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追求卓越 把男孩培養成傑出的男子漢
西點意味著卓越。自新學員一入校,西點就向它們灌輸這個理念。但西點強調的是,西點卓越的內涵必須包含崇尚道德的因素,這是西點的傳統。因為,西點人明白,任何永恒的卓越都離不開道德成分。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男孩卓越優秀,我們應該學習西點軍校的卓越理念,激發男孩內在的能量,提升男孩的優秀品質,讓男孩具備更加卓越的能力。
¤ 男孩需要有理想
名人導語
人生的真正歡樂是致力於一個自己認為是偉大的目標。
——蕭伯納
本節要點
引導男孩樹立崇高的理想;理想對男孩的兩大作用。
故事案例
1.引導男孩樹立崇高的理想
理想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指人們希望達到的人生目標和追求向往的奮鬥前景,是由人所設定的。理想以人為主體,如果離開人對未來的想象,就會失去其存在的意義。從這個層麵上來說,理想是人生的奮鬥目標,是人們對未來的一種有可能實現的想象。
一個人的理想可以有很多種,在每個人的意識中,受認識和價值的影響,理想也具有其多樣性和變化性。理想既不同於幻想,也不同於空想和妄想,它作為人頭腦中的一種意識形態,是一個人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集中表現。人們的人生觀有崇高與卑下之別,世界觀有科學與不科學之分,因此,一個人的理想也有先進與反動、崇高與卑下的區別。
在對男孩實施教育時,家長當務之急是首先給男孩樹立一個先進、崇高、科學的理想,這對男孩的人生之旅將是一個很大的保障,並會使他們一生受益無窮。
發生在2005年雲南大學的“馬家爵事件”,一度使人們極為震驚,很多人不理解這樣一個曾經品學兼優的男孩,怎麼會在一夜之間淪落為一個“殺人狂魔”呢?深究其心理之後我們發現,促使他如此喪心病狂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對世界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一個合理的定位,也就是在他的頭腦中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理想。
在步入大學之後,他之所以會在別人麵前感覺到自卑,就是因為自己是從農村來的,沒有錢,在穿著和生活上比不上別人,這是由於其錯誤的人生價值觀所導致的;他在預測自己所學專業的前景時,也僅僅從能賺多少錢這方麵考慮,沒有把目光放得更寬廣一些,再加上在高中念書時備受老師器重,大學人才濟濟因而顯不出他的能力來,綜合這些方麵才導致了他失落感的產生。
極度的自卑和失落感,促使他看不到生活美好的一麵,進而用一種仇恨的心理來報複身邊的人。從馬家爵的身上,我們能夠得到這樣的結論,無論一個人的學問有多高,如果他對社會、對人類缺乏一個正確的認識,到頭來也隻能是枉然。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訣’在於,當一個人還在少年時代的時候,就應該在宏偉的社會生活背景上給他展示整個世界、個人生活的前景。”對於一個人的發展來說,理想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如此。因為“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綠的芽胚,在這上麵生長出人類的思想、活動、行為、熱情、激情的大樹”,如果在男孩的內心深處根植下這棵樹,他們才會有枝繁葉茂的明天。
2.理想對男孩的兩大作用
有兩個中學生,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位生物學家。這位生物學家告訴他倆,在我國廣西有一種叫白頭葉猴的動物,屬於瀕危物種,目前僅存有兩百多隻,如果人們想要去保護這些野生動物,隻有在了解了它們的生活習性之後才可以。
從此,這兩個中學生就有了一個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去接近和觀察白頭葉猴。於是,從2003年開始,他們就利用每年的寒暑假跑到深山老林裏去跟蹤調查白頭葉猴。
茫茫的原始森林裏,到處都是野獸和蟲子,對於人類來說,那裏的環境無疑是極度艱苦和危險的,對於兩個中學生更是如此。每天他們在睡覺之前,都要先抖抖被子看看裏頭有沒有蛇,早晨起來要先看看腳上的鞋有沒有蠍子。追蹤白頭葉猴是非常辛苦的工作,有一些老獵人一輩子都沒看到過它們。
有一天,兩人實在太累了,其中一個男孩一屁股坐在地上,突然感覺不對,覺得腿下麵有東西在刷刷地爬,原來他坐在了螞蟻窩上……
他們遇到過許多次類似的事情,但是他們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那就是一定要掌握白頭葉猴的生活習性,一定要為保護我們國家僅有的這兩百多隻白頭葉猴做出貢獻。
就這樣,四年的寒暑假就讓他們在原始森林中度過了。兩人所寫的關於白頭葉猴生活習性的文章,後來在美國紐約的世界少年科學家大會上獲得了一等獎。2007年,兩個男孩一個考上了清華大學,一個進了北京大學。
從這個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理想對於男孩來說,具有以下兩個不容忽視的作用:
(1)支撐作用
在男孩們的精神世界裏,理想就像是一根柱子,它支撐著這個世界,使其巋然不倒。就像事例中提到的這兩個中學生,他們追蹤的白頭葉猴連很多老獵人都沒有見過,而兩人卻不但要找到它們,還要對它們的生活習性進行觀察,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此時,如果沒有理想的支撐是不行的,很容易就會打退堂鼓。
(2)指引作用
我們在看戰爭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個高舉旗幟的人衝在隊伍的最前麵,在一個人倒下之後馬上會有另一個人舉起旗幟繼續前進。這樣的舉動一方麵會給自己的部隊一個信念,就是我們必須一往無前;同時也傳達給敵人一種信號,就是我們是不可抵擋的。
或許是因為現代社會的發展使人們越來越趨向於對實際利益的獲取,以至於讓很多家長誤認為理想隻屬於形式上的範疇。其實即便是這樣,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是需要精神支撐的。
大到一個國家的強盛,小到一個人事業的成功,都離不開理想在我們頭腦中所起到的作用。人活著主要靠的是“精神”,一個人的精神不倒,他就是不可戰勝的。
男孩的人生路遠比我們的要漫長,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所碰到的艱難險阻也遠比我們要多。作為父母,不能給男孩保一輩子的駕、護一輩子的航,所以,家長應該讓男孩高舉著理想這麵旗幟,以便於讓他們在以後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至於迷失方向,不至於經不起點滴的風吹雨打,不至於庸庸碌碌地度過這僅有一次的寶貴人生。
智慧點評
在人的一生當中,理想所起到的作用就如同這麵旗幟一樣,指引著我們前進,並且讓人從心底裏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明確的目標,在我們的一生中是非常需要的,它可以讓我們不再畏懼任何困難,勇往直前。
¤ 人生目標是男孩生命的成長素
名人導語
成功之秘訣,在始終不變其目的。
——畢因士腓特
本節要點
職業目標的激勵作用;怎樣與男孩談人生大事。
故事案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夢想,人生夢想的編織,折射出了人對生活的理想。
教育男孩,首先應引導男孩樹立遠大的理想。理想如同夜空的星鬥、航行的指南針,沒有理想,人生將會褪去光澤。誌存高遠將生活同光明聯係在一起,同力量聯係在—起,同奮鬥聯係在一起,同成功聯係在一起。
父母平時要注意引導男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和就業觀,啟發男孩正確認識社會的變革,勉勵他們勇敢地直麵人生的坎坷,逆境下不氣餒、不言敗,積極開拓,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開創美好的未來,以平常心來對待挫折。
1.職業目標的激勵作用
父母最好盡早幫助男孩建立一個“職業目標”,職業目標具體形象,這對男孩的激勵作用比較大。
哈佛“爸爸”高燕定說:“人生設計應在童年,別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高燕定是上海新東方SAT培訓班特邀顧問,人稱“哈佛爸爸”。他首倡“人生設計在童年”的理念,采用以職業目標為核心的科學人生設計,從小為女兒設計了先進入哈佛大學再進入美國頂尖法學院讀法學博士,畢業後從事律師工作的目標。
高燕定說,在現代規範化的社會裏,人生是可以也必須超前設計的,而且應當從童年就開始進行職業規劃。有了科學、理性的職業規劃,並成為指導自己行動的指南,每個人都可以不憑機遇、不靠伯樂、按部就班地、可預見性地獲得自己希望的成功,成為職業市場上被爭搶的人物,其中5~12歲之間是職業規劃最重要的時期。
高燕定呼籲青少年從小樹立人生理想,增強職業意識,家長應指導子女,一起進行科學的早期職業規劃。要讓男孩認識到,隻要通過科學的人生設計和規劃,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夢想就會成真,他的女兒高倩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高倩1981年生於福州,5歲隨父母移居美國,一年後用英語交流已經毫無障礙,兩年後在父親的教育下立誌將來要考入哈佛大學,三年後開始閱讀英文古典名著。10歲起自學西班牙語和法語,又是一年後,她已熟練掌握四種語言。11歲時回國探親,撰寫並出版英文版《西方到東方》,15歲成為中央電視台以她的生活經曆為線索而攝製的中英文三集電視紀錄片《長大》的主角。
一天隻睡5個小時的忙碌生活,練就了高倩統籌時間的本領,多方麵的社會實踐活動豐富了她申請哈佛的簡曆,從小就開始的職業準備,培養了她作為一名優秀律師的資質和能力。
當一個5歲的孩子信誓旦旦地大聲喊道:“我長大了要上哈佛,我要做律師!”大人們聽了,往往會一笑了之,認為這是每一個孩子的天真可愛之處。作為父親的高燕定卻跟別人的想法不一樣,他很看重孩子說出這句話,而且不是一般的重視,這正是他不斷地給女兒灌“迷魂藥”——“哈佛好,律師好”的結果。
來美國三年後的暑假,高倩跟隨父親來到心中一直向往的地方——哈佛大學,站在哈佛雕塑像前,高倩舉起手臂,鄭重其事地說:“十年後我還會再來!”一個7歲女孩的“豪言壯語”把周圍的人逗樂了,但此時的高倩卻是嚴肅的。
高中時的高倩,在學校廣播裏偶爾聽到模擬法庭比賽的消息,便立即決定報名參加。最後竟然與隊友一起,拿了地區比賽第一名,並且獲得了參加全州決賽的資格。16歲時,她走進市法庭,參加少年法庭少年犯罪的審理工作,參加模擬法庭辯論比賽,兩年的時間,讓她在進入大學以前就有了關於法庭和法律的親身體驗,當律師的想法再一次深深地烙進了她的心底。
2003年高倩如願以償地考入哈佛大學,同年又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學博士,並成為這個頂尖法學院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她在不到25歲就可以獲得法學博士學位,而這隻是美國法學院學生入學的平均年齡。
高燕定說:“美國的曆史教育是一種非常嚴肅和深刻的教育,高倩在哈佛大學時學的就是曆史,這是她自己的選擇。曆史專業強調巨大量的閱讀、對證據的分析評估和批判性寫作的訓練,這些都是很理想的為進一步的法律和商業的學習以及職業生涯做準備的專業。”
在高燕定的超前設計和培養下,高倩成功地實現了職業目標,成為文化修養深厚、綜合素質優異、職業能力出色的優秀人才。可以說,高燕定對女兒長期、科學的職業規劃設計和培育獲得了驚人的成功!
高燕定認為,在孩子的童年階段,引導孩子設立一個或幾個生活目標是很重要的,雖然目標可能會不斷改變,而且有些看起來還很幼稚,但有目標總比沒有好。
從小確立了目標,家長和孩子可以及時找出現實與這個目標之間的差距,調整學習方向,培養相應的能力和素質,不要迷迷糊糊地等到高中畢業後,甚至更晚的時候,才開始認真考慮自己的人生,倉促培養自己的就業技能。
高燕定曾說,他所看到的好多人,他們的成功就是源於童年就開始的人生設計,從小建立職業意識,培養職業興趣,立下職業目標,讓男孩有長久的職業預備期,以致他們較早就具備相應的知識和職業技能,順利地進入社會,成為優秀的職業人才。
對職業目標的確立很重要,當然這不是功利的,比如一個人想當車工,並不意味著要把他從中學階段開始,就送到工廠去學車床技術,他仍然要接受良好的、全麵的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充實自己。
2.怎樣與男孩談人生大事
為什麼職業目標的教育很重要?舉個例子來說,作為雇主,他想要什麼樣的人?當然是一上任就馬上能工作的人,他可能沒有時間去培訓新人。而什麼樣的人能立即為雇主創造效益呢?這樣的人一定應該是把教育和職業探索得很好的人。
正如新東方的徐小平所言:“人生沒有設計,你離挨餓隻有三天。”
人們常說:育人如育樹。如果把教育比作樹,那麼男孩就是長在樹上的果實,而教育的細節就是樹的枝葉。沒有枝葉的大樹不能稱為真正的大樹,因為它缺少生命的活力,無法聳人雲天,更無法結出豐碩的果實;但枝葉倘若無法輸送、供給果實優質的、充足的養料,那麼果實也就不可能長得光鮮亮麗。
細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男孩成長的成敗。家長要多稱讚男孩,多和男孩討論人生的目標,給予男孩希望和夢想。
人都是有理想、有信仰的,每一個社會成員都需要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
父母對男孩的家庭教育,可以分成兩大部分來進行。一方麵,是進行觀念性的教育,從根本上和男孩談些關於人生的問題,也要讓男孩明白人生的意義。另一方麵,父母要經常和男孩討論人生大事和人生經驗。
父母不管工作有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和男孩交流,哪怕隻有10分鍾,這10分鍾的時間,也能夠傳遞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那麼,怎樣和男孩談人生大事?專家建議從以下入手:
(1)讓男孩與大人爭辯
家長要使男孩登上才智的高峰,爭論是一條極為重要的途徑。對男孩來說,與父母爭辯是一種自信、自立、自尊、自強的表現,是一種心理的宣泄。心理學家認為,爭辯能幫助男孩變得自信和獨立,在對抗中使他們感覺到自己受到重視,知道怎樣才能貫徹自己的意誌。爭辯表明男孩在走自己的路,在認真思考問題,爭辯的次數多了,他們會明白父母並不是樣樣都正確。父母與男孩爭辯,能使男孩明白是非曲直,學會估量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養成實事求是、堅持真理、以理服人、平等公正的好品質。
(2)巧用生活中的啟蒙教材
生活是個萬花筒,無處都有稀奇古怪的“為什麼”。父母對男孩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注意從生活中尋找生動、形象的教材,針對男孩感興趣的問題,教男孩學會觀察和思考,並盡可能介紹一些科普知識,開啟他們的智慧,讓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熱愛自然的品質和探索自然的習慣。
(3)塑造每個男孩陽光般的生命感覺
決定人一生發展的最核心的因素不是別人,而是自身的主體力量,隻有讓每個男孩保持最佳的主體狀態,才能使男孩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而這最佳的主體狀態便是男孩陽光般的生命感覺,它才是影響男孩一生發展的靈魂因素。
(4)幫助男孩樹立遠大理想
有了奮鬥目標就有了前進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給男孩講理想不應該過於空洞,應該把遠大理想與短期目標結合起來,以實現短期目標來逐步實現遠大的理想。
(5)引導男孩確立未來的職業目標
幫助男孩確立職業理想不隻對男孩眼前學習成績的提高有很大促近作用,而且關係到男孩將來的事業方向和成功與否。一個男孩如果將來能從事自己喜歡而擅長的工作,當然會比那些為了謀生不得不從事自己不感興趣的職業的人活得快樂。因此說,職業理想涉及男孩一輩子的生活質量問題,不可不重視。
智慧點評
家長應盡早引導男孩在心裏栽種理想的幼苗,並學會不斷培植它,讓它茁壯成長。引導男孩努力塑造美好的性格,教育男孩從小培養高尚的情操,讓男孩懂得努力學習,懂得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知識,成為一個有智慧、有才幹的人。
¤ 讓男孩明白,理想不是空想
名人導語
生活中有件明智事,就是精神集中;有一件壞事,就是精力渙散。
——愛默森
本節要點
理想和空想的區別;不要為沒有意義的空想而努力;理想靠的是堅強的信念和持久的行動。
故事案例
1.理想和空想的區別
理想是以人為主體的,如果人沒有了對未來的憧憬,所謂的理想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理想便是人頭腦中對未來的一種想象,但反過來,並不是所有的想象都能稱之為理想,如空想。
理想紮根於現實之中,卻超越了現實,它是人們對生活的更高要求,通過不懈的努力可以在不久的將來變成現實;空想隻是頭腦中存在的一種影像,不能實現的想象或計劃。
理想是一種有計劃性的並且通過行動可以實現的思想觀念,是需要逐步去實施的心中藍圖;空想雖然也來源於生活當中,但它純粹是一種偶然心血來潮的想法,雖然有時候它的意境遠遠比理想要美妙很多,卻終歸流於幻覺沒法實現。
從社會學角度上來說,理想是對未來社會合乎客觀發展規律的想象和希望。而空想雖然也是一種想象和希望,但它缺乏客觀根據,而且也違背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從哲學認識論角度上來說,理想是人生的奮鬥目標,是合乎規律的、有根據的設想。空想卻是一種脫離實際的主觀臆想,它是主觀臆造的產物,缺乏現實基礎。
理想的實現要靠埋頭苦幹,不靠空談,一旦隻剩下了嘴皮子上的功夫,多美好的理想也隻能是空想,隻能是子虛烏有的存在。
2.不要為沒有意義的空想而努力
埋頭苦幹也是有條件的,如果頭腦裏的設想根本就沒有實現的可能,越努力反而越是徒勞無功。
記得很久以前曾看到過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個年輕人,不知道從什麼地方看到一則消息,這則消息裏麵說有人在做把水變成汽油的研究,據說隻要經過一係列複雜的化學變化就可以辦到了。這個消息讓年輕人很受啟發,心想要是這個實驗研究成功了,不但一下子就緩解了現在汽油短缺的危機,而且對防
止空氣汙染也有很大的幫助。為此他受到了極大的鼓舞,決心要把這個偉大的試驗做成功。回到家之後,他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母親,母親聽後啼笑皆非,勸他不要癡心妄想了,水怎麼能變成汽油呢?他對母親的話置之不理,一頭鑽進房間開始了自己的試驗。
為了購買有關的書籍和器材,家裏的東西被他變賣一空。每當吃飯的時候,都是母親把飯放在他房間的門口,因為他不喜歡被別人打擾。就這樣,他足不出戶、夜繼以日地工作,十年過去了,母親也因病離開了他。
一天,一個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來造訪他。當他從自己的房間裏顫巍巍地走出來,老朋友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僅僅十年的時間,他鬢角已經斑白,滿臉皺紋,帶著厚厚的眼鏡,背也駝了。老朋友問他為什麼會變成這副模樣,他信心十足地把自己進行的研究描述了一番。老朋友聽後大吃一驚,說那則消息隻是自己多年前偶然心血來潮貼在電線杆上的,裏麵的內容完全是胡說八道,不曾想卻把他害成這樣。這個年輕人起先難以置信地盯視著自己的朋友,然後像一灘爛泥似的癱倒在地上。
3.理想靠的是堅強的信念和持久的行動
能正確地反映客觀實際,正確地反映現實與未來的關係,合乎事物變化和發展規律的想象,才可以稱之為理想,也才是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我們姑且不論若幹年之後水是不是可以變成汽油,但是以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來說,是無論如何也實現不了的。所以說,如果一個人的理想脫離了現在所處的環境,忽略了實際情況的約束,那也隻能成為空想。
作為家長,在教育男孩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們把自己的理想同現實結合起來。現實,是就目前而言的一種知覺表象狀況,比理想更接近實際,是客觀真實存在的現象。一個人無論想要取得什麼樣的發展,都必須根植於現實之中,脫離了現實,一切都無從談起。
在有的男孩身上,我們看到這樣的情況,就是每當他們在述說自己的理想時,總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可卻從來不見他們為此付出了什麼行動。男孩在語言和行動上嚴重脫節,形象一點講,就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男孩的雄心大誌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還在於行動,在於行動中有沒有堅韌的毅力,有沒有頑強的信念。
在我們的生活中,理想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理想,就等於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和目標,就像一隻船漂泊在茫茫無際的海上,不知該駛向何處。一個人如果沒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那就會變得鼠目寸光,以至一生碌碌無為。但是,理想畢竟還隻是一紙空文,要把它變為現實還要靠堅強的信念和持久的行動。
父母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應該強化男孩對於實現理想的信念,持久的行動,隻有這樣,才可以使男孩花團錦簇的明天不會變成一杯白開水。
智慧點評
我們不應該讓男孩的理想隻成為他們口中空洞的辭藻,不要使它由於一再重複而變得黯然失色、平淡無奇,不要讓男孩的行動僅擱淺在頭腦裏空洞的想象上,理想應該存在於幼小心靈的熱情激蕩之中,存在於激奮的情感和行動之中,存在於愛和恨、忠誠和不妥協的精神之中。
¤ 誌向遠大,但又不被榮譽所擊昏
名人導語
有些人活著沒有任何目標,他們在世間行走,就象河中的一棵小草,他們不是行走,而是隨波逐流。
——小塞涅卡
本節要點
“三軍總司令”潘興的故事。
故事案例
約翰·約瑟夫·潘興有這樣一句名言:“我想,我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應該做什麼。最重要的是把自己該做的做好。”
潘興1860年9月13日出生在美國密蘇裏州拉克利德市附近,1886年從西點軍校畢業。早年他曾帶領軍隊與印第安人作戰,並且積極主張美國軍隊應該招募有色人種。
1897年,潘興加入了西點軍校的戰術科,負責學員的教導。由於對學生高標準、嚴要求,學生們都很恨他,背地裏叫他“黑鬼傑克”。這倒不是因為他是黑人,而是因為他曾經在第10騎兵師服役,這個騎兵師裏大多是黑人。後來,潘興在戰場上屢屢建奇功,人們又稱他“黑色的傑克”。
1898年,美國為了奪取西班牙的殖民地,發動了美西戰爭。潘興參與了很多戰役,並於1899年進入菲律賓,幫助鎮壓當地人民的起義。此後,他任駐東京武官,並作為觀察員看到了日俄戰爭的全過程。1909年,他又回到菲律賓,擔任莫羅省的省長。
1916年,美國與墨西哥爆發衝突,潘興參加戰爭,試圖抓捕將美國工程師處決分屍的墨西哥將軍維拉,可惜最後沒能找到。在這場戰爭裏,後來在“二戰”中大放光彩的巴頓將軍就在潘興手下擔任他的助手。
在墨西哥期間,潘興的妻子和三個年紀很小的女兒在一場火災中喪生,隻有6歲的兒子僥幸活了下來。
“一戰”爆發後,美國先是“坐山觀虎鬥”,當雙方打得筋疲力盡時,它便準備出手了。1917年,總統威爾遜任命潘興為美國遠征軍總司令。
潘興展現出驚人的才幹,將200萬從不知戰爭為何物的青年男子訓練成戰士。在他調教下,到1918年,美國已做好了戰爭準備。
美國參加“一戰”後,喬治·馬歇爾成為潘興的助手。潘興對英法軍隊不思進取的狀態很不滿,責令手下軍隊積極進攻。在美國的打擊下,德國軍隊一敗塗地,1918年10月,潘興任集團軍群司令,所轄部隊增至200餘萬人。11月初,他率軍協同英法聯軍對德軍發動總攻,突破興登堡防線,迫使德軍投降。潘興在戰爭中的卓越表現,使他成為了“一戰”中最著名的美國將軍。
由於潘興的貢獻,美國議會授權總統將美國“三軍總司令”的頭銜授予了他。在這之前,美國曆史上隻有華盛頓在死後被福德總統授予過這個軍銜,華盛頓也是唯一一個軍階和潘興相同的美國人。
“一戰”後,有人希望潘興能夠成為美國總統,但他卻一再表示不會參加總統競選。再加上身為共和黨人的他,和民主黨總統威爾遜走得太近,所以,最後共和黨人沒有選舉他為總統候選人。
潘興誌向遠大,通過自己的努力屢建奇功,獲得了巨大的榮譽;但又不被這種榮譽所擊昏,這是難能可貴的。他不參加總統競選,是一種值得肯定的人生智慧。
智慧點評
男孩要有遠大的誌向是對的。但是,父母要提醒男孩:一個人應該有崇高的理想,並且應該立誌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奮鬥。但是,也要注意量力而行。盡量在適合自己的領域裏。使自己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 善於忍耐,積極積蓄力量和資本
名人導語
忍耐之草是苦的,但最終會結出甘甜而柔軟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