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注入擁有人脈的動力(2 / 3)

個人的外在形象的好壞,不僅取決於大節構成,還體現在細節的展示。英國形象大師瑪麗·斯皮萊恩說:“如果你不在早上花點時間注意細節,其他人也許會為你遺憾一天。”她的意思是說,外在細節的疏忽會給我們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害。細節上的失誤可以無聲地揭露你的現狀,進而告知人們你的故事。

西點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人已經老珠黃的妻子,常常聽自己的丈夫讚歎自己的一位女同事非常有魅力。於是她就自我感覺已經老了,不討丈夫喜歡了。為了再次抓住丈夫的注意力,她決定去做美容。結果她的美容手術非常成功,美容師魔術般地把她包裝成了一位妙齡女郎,之後她信心十足地回到家裏。看到這樣的妻子出現,丈夫先是一驚,之後卻沒有多大反應。幾天過後,丈夫依然如故地讚歎他的那位女同事。

妻子再也耐不住了,於是就要求丈夫把他的那位同事帶回來讓她看看,那個美人到底美到什麼程度。對於妻子的要求,丈夫隻覺得好笑。於是有一天,丈夫帶回了他的那位女同事,原來她不過是一位樸實大方、笑容可掬的老太太。妻子非常羞愧自己的淺陋,她從那老太太身上感受到了人格魅力的力量。

所以說,一個人隻有在包裝自身外在形象的同時,更加努力地加強內在的修養,才能夠更加牢固地樹立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因為內在形象就像一種發自內心的芳香,讓人久久難忘,而且它還難以複製和模仿,隻有外在和內在兼備,一個人才能通過包裝來提升自身的價值。

“青島雙星”牌鞋廠,不僅以雙星牌鞋子物美價廉聞名,還以其道德治廠而蜚聲海內外。從“雙星”建廠以來,就把提高員工的道德品質定為“雙星”的重要原則。這也就是“雙星”走向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事實上,一個人的文明又何嚐不是如此呢7一些隻顧外在形象,而不提高內在素質的明星,怎麼可能長時間地獲得觀眾的喜歡呢?相反隻有內外兼修的人,才可能成為長時間受歡迎的人。

“脈“力西點

一個人的形象,不但是一種外在的美,而且是一種內在的氣質,同時也是一個人生活、工作等方麵所持的態度。所以千萬不要以為你的形象就是你的外表,它也是你的內心。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西點的課堂上常常有這樣一句話:有怎樣的行動,就有怎樣的回報。事實上,人脈關係就是這樣,你怎麼對待別人,他們就會怎麼回報你。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有一隻流浪貓,無意中闖進了一問房子,而這間房子的四周都鑲有鏡子。這隻貓闖進去之後,突然發現在他的周圍竟然有許多條貓,他非常惶恐,於是他就開始齜牙酬嘴,同時還發出嚇人的怒叫聲,他想用這種方式嚇住其他的貓,從而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但是,情況恰恰相反,鏡子裏麵的那些貓不僅沒有嚇得退縮,反而還做出了同樣的動作,這隻流浪貓開始害怕起來,於是,他就繞著屋子跑起來,想要掙脫這些貓的糾纏,可是無論他怎麼賣力地跑,這些貓都始終在他的周圍追,於是他就一直跑,最後他體力透支,累死了。

人脈關係又何嚐不是鏡子的內外呢?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麼對待你。你替別人著想,考慮別人的方便,別人也會替你著想,考慮你的利益。學會換位思考,人生將從此煥然一新!

春秋戰國時代,燕國有個叫趙禮的人,他有一塊在路邊的田。靠他田邊的這段路比較低窪,下了雨就要積水,道路泥濘,難以行走。過路人隻好踏著他的田走過去。這使趙禮非常生氣,於是他在田頭上插了一個”禁止通行,違者罰銀兩”的牌子。但行路人似乎視而不見,依然從他的田地裏穿行。他一氣之下,便在低窪路麵和田地中間挖了一條讓人跨不過去的溝。沒想到,這不僅沒能堵住行人踩地,反而由於行人要繞大彎子而踩踏了更大麵積的田地。為此,他常常與行人爭吵不休,總令自己氣得寢食不安。

過了些時候,他的心慢慢地平靜了下來,開始了換位思考,覺得行人總是要走這條路的,誰也不願意走泥濘小道,如果把這條低窪的路修好,行人不就不從田裏過了嗎?於是,他排除了路麵上的積水,挑土填平了低窪路麵,修了一條平坦的小路。打那以後,行人再也不踩他的田了。

上述故事告訴我們:別人是你自己最好的一麵鏡子。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麼對待你。你不為別人著想,別人就不會為你著想;你替別人著想,考慮別人的方便,別人也會替你著想,考慮你的利益。學會換位思考,人生將從此煥然一新!

但是,在我們的人脈圈中,不一定所有的人都會投桃報李。實際生活中,我們向別人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回報的事情不過是一種理想狀態。不幸的是,生活中以怨報德的人也是大有人在。這種人不僅傷害了別人的感情也切斷了自己的人脈資源,生活中哪有那麼多傻子會在同一個,人手裏栽倒兩次呢?所以,如果想抓牢自己的人脈關係,想要源源不斷地從自己的人脈圈中得到幫助,那麼以德報怨就是一種最好的方法。

戰國時期,梁、楚兩國毗鄰,為了區分邊界,兩國都在邊界兩側設置了邊亭。兩國邊亭一帶的百姓各自種了一塊瓜田。由於梁國邊境縣的縣令由大夫宋就擔任,在他的督促下,梁亭的百姓非常勤勞,他們經常給瓜田灌溉施肥,所以梁亭的瓜長得很好。而楚界邊亭的百姓比較懶惰,很少照顧瓜田,所以他們的瓜長勢不好。

出於妒忌,一天,楚人就趁天黑偷偷去糟蹋梁人的瓜秧。第二天,梁亭的百姓發覺了這件事,就向宋就支招:派人去糟蹋楚人的瓜秧,以示警告。宋就知道後說:“仇怨是災禍的根由。別人嫉妒你,禍害你,你就去報複別人,這是不明智的做法,這樣隻能加深怨恨!”大家又問該怎麼處理這件事呢?宋就說自己另有高招。

之後,他派人每天晚上趁楚人熟睡時,替他們澆地。楚人第二天醒來發現瓜田已經澆灌過了。在梁人的暗中幫助下,楚亭的瓜田長勢也一天一天好起來了。這讓楚人感到很奇怪,於是他們就暗中調查,後來他們終於得知是粱人在幫助他們。楚人大受震撼,便把這件事報告給了楚王。楚王聽說了這件事以後,為自己國民的做法感到慚愧,於是他就派人帶著豐厚的禮物到梁國邊亭去道歉,並表示願意與梁國交好。梁王接受了楚王的好意,於是兩國的關係就更加融洽了。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別人打你一拳,你回踢人家一腳;人家對你不好,你就不理人家,或是拒人於千裏之外,那麼你這麼做不是白斷人脈嗎?你這麼做值得嗎?要知道隻有以德報怨才能幫你牢牢地抓住人脈,鎖定你周圍的人,從而有效地把你的普通人脈變成有效人脈,變成真正對你有幫助的人脈。

西點在教育學員時說,如果別人打了你的左半邊臉,你沒有必要生氣,而應該麵帶微笑送上你的右半邊臉。或許你認為這麼做有失尊嚴,但是這麼做卻是一種有效地抓住人脈的策略。上述故事中,梁人宋就的做法其實就是這個策略的一個縮影。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在你做出以德報怨的舉動之前,最好先考察一下對方是否值得你這麼做,如果是,那麼你的犧牲和付出是值得的,你最終可以通過暫時的忍耐獲得別人的友誼和幫助;如果不是,那麼你就沒有必要這麼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