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來就是這樣,每次都不好好聽我說話,沒說兩句就凶我。”
“我哪有?”
就這樣,家輝和女友又吵了一架,之後陷入冷戰。兩個人在家裏見麵不說話,當彼此是透明人。家輝覺得煩悶,披了一件外套出門,打電話給哥兒們小王,叫他一起去喝酒。
家輝提著半打啤酒來到約好的球場,“鬱悶的時候,大汗淋漓地打場球,就什麼都忘了”,這是小王的建議。兩人在球場奔跑了近一個小時,小王累到氣喘籲籲,坐在地上動也不動。家輝喝了一口悶酒,一臉嚴肅地問小王說:“問你一個深刻的問題。”
“什麼問題?”
“女人到底想要什麼?”
“我怎麼知道,我如果知道就不會坐在這裏喝酒了。”小王啟開一聽啤酒,兩個人無言對飲。
與此同時,女友沫子打電話給姐妹淘小雯,在電話中抱怨:“家輝他根本就不愛我,每次都不聽我說話……”
小雯安慰她說:“我覺得家輝已經很好了呀,我男朋友更離譜呢。”
“你男朋友也像他一樣嗎?回到家就喊累、東西亂丟,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好像石化了一般,一點家務活兒都不幫忙。吃完飯也是,繼續窩沙發上看電視,跟他說兩句話就一副要死不活的口氣,可一到巴薩比賽,即使淩晨2 點也不睡覺,大半夜對著電視嗷嗷叫,那會兒他也不喊累了,真不知道他怎麼想的。”
其實,家輝和沫子吵架,每次都是因為言語不和,他們好像有點氣場不對,話說多了肯定吵架。很顯然,沫子隻是有表達的訴求,單純地想找個人說說話,但是在家輝聽來,她是在征求答案,詢問他的意見。
當家輝給出意見時,沫子會覺得,“我並沒有想要你的答案啊,我隻是想告訴你我的感覺”。這便是男女說話時的不同邏輯。
男性聽到的是話語的表麵意思,而女性強調的是感覺。當沫子說“你從來都是這樣……”時,家輝想要證明他並不是“每次”都這樣。兩個人爭論的焦點完全不同,對話怎麼可能順利進行呢。
說起來,男人和女人根本不是同一個世界的生物,男人沉默地陪著女人逛街,卻對著電視裏的球賽大喊大叫;男人記得住NBA 每一個球員的名字,卻永遠記不住兩個人的紀念日;女人話多得不得了,喜歡逛街購物,沒事兒就找三五好友聊天,可是她們說話沒有重點,一個話題還沒說完就岔到另一個話題去了。男人和女人的對話就像是火星語和金星語,完全不能互相理解。
有這樣一句話概括男女之別:男人擅長數理推演,女生專精語言記憶。據統計,女人一天能說兩萬到三萬字。如果女人在工作中說的話比較少,假若隻說五千字,那麼剩下的兩萬多字就會被帶回家說給家裏的男人聽。男人說話是為了解決問題,女人說話是為了說話。當這兩種思維邏輯撞上時,就會有“悲劇”發生。
這種差別可以追溯到幾萬年前,那時候,男人外出打獵,女人留在洞穴裏照顧老人和小孩,她們也會采集野果和野菜,語言讓媽媽們彼此交流、分享信息,男人追趕獵物時則不能交談,否則會驚嚇獵物,他們需要靜靜地等待、伺機而動,然後準確地殺死獵物,如果獵物逃跑,男人則要用最快的速度追上它。由此男人沉默寡言,擅長空間推理,而女人則偏愛采集(購物也是采集的一種),喜歡不停地用語言交流。
在語言能力方麵,男人永遠贏不了女人,從生理條件上,女性就比男性占據優勢。心理學家對男孩、女孩的大腦語言區做了核磁共振研究,結果發現女孩大腦語言區的反應能力比男孩強。
獲取語言的信息之後,女孩的大腦會將這些信息立刻反映到大腦中,男孩則傾向於關注從視覺獲得的信息,以文字的方式傳遞信息給男孩會更有效。
這個實驗可以解釋為,男性依靠形象思維理解語言,女性則依靠抽象思維理解語言。如果一位女性跟你問路,你應該多給出一些解釋,如“從街角處左轉,在一間便利店的樓上便是藥店了”。如果是一位男性問路,直接告訴他“在街角左轉”就可以了,太多的信息會讓男性感到迷惑。
有鑒於此,女人也不要對男人,尤其是自己的男人太過苛刻。當他在打電動或者看球賽時,“我跟你說,我今天在街上遇見×× 了……”這樣的話頭就不要起了;如果你有困難,可以以“幫我個小忙,好嗎?”開頭,然後開始對話。
如果從“我今天衰到家了,為什麼所有倒黴的事情都發生在我身上……”開始,對方可能搞不清你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因為女生在表達“倒黴”這種感受,男性卻理解為她在尋求安慰的方法。
如果隻是表達感受,大可以“接下來,你聽我說就好”開頭,如果男人清楚你想要什麼,他或許不會陪你說什麼,但他會是一個不錯的傾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