表示對談話內容產生了厭倦,希望對方轉換話題或是立刻終止談話,他們幾乎是無法忍受甚至忍無可忍了。他們之所以還在這裏,隻是礙於情麵不使對方難堪,做出這樣的動作也是為了避免出現應付言詞的尷尬。

言談常出現自問自答的人。不給對方反駁的機會,表示不希望采納或根本就不準備聽取對方的任何觀點,堅信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或對自己的提議有了預先的決定,之所以向對方談起,隻是一個例行程序的要求。他們是絕頂的頑固分子。

言談中聲調越來越低的人。這類人對自己缺乏信心,不敢讓對方知道自己的見解,害怕失敗後承擔責任,希望通過細語輕聲含糊過去;或向對方表示自己具有不確定的態度,懇請對方將自己排除在決策之外。這樣說話的男人則有娘娘腔的傾向。

言談循規蹈矩的人。這類人在說話的整個過程當中都是一板一眼,他們說話做事都是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這樣的人大體而言比較保守,謹小慎微,性格比較沉穩,稍顯內向。這樣的人不會亂開玩笑,說話極有分寸,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但有時候過分規矩,反而會顯得呆板、固執、“較真兒”,給人以不通情達理的感覺。

言談中刻意大聲說話的人。哪怕隻有極少數人在場,他們也會不遺餘力地高談闊論,仿佛演講和作報告似的。他們喜歡我行我素,處處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固執己見,對他人的建議不管好壞通通當做耳旁風。

言談中對細節特別注重的人。如果一個人談話非常注重過程中的某個具體細節問題,對局部的關心要多於整體的關注,則表明這個人適合於從事某項比較具體的工作。這一類型的人支配他人的欲望不是特別的強烈,可能會順從他人的領導。

言談中盡是小道消息的人。散播小道消息的人很讓人恨之入骨,他們惟恐天下不亂,經常喜歡散布和傳播一些所謂的內幕消息,讓別人聽了以後感到不安。其實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滿足一下他們不甘久居人下的虛榮心。他們並不是心地特別壞的人,隻要被壓抑的虛榮心獲得滿足之後,天下也就太平了。

言談中不斷肯定的人。他們的這種態度或許來源於經驗,或許依賴於他們很強的分析和處理事情的能力。不管怎麼樣,他們能夠對談論的事情迅速得出結論,並勇敢地表達出自己的看法,他們是值得信任的。要把他們和誇誇其談、毫無責任感的人區別對待。

言談中不斷強調某句話的人。害怕別人提出反駁的證據,他們清楚自己隻有這句話最有分量和價值,是無懈可擊的。自己眾多的言論和觀點都以這句話為依據,所以必須不停地用這麵盾牌抵擋他人對自己的攻擊,結果導致這句話出現的頻率非常高。

言談中不斷自我吹噓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一類人,他們無論在何種場合,與別人交談時,都愛把話題轉移到自己的身上,吹噓自己當年如何奮鬥的經曆。惟恐別人不知道他的光榮曆史,而結果,並不像他想象的那樣好。其實,從某個方麵來分析他,可以發現他是個對現實不滿的人,雖然他沒有用怨恨的語言傾訴他的想法,相反卻用自我表現的方式表達出來。事實上,他還不知道這種自我吹噓的言談,很難適應時代的變化。或許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完全靠懷舊來過生活。不過可以看出他確實陷入某種欲求不滿的環境中,可能他的升職途徑遭受阻礙,或者無法適應目前所處的環境。所以他希望忘卻現實,喜歡追尋往事來彌補現在的境遇。這是一種倒退的現象,因為眼前的情況是如此的殘酷,所以,他仍用夢幻般的表情來談。從他的話題裏,別人會發現他的內心深處正在潛伏著一股無可救藥的欲望和不滿的情結。

言談中滔滔不絕的人。一般說來,一個政府官員或一個企業的領導,都會有滔滔不絕談話的習慣,其實,透過這種表麵的現象,可以看出他擔心大權旁落的心理狀態。也可以說,他是一個喜歡占據優勢地位的人。說起話來沒完沒了,希望話題無限延長的人,內心深處潛藏著怕被別人打斷或反駁的不安,惟有他們,才能以盛氣淩人的架式一直說個不停。

言談中常用客套話的人。存有戒備心理。在人際交往過程當中,使用客套話語其實是很平常的現象。但客套話使用過多,並不見得完全表示尊敬,往往也可能含有輕蔑與嫉妒因素。同時,在無意中會將他人與自己隔離,具有防範自己不被侵犯的預防功能。某些都市的人,對外鄉人說話很客氣,這從另一個角度看,或許是一種強烈的排他性表現。因此,往往無法與人熟悉,盡是給人以冷淡的印象。以此類推,假使交情深厚的朋友,仍不免使用客套話時,則很可能內心存有自卑感,或者隱藏著敵意。如果兩個關係相當要好的朋友在對話時,一方卻莫名其妙地說了很多的客套話,通常表明其“心懷鬼胎”,或是在盤算著什麼陰謀。此外,頻繁地說謙虛的話語,表示正在強烈地嫉妒著對方。

言談中夾雜眾多名人的用語和典故的人。一般來說大部分都屬於權威主義者。他們不但是使用別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且還透露一種超越自己以上的東西,有一種自我擴張的表現欲。

言談中常用含糊不清的語氣和詞語結束話題的人。這類人非常地膽小怕事,大多神經質、明哲保身,需要承擔責任時常常推脫搪塞。比如說“這隻是個人的看法”“不能以偏概全”“從某種意義上講”或“在某種形勢下”,等等。與他們的談話往往都是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