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1 把考上北大作為自己的目標(1 / 3)

上篇1 把考上北大作為自己的目標

張芳是2001年湖南省文科狀元,畢業於湖南省衡陽市耒陽二中,就讀於北大國際經濟與貿易係。

張芳來自湖南的一個小城,是2001年高考湖南省文科總分第一名。孩提時,每每用帶著稚氣的聲音說她要上北大清華,總能招來一片叫好聲。她說:“那時,少不更事的我還以為北大清華是一所學校的名兒呢。後來上了學,回回拿第一,這一兒時的戲言開始成為我的夢想。還記得五年級時得了語數聯賽第一名,當時自信滿滿,大有一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架勢,我用大狼毫奮筆疾書“北大”二字置於床頭,每晚看著它香甜入夢——現在,那兩個字早已被我老爸當做文物收藏起來了。說實話,那時自我感覺太好了,現在北大的老師和同學看了一定樂倒了。為什麼呢?“大”的那一捺我為了寫出筆鋒寫得邊上竟有狗齒狀印跡,像把大掃帚。我把這個小插曲告訴大家,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人人都可以有夢,也可以有自己表達夢的方式,但你首先得有勇氣去夢想。”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說的是不管做什麼工作都要有計劃、有準備,才能做得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學習也如此,也要有計劃,也要講求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任何一件事情要想圓滿完成都離不開清晰而明確的目標,高考也是如此,隻有目標明確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達到理想的彼岸。在對清華、北大狀元們進行認真研究後,我們發現,他們有一個驚人相似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有一個清晰的,適合自己的目標,並且在目標確定之後,他們都能堅持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輕言放棄。

在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中,有目標的人才能勇往直前,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奮鬥。沒有目標的人,就沒有內在動力,任由外力推移,終生一無所獲。因此,目標猶如空氣,是生命不可或缺的,沒有空氣,人不可能活下去;沒有目標,人就不可能成功。

那麼,張芳高考成功要義有哪些呢?

首先要走出迷惘,樹立明確的目標。這個目標分為遠期和近期目標,遠期目標其實就和前麵講的夢想有異曲同工之妙。它的確立隻有一個原則,就是你要一直為之奮鬥。即使將來沒有成功,這一路的風雨飄搖和搏擊也會使你的人生更加充實更加美麗,所謂“釣勝於魚’’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其次近期目標則更實際、具體。有了長期計劃,還必須有近期打算。製定半年或幾個月或幾周要完成的目標,這些目標應當是經過一段時間努力學習之後能夠達到的水平或高度。如數學要做100道練習題、語文前進15分、總分要前進50分,等等。

張芳在學習的時候每次都為自己確立具體、精確的目標,在高三時就常規定自己下次考試得分要達多少,相對薄弱的數學要達到多少,要看完哪本經典著作,諸如此類,這是循序漸進,“跳起來摘桃子”的過程。拿出點豪情,還得謹慎,確立自己經過不懈努力能達到的目標。

那麼,作為學生,我們要怎樣製定自己的目標才能提高自己,製定目標時又要遵循哪些原則呢

目標要比自己現有水平適當高一些

目標過低,不經努力就能實現,不會使自己產生激情;目標過高,怎麼努力也實現不了,會使自己感到遙不可及,也不會激發出幹勁來。隻有當目標既高於現實水平又有實現的可能,這時的激勵作用才大。隻有那些跳一跳能摘得到的“桃子”,人們摘它的欲望才強烈。

我們為自己製定單科複習目標、整體複習目標以及升學目標。就要去“摘”這種“跳一跳可以摘下的桃子”。

目標不可過高

有些同學為了激勵自己更加努力奮鬥,喜歡把目標定得很高,大大超過自己的實際能力。比如今天本來可以複習兩個問題,但計劃裏卻要複習百個問題。結果雖然勉強複習了兩個半問題,卻把自己搞得十分緊張,心裏老有一種沒有完成任務的挫敗感。天天像這樣完不成預定的任務,時間久了,挫敗感加重,自卑感也滋生起來,心態、情緒變壞。顯然,這時目標過高引起的不良心理反應,很不利於迎考複習。

反過來,如果你的實際能力能完成兩個問題,你的計劃也要完成兩個,結果你卻完成了三個,超額完成了任務,這時你會意外地發現自己的潛力,心中自然生出一種自信。每天都能完成甚至超額完成預定任務,那會產生一種多麼積極的心理效果!

由此可見,目標設立得不同,有時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為了保持複習中良好的心理狀態,我們的目標不可定得過高。

那些大大超過自己實際能力的目標,看似宏偉,看似鼓舞人心,但實際上反而產生消極的心理影響,還是“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桃子”激勵作用大。至於如何才能確定這樣的“桃子”,那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這就涉及下麵所講的目標調整問題。

隨時調整,保持目標的激勵作用

為了經常保持目標的激勵作用,就要隨時調整目標。最常見的就是複習計劃的調整。如果原定兩天複習完的內容一天就完成了,那麼你就要給自己重新增加任務。如果原定兩天完成,結果兩天才完成三分之二,那麼你就要延長時間或者減少任務。這樣才能既不浪費時間又能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學習不能死啃書本

“總的來說,我認為不要死啃書本,因為書本上的東西畢竟有些枯燥,但要想學好首先還是要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我就在課外收集一些與所學知識相關的資料、讀物等,提高自己對該科的興趣。比如說政治,書上講的多是一些總結出來的規律或是一些國家的方針政策,我就在課外留心各種媒體上有關政治的動態消息,在看的過程既可以說是休息,也是一種積累。另外,碰到難題要多思考,一方麵是鍛煉自己的毅力;另一方麵是讓自己在思考的過程中把所學的東西加以理解運用。

高中三年來,除了在學校的學習外,我沒有請過家教、進過補習班,因為我認為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

學習刻苦,也要講究方法

高考前的複習是很艱苦的過程,每個人隻有憑著自己的自信和適合自己的方法最終走進了燕園,才能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圓自己的夢,隻要你相信:我能行,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相信自己,這是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複習過程中力量的來源。

當然,每一個都需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如果學習方法不對,即使再努力也不能提高學習成績,更談不上考上理想的學校。所以,每一個學生要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叩開理想的大門。

趙聰是2003年黑龍江省文科狀元, 畢業於哈爾濱市三中, 現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在讀研究生。他說:“學習方法因人而異,而我高考前的複習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的第一月,即到高考前的第三個月為第一階段,高考前的四、五、六三個月為第二階段,通常根據老師的計劃而有所變更。”

第一階段中最重要的任務是梳理各科的知識。這一階段,老師一般都要帶領學生全麵地複習高中所學的知識,因而顯得尤為重要。你可以借此使自己的知識係統化,並在複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弱處,以便複習中著重解決。這一時期主要以老師為主。

課前要抽出幾分鍾時間把老師本節要複習的內容大致瀏覽一遍,因為老師上課的時候進程很快,不可能對每個問題詳細講解。這樣,通過課前的預習,發現有不明了的部分,上課的時候便可以集中精力解決疑點,不至於因為老師講得太快而手忙腳亂,窮於應付。同時,對自己特別熟悉的部分可以略去不聽,這樣也可以省下時間來複習自己較差的部分。課上對於老師講的重點要著重理解,緊跟老師思路,防止思想不集中造成的知識漏洞。

課後要抽出時間複習老師所講的內容,有不能理解的地方要著重思考。以自己為主,爭取自己解決,這樣取得的理解往往印象更深。複習之後要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完成布置的作業,這些作業一般都是老師精選的與當天所講內容密切相關的題目,認真、獨立地完成對鞏固當天所學幫助很大。

最後一個環節是糾錯,這個環節必不可少。當時每科我都有一個“糾錯作業”的記錄本,著重記錄平時作業、練習過程中所出現的錯誤以及一些典型例題的解法。經過一年的積累,我已有了五大本,尤其是數學、英語兩科的記錄最多。糾錯作業記錄的是你的常犯錯誤,平時我經常翻看,這樣就避免了在以後的作業和考試中再犯同類的錯誤。記錄一個錯誤隻需要幾分鍾時間,但帶來的效果卻是不可小覷的,考試前的複習也因此而變得有章可循。高考中趙聰的英語取得了128分的好成績,糾錯作業功不可沒。

以上第一階段的學習方法可以簡單的概括為“五步學習法”,即:預習一聽課一複習一作業一糾錯。這是個完整的整體,不可偏廢。

第二階段中最重要的任務是通過試卷鞏固所學。經過半年多的係統複習,腦海中已有了較係統的知識結構,餘下所要做的就是如何與試卷相結合的問題。

這時各地區的高考模擬試題會蜂擁而至,如果沒有一個恰當的應對方法,整天隻是疲於奔命地做考題,這樣的效果往往很差。對待試卷的通常做法是:不做試卷,隻看試卷。也就是說,不要把試卷當作考試來做,而是當作複習資料來幫助複習。

試卷可以分為兩類。數學、英語比較耗時,可參考著答案進行解答,不必每個題目都給予規範解答。尤其是數學,計算題常常要花費很長時間,但思路則往往比較簡單。對這類題目一般隻是明確大致思路,至於具體細節則不必步步注意,否則費時又不劃算。英語可以針對自己的弱點,著重訓練完形填空題,而對較強部分則大可不必花費太多時間。另一類試卷是語文、政治和曆史。這一類一般來說綜合性較強,因而我常常參考著答案把這些試卷當作複習資料來看。尤其是曆史的許多題目,時間跨度大,涉及範圍廣,複習起來有助於提高自己分析、綜合的能力。這類試題看得多了,就對解題的步驟有了較明確的了解,也便更有條理,而不至於漫無邊際,無處著手。

需要注意的是,試卷雖多,但必須以課本為基礎,有不明了的地方我就回到課本相對應的地方尋找答案。這樣兩相對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否則從試卷到試卷,缺乏課本知識作根基,複習隻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效果甚微,甚至適得其反,越搞越不知所措。

趙聰的學習方法是根據自己的時機情況製定的,我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加以借鑒。

不要被老師牽著走

高三有其特殊性,學生要時刻抱有“因人而異”的觀念,密切結合自身情況學習。然而不可避免,老師布置學習任務往往得顧及整體,這使一些基礎較好的同學不得不做“無用功”。所以高三需要學會的第一點就是:不要被老師牽著走。譬如抄寫,如果你覺得不用抄寫你也能背出單詞,那就別抄;譬如整理文言文課文中的詞法、句法,如果你覺得這些內容很簡單,已經掌握了,那就別整理了。時間寶貴,得把它用在更需提高、更見成效的地方。

參考書的使用應求“精”

《高中曆史怎樣學》、光明日報版的《高三數學測試與評估》等都是相當不錯的教輔書。吃透一本好書比潦潦草草地做幾本有效得多。有些同學光做習題不對答案,這種做法的效果幾乎是零。不對答案,意味著根本無法“從錯誤中提高”。但做錯的題並非看懂答案就行,而應在“看懂”後的第二天嚐試獨立地再解一遍。

別忙著查詞典

做英語試卷時常會碰到不認識的詞,不要立刻查,陌生的詞多碰到幾遍,反複記憶後,它就成了你詞彙量中的“庫存”了。查生詞時,注的解釋最好是英文的,一方麵英語的點滴閱讀能培養良好的語感,另一方麵英語解釋常有中文解釋無法比擬的貼切性。

老老實實地背誦

高三要背誦的東西相當多,而人的遺忘率是呈先快後慢的走勢的。因此,背誦時應背誦(看、背結合)——一小時後再背一遍——第二天再背一遍——七天後再背一遍……相信很多人對繁重的背誦很是頭疼,但如果高考中因為這種“死”的東西造成失分,不會覺得不甘心嗎所以,老老實實地背吧。

精選講座、補課班

在高三後期,各類講座、競賽會接踵而至。對於講座,要選擇針對自己水平的去聽,十分關鍵的一點是要當個“包打聽”,詢問有經驗的老師,一定要把某時某地舉行的權威講座給“挖”出來!補課也是同樣道理。花些時間去聽個“經典”的補課班,一旦參加就要認真去學。但補課得保證自己是學有餘力的,先基礎後提高。

通過“玩”進行“學”

一整年毫無休歇地學估計沒人撐得住,即使身體不垮,心理上也會受不了。但這個理由並不能成為高三“玩”的借口,在高三,“玩”中亦應有“學”。看看簡化版的英文偵探小說,不知不覺中提高英語閱讀能力;聽聽《瘋狂英語》中美妙的詩文朗誦,保證那決不會比流行音樂差;看看能為作文提供人文底蘊的李澤厚的《美的曆程》……在緊張枯燥的高三學習中,這些已是足夠有趣的消遣了。學習沒有捷徑,隻有技巧和方法。懷一顆“天道酬勤”的心,以技巧結合切實的努力,成功便有可能為你所得。

方法一定要適合自己

張晨楓是河北唐山一中的學生,2009年因成績突出,被保送到北京大學。

張晨楓說他是個對自己要求很嚴格的人,平常會不斷反省,讓自己更加完善。這段時間,張晨楓主要就是讀書。“文學類的多,有很多都是自己以前想讀的,但沒時間。”他說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