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這位年輕人開車趕路,直到黃昏還沒有到達目的地,隻好先在附近找一家旅店暫時歇腳,可是當時他剛好在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周圍一個人都沒有,等了好一會兒,才忽然看見路邊有一個老頭,於是,他高聲喊道“喂,老頭兒,離這最近的旅店還有多遠呀?”老人聽了他的問話,想都沒想就說:“無禮!”
年輕人聽了還以為他說是“五裏”呢,於是他連道謝的話都沒說,開車揚長而去。結果他一口氣開了十多裏路,卻一個鬼影都沒見著,年輕人開始埋怨起老人來,他想,這老頭這麼大年紀了還騙人,真可惡,非得回去整治他不可,於是他一邊往回開一邊念叨:“五裏,五裏,五裏!”這時他猛然間發覺,老人說的“五裏”很可能是“無禮”。
於是他又一路狂奔回來,還好老人沒走出太遠,這一次,他先是停下了車,然後從車裏走出來,親熱地叫了老人一聲“大爺”,這次沒等他發問,老人就先開口說“你已經錯過了旅店,這附近恐怕沒有什麼旅店,如不嫌棄,我可以請你到我家住一宿。”
此外,“禮”在現實生活中除了禮貌的意思外,還有一個很實用的意思,就是禮物。自古以來人們就很推崇禮尚往來,這其中的“禮”,就是指禮物。
禮物雖然隻是一種物件,卻可大可小,而且蘊涵在禮物中的學問也很大。隨著社會的發展,送禮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
送禮,送什麼禮,什麼時候送,怎麼送,送給誰等等包含在送禮中的學問,就能反映出~個送禮者的文化修養、生活品味、交際水平、社會地位以及經濟實力。此外從收禮和送禮的過程中,也能反映出兩者之間的了解程度和關係遠近。從某種意義上講,送禮也是~門特殊的交際藝術,禮物送得好,送得及時、到位就可以很輕易獲得對方的好感,從而拉近和對方的距離,進而為獲得對方的幫助奠定基礎。
毋庸置疑,人人都免不了遇到要求人辦事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送禮的時機、藝術、技巧,隻有滿足了這三方麵,我們的禮物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才能讓收禮之人產生“受人之財,替人消災”的想法,從而達到目的。
有人曾經做過調查研究指出,日本商品之所以能成功地進入美國市場,其中貢獻最大的就是日本人的小禮物。
日本人的精明之處就是在進軍美國市場之前,首先摸透了美國商人的心理,愛占小便宜。其次,他們又進一步了解了美國人的喜好,再次,他們深諳美國文化,小禮物不會給人行賄受賄的嫌疑。他們根據自己本國的文化和禮節,成功地在商務活動中,通過贈送小禮物而加強了同美國商人的聯係,進而將日本商品成功地打入了美國市場。
“脈”力西點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一定要明白“禮”的重要性,不僅要懂禮、也要會送禮,從而為自己的人脈投資,為自己以後的發展搭橋鋪路。
好人緣在於投其所好
有句老話叫做: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今在我們身邊彙集著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恃才傲物,有些人天生就是勢力眼,有些人天生喜歡自以為是,有些人就喜歡韜光養晦……這時候我們與其集中力量去改變一個人倒不如多花點心思避開對方的鋒芒,從對方的弱點下手,進而從最薄弱的地方獲得對方的友誼,贏得好人緣。
有一次,倫敦的一家公司邀請懷特參加一種電視直播研究。懷特一下子對這種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放映節目的設備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著手組織班子來研究閉路電視。
懷特的新產品研製小組有三位主要專家,其中有一位叫弗蘭克,他不僅脾氣古怪、性情暴躁,還動不動就容易和人發生爭吵,在他們的研製組裏,人人都和他爭吵過,連懷特也不例外。但懷特發現,他對自己唯一的小女兒卻百依百順,將其視為掌上明珠。
為了充實弗蘭克的精神生活,懷特在公司附近為他租了一幢非常漂亮的房子,好讓他經常和女兒生活在一起。
弗蘭克知道懷特手頭的資金十分緊張,所以在得知懷特為他租房的事後很是過意不去。因此,盡管懷特再三動員他搬進新居,但他堅持不搬。
於是懷特把他的女兒請出來,說:“是你的千金安妮懇求我這樣做的。”懷特繼續說“她說你心境不好,容易發脾氣,這會傷身的。如果她能住在附近照顧你,你就不會發脾氣了。起初,我也拿不定主意,可是安妮最後還說‘我爸爸多可憐呀,我不能讓他再忍受孤獨了。”’
聽完了這番話,弗蘭克的眼裏充滿了淚水,他最終順從了懷特的安排,搬進了新居。
在上述事例中,懷特就是因為準確地抓住了弗蘭克的弱點——疼愛女兒,從而通過對孩子的讚揚和獻殷勤,成功地馴服了弗蘭克這個倔強的專家,為新產品的研製成功奠定了基礎。
由此看來,有時候避開一個人的鋒芒,攻其軟肋、投其所好更容易征服一個人。此外一個人的興趣,雖說不是一個人的弱點,但卻是一個人注意力最集中的地方,所以要想贏得一個人的注意,不妨抓住他最感興趣的地方,從而借助他的興趣來吸引他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