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4 高三家長最易出現的三大心理問題(1 / 3)

下篇4 高三家長最易出現的三大心理問題

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特質。個人情況不同,出現的心理問題也大不相同。我們嚐試著總結出三條作為高三家長最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供大家一起探討。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心理問題能夠引申到高三家長心理調節的方方麵麵,盡可能的把更多的心理問題都做一個簡單介紹。

缺乏自信

這裏所謂的缺乏自信是指在高三陪考過程當中,家長們發現自己有越來越多的不足,有越來越多的事情不能親曆親為而產生的自卑心理。特別是當得知其他家長能夠提供更加優越的備考條件而自己無能為力時或者自我感覺陪考方法出現巨大的紕漏時就更加的自責。也或者因為考生的成績一直得不到起色,或者某次考試發揮失利而對孩子升學失去信心。

我們說,家長對孩子失去信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期望值製定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或者是在理解何為高考成功這個問題上存在著巨大的偏差。

首先我們來談談對家長本身期望值的理解。要清楚的是,高考依然是高三考生自己的事情,無論本領多麼大的家長都無法替代考生去參加考試。家長在高三陪考過程當中永遠扮演的是配角而非主角。所以,作為家長,隻要把自己該做的任務保質保量的完成就足矣,不僅不能過分幹涉,更不能越俎代庖。作為高三考生的後勤保障,我們要在飲食、起居、健康等方麵做到“五星”級服務。隻要圓滿完成後勤保障任務,我們的目標就已經達到了。

其次再來談談對考生期望值的理解。要清楚的是,高考是一個選拔性考試,強中自有強中手,即使是每年的高考狀元,在考分尚未出來之前,也沒有人敢肯定自己就一定是今年的狀元,畢竟考試存在著眾多不可測因素。並且,每個考生的學習能力不同,一旦要求一個本該去二本院校讀書的孩子非要考上北大、清華這樣的頂尖級學校,那壓力可想而知。換個角度來看,讓孩子做一件看起來相當“不靠譜”的事情而且必須要成功,有點過於血腥和殘忍。所以,隻要考生在備考階段付出自己的百分百努力,在考試中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實際能力就是高考成功!

最後我們再來談一談因為某次或某幾次孩子考試失利而失去信心的情形。不管是考前報誌願還是考後報誌願,實際上決定孩子命運的依然是高考,而非某次模擬考試。平日裏的一切都僅僅是一個參考,每年都會有學習成績一貫很好的考生在高考中發揮失利,可謂抱憾終身;學習成績看似平平的考生在高考中超常發揮,成為驚人黑馬……既然家長在高考中要擔當孩子的堅強後盾和強有力的精神支柱的角色,那麼,孩子一次兩次的考試失常不應成為壓垮家長們的理由。在這樣的時候,孩子的心理壓力往往會更大,於是,與孩子一起分析考試失利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明智之舉。

過分攀比

這裏所謂的過分攀比是指在高三陪考過程當中,總愛打聽其他考生的備考情況,總是願意拿其他學生的成績與自己孩子的成績進行比較,總覺得別的孩子有的備考條件自己的孩子也必須有,別的孩子有的輔導書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要看。

我們說,這樣的家長實在過得不輕鬆。每天在盯住自己孩子備考進度的同時還要盯緊其他考生的,而家長又不具備與考生共同備考的條件,於是就一定會東問問西問問,與其拿出這麼多精力來打聽其他考生的備考情況,還不如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如何提高自己孩子的綜合成績,或怎樣有效彌補因偏科而造成的分數弱勢。

實際上,過度關心其他考生的備考情況也是家長關心自己孩子的表現形式,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人家的好啊,但這種心態往往會使得考生非常尷尬。他們不願意讓家長也介入到自己的學習生活當中。在他們眼中,自己備考的事情家長了解的並不多,甚至有的家長已經完全不了解現在的教育教學體係,有時候看似出發點很好,但是總是好心辦壞事,總會給人一種畫蛇添足的感覺。並且,考生的備考環境與家庭的經濟實力與文化氛圍相關,這也是不能強求的。

要知道,高考拚的是最後的分數,而不是備考的過程。無論備考過程多麼艱辛或者多麼舒適,最後總是要用分數說話的。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現有環境下生活了那麼多年,他們早已對此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而一旦給其改善了學習的條件:比如為了給住校的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不惜在校外租房;又比如在高考前後幾天安排孩子住離考點近的星級賓館,這些不僅使得考生產生嚴重的負罪感,而且還會因環境的改變而影響到作息等備考重要因素,如此看來,冒然跟進可謂是得不償失。

再來說說輔導書的事。我們一直在強調高三的複習要從考生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尋找適合自己的教材與輔導書,因此,判斷某本輔導書是否有價值,完全是要看其是否可以幫助考生迅速提高成績或彌補缺點。購買一係列的輔導書,不僅僅增加了考生的課業負擔,而且混淆了考生的視聽,把本該重點複習的內容弱化了,最終導致的結果必然不會樂觀。因此,輔導書的最終選擇依然要考生自己來決定。

極度敏感

這裏所謂的極度敏感是指家長在陪考過程中,對很多事情都過於在意,比如孩子休閑放鬆一會兒會不會影響學習孩子天天學習成績反而下降,會不會因為並未真正努力而是裝樣子給父母看為什麼孩子最近總是不聽話,似乎欠了他幾輩子似的孩子最近跟女同學接觸頻繁,這麼關鍵的時刻早戀了該怎麼辦

雖然說以上的疑問可能當家長的都會尋思,大部分家長卻會及時化解、解開心結。但是對於極度敏感的家長,就不輕鬆了。由於對於上麵類似問題,沒有一個定奪的聲音,因此為了將風險降到最低,孩子學習之外的一切行為都被他們否定:不準看電視、雜誌,不準進行體育鍛煉,不準和異性交往,要及時跟家長彙報每天的動態,如果不彙報甚至會翻看孩子的日記等,似乎孩子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之外,隻能坐在書桌前捧著書本看,這樣才是真理。結果卻導致孩子與家長的關係更加疏離、矛盾更加尖銳。

患上極度敏感的家長每天反過來複過去想的都是類似問題,他們被這些問題困擾,又苦於沒有解決辦法,有時甚至會被愁得淚水漣漣,時間長了,這部分家長恐怕就會被自己的“神經質”逼得無路可逃,處於崩潰的邊緣了。

這類家長想要改變心態、改善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首要一點就是先讓自己放輕鬆。不必每天盯著孩子不放,似乎眼中除了孩子就別無他物。孩子到了高三這個年齡,很多事情都已經可以自己把握,家長就不要如此盯緊孩子,給他們增加無形的壓力了。此時,家長更應該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學習的緊迫感,自發主動地學習並規避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家長在這期間起到的隻是引導的作用,提示孩子行動的方向,而不是手把手地教他。

舉個簡單例子:敲門的動作很簡單,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去拜訪老師,家長讓孩子敲門,孩子心裏有些猶豫,不敢敲門,而一邊的家長在想,敲門的動作一定要孩子來完成。這裏首先排除由家長來敲門,那麼接下來,是家長開導孩子“不就是敲個門嘛”來得效果好些,還是家長直接抓起孩子的手,咚咚咚敲了三下效果好

答案一定是前者。這個例子雖然有些誇張,但也的確說明了問題,那就是高三這一年很多事情需要孩子去擔當,家長們不要把所有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攔,而是要坦然、輕鬆地與孩子溝通交流,共度高考難關。這樣家長的壓力小一些,也就不會事事都敏感了。

一忌貪多求全。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的練習卷上有空白,就十分緊張,認為孩子“消極怠工”。一味求全,製訂不切合實際的複習計劃,隻能讓孩子變得焦慮和沮喪。考前的“題海戰術”其實於事無補,應該指導孩子有選擇地做習題,找準孩子的薄弱環節,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二忌督促過頭。

孩子迎考,家長比孩子還著急。有些家長沒有輔導能力,隻能無休止地督促孩子,成天逼著孩子學習。把孩子關在屋裏,不準出去玩,不準看電視,甚至采取陪讀的方式。這種督促過頭的做法往往適得其反。考前複習更應該有規律進行,集中精力吃透“知識點”,適當放鬆的方法,更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忌日夜顛倒。

孩子考前複習,作息安排相對比較自由。為求清靜,許多家長采取疲勞戰術,將孩子的複習時間拖延長到深夜以至於淩晨,白天讓孩子適當睡覺。這種做法非常錯誤,容易顛倒孩子的身體“生物鍾”。應該盡量同高考當天的時間靠攏,讓興奮時段集中在白天,隻有步調一致才能考得好。

四忌惡補家教。

眼下大勢基本已定,找經驗豐富的高中教師,對孩子進行一些點撥式的輔導,是可以的。通過家教的“大運動量”惡補練習,未必會有很好的收效。不如安排孩子和前幾屆的高考成功者聊聊天,學些“實戰經驗”。這樣的“家教”時間不長,卻更有針對性,同時也能安撫穩定孩子的情緒。

五忌攀比刺激。

這時候千萬別把親友同事家的“學習尖子”,拿來“刺激”自己的孩子,會讓孩子精神崩潰的。高考前夕,孩子的壓力已經夠重了,家長再跟著攀比責罵埋怨,隻能是亂上添亂。重要的是執行自己的複習計劃,用平常心對待就可以了,不用太緊張。

家長陪考要不要

每年高考,考場門前都聚集了很多焦急等待的陪考家長,形成一道獨特風景線。陪考的家長與考生們一起奔赴“戰場”,究竟利弊幾何 考生每考完一場,家長該怎麼做是問問考得好不好,還是什麼都不說看到本期晚報時,您也許正準備送孩子進考場,在考場外徘徊時不妨認真看看晚報的各種溫馨提示,對您或許會有幫助。

家長陪考的危害

我們不主張家長送考,因為送考有以下危害:

(1)增加了考生的心理壓力,不利於考生水平的正常發揮。有的父母說,我送考主要是為孩子搞好服務,讓他安心考試。這隻是問題的一麵,而另一麵則是,由於家長親臨考試現場,孩子的考試壓力就會無形中劇增。當考生在考場中拚搏時,如遇到難題,受到挫折,就會很容易想到在考場外烈日下等待著的父母親,這時心情會更覺得壓抑和慌亂;“無顏見江東父母”之感可能會突然成為他大腦皮層的另一個興奮中心,從而對解題思路產生幹擾,影響水平發揮。

(2)不利於孩子獨立性人格的培養,影響孩子的社會化進程。中考和高考,是鍛煉孩子獨立性人格和能力,加速其人格社會化進程的極好時期,而家長這時卻偏偏還要像送孩子去幼兒園那樣去送考,豈不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你想想,人的一生都是在多種考試中度過的,你不培養他獨立參加重大考試的能力,他今後怎樣麵對人生的挑戰?

(3)家長送考,客觀上惡化了考試環境,會給學生考試帶來一係列的不良影響。據報道,2008年高考,有一個考點,因送考家長太多,車輛擁擠,造成了交通堵塞,使得許多參加考試的學生堵在校門外進不了考場,從而延誤了考試。你想想,如果你的孩子也碰上這樣的窩囊事而耽擱了考試,你該怎麼想?此外,送考人多,還會帶來噪音和空氣方麵的汙染,因為家長中不乏吞雲吐霧的吸煙者和高談闊論者,你在外麵陪考幾個小時,這考場周圍的環境就會打幾個小時的折扣,而受害的可能正是考場中應戰著的自己的孩子。

(4)送考者的心理障礙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考試心態。有一則小報道題為“不該失常的考生”,講的是一位父親送兒子參加高考,這場考試已是最後一場考試。父親在兒子即將進考室前囑咐道:“你前麵有兩科考得不理想,今天是最後一場考試,一定要拿下來,成敗在此一舉了。”兒子沉默著點點頭進了考場。誰知考試還沒有進行到一半,考場裏一陣混亂,保健醫生駕出一個人來,正是他的兒子。原來兒子在考試途中又遇難題,想起前麵兩場考試已有閃失,父親的叮囑又老在耳邊回響,如果這道題解不出來,不就真的完了嗎?他越想越害怕,突然天旋地轉,發生了嚴重的怯場。其實這位考生平時成績還可以,如心理正常是有一定把握度過最後一場考試關的。然而父親的最後囑咐給他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本不該失常的他,卻真的失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