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口徑的手槍係統剛開始研製時,研究人員曾提出設想:為了簡化工藝、簡化結構、降低成本和便於大量生產及加快研製進度,兩種口徑手槍采用同一種結構方案。但當時這種設計思想未被普遍接受,於是在科研人員中征集設計方案,進行比較,進行優化設計。58mm手槍也有5種設計方案:槍管回轉閉鎖、槍管隨動閉鎖、兩種槍管起落式閉鎖、中間塊閉鎖。通過對5種設計方案的加工試製、試驗,經專家評審,決定采用槍管固定的自由槍機慣性閉鎖方式。擊錘回轉式擊發機構,雙排雙進彈匣,鋁合金底把和U形塑料護板,複進簧置於槍管下方。
1995年3月至1996年2月,58mm手槍進行了兩輪短槍管設計方案試製、試驗,但未取得理想結果。1996年3月,設計組根據“保持原指標”不變的要求,重新設計方案樣槍,解決了抽殼、供彈等技術難題,但射擊時震手現象比較嚴重。由於9mm手槍通過大量試驗,結構比較成熟,尤其是采用彈性發射機支架和發射機構,射擊時吸收套筒後坐能量,不震手,握持舒適,手感好。最終決定:58mm手槍采用9mm手槍技術成果,兩種口徑手槍主要零部件通用,58mm手槍新方案采用槍管回轉半自由槍機原理。通過試驗,射擊震手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據使用部門反映,58mm手槍射擊時後坐力很小,比9mm手槍更加舒適,精度更好。[2]編輯本段結構性能係列的兩種手槍從外形上看非常相似,區別之處隻是9mm手槍握把上有五角星,而58mm手槍沒有;9mm手槍扳機護圈前有防滑凹陷,58mm手槍扳機護圈外形圓滑過渡。內部結構也基本相同,均由套筒、底把、發射機構、彈匣和槍管、槍管套、連接座、複進簧、複進簧導杆與掛機柄構成;零件數都相同,均為41種43件,其中發射機構通用零件16種18件,形狀尺寸完全一樣。不通用的零件包括槍管、底把、連接座和彈匣。此外自動方式也不相同,9mm手槍為槍管短後坐式,與大多數9mmPara口徑的自動手槍一樣;58mm手槍為半自由槍機式。因此58mm手槍的一些部件看起來比9mm手槍簡單,例如而9mm手槍的槍管上有閉鎖凸筍和導引凸筍,而58mm手槍的槍管上則隻有導引凸筍。武器分解圖發射機座由優質薄鋼板衝壓而成,具有較好的彈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減緩套筒後坐到位時的撞擊。它不僅結合了發射機構的全部零部件,而且在上部還設有拋殼挺和導軌。前導軌較長,裝有連接座,後導軌較短,前後導軌共同導引套筒運動。為了提高在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技術人員在發射機座上設置了容沙槽、排沙槽。擊發方式為單/雙動,因此在解脫待擊狀態下,隻要膛內有彈也可立即射擊。
保險機構包括擊針保險和不到位保險。擊針保險軸鎖定擊針,隻要不扣動扳機,不論哪種意外事件發生,都不能使擊針向前運動。不到位保險可保證每發槍彈的發射都必須在套筒複進到位閉鎖後進行,否則即使扣動扳機也不能發射。手動保險機柄裝在發射機座上,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可單手操作。保險機柄置於保險位置時,可同時鎖住擊錘和套筒,這時擊錘壓不動,扳機也扣不動。保險機柄還兼有待擊解脫功能,可使全槍從待擊狀態直接轉換到保險狀態,轉換中擊錘在其簧力作用下複位,但絕對打不到擊針,保證使用安全。
的生產中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藝,例如采用熱塑性好、強度高的工程塑料整體握把結構代替傳統的金屬槍底把,加工工藝簡單,注塑一次成型,一致性、經濟性好;發射機座采用衝壓工藝,效率高;采用化學複合成膜技術進行表麵處理,提高防腐蝕能力。國產92手槍和子彈整體式底把是全槍的基座,安裝了發射機組件、彈匣組件、彈匣扣和彈匣扣簧。設置在底把尾部的定位麵和在護圈上方安裝的掛機柄能將發射機組件穩固地定置在槍底把內。握持舒適、手感好,符合中國人的人體工程,解決了嚴冬季節使用時凍手的問題。彈匣扣可根據需要調換安裝方向,為左手操作者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