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 決戰紫禁之巔(五)(2 / 3)

也就是中國人民很是熟悉的“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關於核突擊,當年前蘇聯做過實驗。

所謂核突擊,就是使用能投射的核武器毀傷敵方重要目標的作戰,它以一定數量的核武器,經過周密的計劃,選擇有利時機、方向和目標,采取發射核火箭、核導彈、核炮彈、核魚雷和投擲核航空炸彈等方法,達到預定的毀傷目的。核突擊可由單一軍種組織實施,也可由幾個軍種按照統一的計劃,協同一致地聯合實施。

簡單的說就是通過戰術級核武器對敵方防線發動攻擊,撕開一道口子之後,利用核武器爆炸後效,利用具備核防護能力的部隊發動迅速突擊,對敵方發動全麵攻擊。

當然,核突擊也可以是使用核武器對敵方的重要軍政設施發動打擊。

也就是說,根據核突擊的目的和作用、也就是任務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戰略核突擊,主要是以戰略核武器對敵方國土內的政治經濟中心、軍事基地、指揮係統、交通樞紐、通信樞紐等戰略目標進行的突擊。

一種戰役戰術核突擊,主要是以戰役戰術核武器對戰役戰術地幅內的指揮係統、交通樞紐、後方補給係統和重兵集團等重要軍事目標進行的突擊。按組織實施順序分為首次的和爾後的核突擊。

其中:首次核突擊,是按預先擬定的計劃,對預選目標進行的最初突擊。爾後核突擊,是隨著戰爭的進展,繼首次核突擊後視情況進行的突擊,它是實現整個核突擊計劃的組成部分。

而按照打擊方式來分的話,核突擊又分為同時的和逐次的核突擊。

其中,所謂同時核突擊,是用數枚或更多的核彈,同時打擊多個目標或目標群。而逐次核突擊,是用一定數量的核彈,在規定時間內逐次打擊不同的目標或目標群。

如果要按使用的核彈和打擊目標的數量分為密集的、集群的和單個的核突擊。

所謂密集核突擊,就是用較多的核彈,在規定時間內打擊主要作戰方向上或一定地區內的多個目標或目標群,以形成一定的核彈密度。而集群核突擊則是用數枚核彈,在很短時間內打擊一個目標或目標群。至於單個核突擊,顯然就是用一枚核彈打擊一個目標或目標群。

在世界戰爭史上,如果不計算實驗性核突擊行為的話,那麼能夠算得上是核突擊的一共隻有兩次。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於1945年8月6日、9日分別在日本廣島、長崎各投擲了一顆原子彈,使日本遭到重大損失。這是迄今世界上僅有的兩次核突擊。當時,核突擊隻有用飛機投擲核炸彈一種方法。戰後,由於軍事技術的發展和核武器種類的增多,核突擊已發展成以不同的兵器(運載工具)進行發射和投擲兩種方法。

而在一份解密的前蘇聯機密文件中,蘇聯曾經秘密在西西伯利亞地區嚐試了在戰術級核武器的掩護下,裝甲部隊利用核爆後效迅速進行突擊的戰術。

應該說當時的實驗是成功的,裝甲部隊在核爆衝擊波過去之後就發動了衝鋒,裝備空氣增壓係統的坦克和裝甲車迅速衝進核爆爆心並穿越整個核爆區域,最終實現完整的戰術動作。

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這項實驗被擱置了下來,而事後,參與此次行動的老兵也慢慢開始出現輻射病的現象,多數死於癌症和白血病。

當然,這些也都是隨著檔案的解密才得以展現在世人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