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提升責任心 把男孩培養成真正的男子漢(1 / 3)

第一章 提升責任心 把男孩培養成真正的男子漢

美國西點軍校素有“美國將軍的搖籃”之稱。曆史上,許多美軍名將,如格蘭特、羅伯特·李、艾森豪威爾、巴頓、麥克阿瑟、布萊德利等均是該校的畢業生。這些名人在校期間的許多軼事至今還被西點人所津津樂道。其中,履行責任是西點的第一堂領導課,所以,我們要讓男孩懂得,不管將來會在什麼領域、從事什麼事業,都應該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有勇於承擔責任的決心和信心。

¤ 做個敢於承擔責任的小男子漢

名人導語

在我們這個國家作為一個好國民,第一條件是他要能夠並願意凡事盡責,全力以赴。

——西奧多·羅斯福

本節要點

普列決心用生命換取任務的成功;危險麵前,托尼森臨陣指導下屬工作。

故事案例

1.普列要用生命換取任務的成功

在西點軍校,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普列是美西戰爭中的一名普通的工程連的士兵,他在服役期間幹過很多工作,其中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做駕駛掛車的司機。這一工作並不好做,他駕駛的是用來搬運挖土機的掛車。挖土機重達40多噸,而且那時條件十分艱苦,他駕駛的掛車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故障,而出現故障之後又沒有專業的修理工,也沒有可以更換的配件。

哈裏中尉是普列的上司,他負責調度整個工程連的整體工作。一天,哈裏中尉接到上級的命令,讓他們放下正在進行的工作,把所有人員和設備轉移到距現在工作地點50公裏以外的一個偏僻小鎮,去修建一座被損壞的大橋,以便能盡快地恢複高地的糧食和其他供應。

就在要轉移的時候,普列發現他的掛車又出現了故障,而且這次的故障還比較嚴重——掛車的刹車徹底壞了。於是,他迅速把這一情況報告了哈裏中尉。

哈裏中尉得知這一情況後,雙眉緊鎖。因為他知道,眼下根本沒有修好掛車的可能,而且掛車還必須轉移,否則的話,那輛重達40多噸的挖土機也沒法轉移,但是,沒有刹車對於機動車來說十分危險,對於這個承載重物的掛車來說更是致命。

普列對這些情況當然也心知肚明,作為一名專業司機,他還知道,越是泥濘的道路,對沒有刹車的機動車來說就越危險,而他們要走的這50多公裏路幾乎全部都是泥濘不堪的山路。

哈裏中尉像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問普列:“如果不把那個挖土機拉過去,在那邊我們就根本沒法工作,隻有靠它才能把損壞的橋梁挪開,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呢?”

普列知道,哈裏中尉找不到其他辦法,他看了看中尉說:“長官,我可以試一下用引擎減速,但如果這樣的話,到了那裏以後,這輛車就徹底報廢了。”

普列的話其實沒有說完,但哈裏中尉知道他的意思,如果真那樣做的話,那就是要讓普列用生命的代價去換取這次任務的成功。

中尉拍了拍普列的肩膀,普列繼續說道:“長官,讓我試試吧!”

隊伍開始出發了,普列一路上都心驚肉跳,因為他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葬身山澗。50多公裏的泥濘山路終於走完了,那輛掛車確實報廢了,但普列還活著,而且推土機也完好如初。

來不及回顧這段路程的艱險,他們就又開始了新的工作,很快他們就修好了那座大橋,高地的糧食和其他供應也得到了及時的恢複。

2.危險麵前,托尼森臨陣指導下屬工作

1966年,托尼森還是西點軍校四年級學員,他利用第一次外地服役的機會,自願申請到了越南,他當然也可以和他大多數的同學一樣選擇其他地方,以暫時避開那場正在進行之中的“災難性”的戰爭。

當時他和他未來的妻子的關係已經非常密切了,因此他作出這樣的決定並不是很容易。但是,他卻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心情:

“我心裏想:我在西點花了4年的時間學習領導,還有什麼地方比戰場更能讓我學以致用呢?”

於是,托尼森被派往金蘭灣北部,負責修築沿海地區的公路。

修築公路要和泥濘打交道,是一項又髒又苦的工作。以托尼森當時工兵團少尉的身份,他完全可以站在一邊遠遠地監督工程的進度,但他卻要求自己,時刻都要跟全排的弟兄一起同甘共苦,他在心裏這樣暗下決心:“隻要他們的雙腳踩在泥水裏,我就決不讓自己的雙腳幹著。”

同時,他又對自己提出另外一個要求:要學會操作排裏所有的各種車輛,其中包括很多建築工程專用的特種車輛。

有一天,排裏的一個士兵在開著挖土機挖路時,挖土機突然滑進路邊稻田的灌溉水渠裏,被卡住了,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沒法把挖土機開上來,天色慢慢地暗了下來,而夜晚是非常危險的,隨著夜幕的降臨,敵人發起攻擊的威脅也隨之大增。

那天下午,當托尼森從另一個工地趕到現場的時候,大部分士兵和排裏的兩名中士都已經在那裏忙活半天了,挖土機還是卡在渠裏開不上來,托尼森把挖土機被卡住的情形仔細地觀察了很久,最後他走了過去告訴那個挖土機駕駛員,叫他設法利用挖鬥把挖土機從一個方向撐起來,然後再慢慢啟動兩邊的車輪。

駕駛員想了想托尼森的建議,決定碰碰運氣,試試看,結果挖土機居然奇跡般地爬出了水渠,排裏的人也在天黑之前全部回到了基地。

過了28年後,托尼森在其《西點軍校領導魂》一書中這樣寫道:“我這樣做並不是為了增長自己的知識,而是西點教導我必須清楚手下能夠做到什麼,又有什麼事是做不到的,隻有這樣我才能夠製定出對他們具有挑戰性卻又實際可行的目標。西點的訓練讓我相信,領導者必須跟部屬一樣地熟悉部屬分內的工作,這一點極其重要。做到了這一點,我的部隊對我也就會更加信任。”

智慧點評

要讓男孩懂得,敢於負責任是一個優秀的人才和真正的男子漢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如果一個人不敢或不願擔負責任,就不可能取得傑出的成就,更不能成為一個真正成功的人。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隻要你敢於承擔責任,不斷學習,善於動腦,就能夠逐漸步入傑出者的行列。

¤ 從小培養男孩強烈的責任心

名人導語

上天從沒有賦予一個人任何權力,若非同時讓他肩負相對的責任。

——赭羅德·約翰遜

本節要點

教導男孩關心別人;尊重男孩的獨立人格,和男孩進行平等的交流與談心;男孩的事讓男孩自己負責任;讓男孩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讓男孩參與並適當分擔一部分家務勞動。

故事案例

西點軍校的校訓是:“責任、榮譽、國家。”強烈的責任感是一種讓人受益終身的精神和品質。

一個人從進學校大門,到長大成人,都在不斷地受到提示,那就是責任。上學讀書了,老師和家長提示,要好好學習;工作了,領導和家長提示,好好工作;結婚了,社會提示,做個好丈夫好妻子;男孩出世了,家庭提示,做個好父親、好母親。

於是,人的腦子裏形成了一係列責任符號。讀書的,讀好書是責任;種田的,多打糧是責任;經商的,多賺錢是責任;當官的管理好人是責任;父母撫養男孩是責任;年輕人贍養老人是責任……

久而久之,這些責任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東西,不用誰去叮囑和催促,人們也會自覺去做,並形成一種民族文化,傳承至今。

責任心是一個人生命的纖繩。一個人有了責任心,才會把自己的生命與別人的生命聯係起來,才會產生自我價值感。一個沒有責任心和價值感的男孩,因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會中的地位與重要性,便會感到迷惘。因而失去創造成就的動力,而容易為其他一些物質性的輕浮的事物所吸引,沉溺其中,平庸地混過一生。

設想一下,當一個人感覺他的行為對其他人有影響的時候,他有了重要感,有了價值感。當一個男孩被賦予責任時,就感覺自己絕對重要;有了重要就有了自律;自律就意味著主動。這是對自己的責任。而對別人的責任,意味著要承擔不利。在人群中,隻有肯負責任的人,才能和別人愉快合作,才能夠領導別人。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男孩強烈的責任感呢?

1.教導男孩關心別人

通過父母跟男孩談話,通過男孩行為對父母的影響,把自己的感受談出來。假如,男孩對家長做了好事,你要確認他的責任心。

要隨時建議你的孩子去幫助身邊的親人,像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為爺爺倒一杯水,為姥姥去買治胃病的藥等。然後,父母給予及時地表揚。通過幫助別人一點一滴的小事,讓男孩找到價值感和重要性,從而樹立男孩的責任心。

2.尊重男孩的獨立人格,和男孩進行平等的交流與談心

絕大部分家長跟男孩談話的口氣,總是居高臨下,內容也總是訓導男孩該如何如何。而很少有家長跟男孩談自己,談自己的苦惱,談自己的難處,談自己的失敗,談自己的人生。因為家長害怕跟男孩談這些,會影響自己在男孩心目中的形象,降低在男孩眼中的威信。

事實上,當男孩上初中以後,對人世間的事情已經有一些了解,對是非、好壞、善惡、美醜等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判斷能力。如果家長通過向男孩敞開交流的大門,向他們講一講成年人的苦惱,家事的煩瑣勞神,工作的難處和困惑等,就會使男孩從小就懂得父母之不易,生活之艱辛,產生為父母擔憂的想法。這時,父母應敏感地捕捉住男孩的心願,對他們的理解與分憂的願望表示欣賞,並且為有這樣懂事的男孩感到欣慰。在對待家事上,父母應該聽一聽男孩的意見。采納他們有價值的建議,欣賞他們任何幫助父母和改善家境的舉動,這些都能有效地激發男孩的責任心。

3.男孩的事讓男孩自己負責任

要讓男孩從小就養成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培養男孩有責任感,遇到挫折困難敢於勇敢地麵對,敢於負責任,這也是男孩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課。

如果經常安排男孩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男孩無論怎樣努力,也很難完成,時間長了,男孩會找各種借口來逃避,久而久之,會養成不敢負責任的習慣。所以,平時安排男孩做事情,要根據男孩的能力量力而行,目標要求不能過高。如果男孩沒有把事情做好時,父母隻是嘮叨幾句,忍不住自己接手把事情完成了,而不是要求男孩重做或繼續這件事情,男孩不知道如何負責任。所以,當男孩沒認真完成安排的事情時,家長一定不要代勞,必須讓男孩重新或繼續完成,而不是直接動手將事情辦好,這樣,男孩才知道如何負責任。

如果男孩無論怎麼做,父母都不滿意,不是笑話男孩這裏做得不好,就是指責那裏做得不行,久而久之男孩會覺得沮喪難過,失去自信心,而不想負責任。所以,無論男孩把事情做得怎麼樣,隻要是男孩盡力去做了,父母都要讚美和鼓勵男孩,陪伴男孩一起解決沒有做好的問題,讓男孩養成負責任的習慣。

如果男孩遇到了問題,家長不是盡量讓男孩自己想辦法解決,而是包辦代替,男孩再遇到問題時,就會選擇逃避,不敢負責任。所以,家長要注意,當男孩遇到問題時,不要急於幫男孩解決。讓男孩從小就知道,某些人生中的難題,必須靠自己努力解決,要勇於麵對,勇於負責任,相信自己一定會把事情做好的。

4.讓男孩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

當男孩能夠參與討論家裏的通常是成年人的問題時,他們才能夠更好地理解父母。而父母一方麵可以調動男孩的責任心,使自己清楚地認識男孩的品質;另一方麵可以得到有關自己教育的反饋信息。

一個人的責任心往往就是看到自己行為與他人幸福安危有直接因果聯係時才建立起來的。我們很多家長不讓男孩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是大錯特錯的事。當男孩從小被當做平等的人來對待的時候,家裏的一些事和男孩商量,盡管男孩太多問題幾乎不懂,但是他會感覺被尊重。他是家庭的一員,他的行為對家庭有影響。而這種感覺對男孩來說就太重要了!

5.讓男孩參與並適當分擔一部分家務勞動

我們很多父母因為愛男孩,不讓男孩參與家務勞動。讓男孩參與家務勞動的目的,不在於減輕家務負擔;而是從小讓男孩知道,他屬於這個家庭,自己對其他人負有責任,他不能無償地接受別人的勞動,男孩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像打掃房間衛生、洗衣服、洗碗及澆花等。否則,他沒有參與感,沒有屬於這個集體的意願。好好學習,不用幹活是絕對錯誤的。

很多家長怕男孩幹家務活,耽誤時間影響學習,寧肯自己咬牙將全部家務活都承擔下來,盡管下班做完飯後已經非常疲倦了。家長必須讓男孩認識到。他是家庭一員,他對別人也負有責任。他應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分擔大人的負擔。而這樣做,絕對不會影響男孩的學習。當男孩找到價值感、尊嚴感,那他會主動學習,效率會更高。而一個無責任感、無價值感的男孩,盡管坐在書桌旁,可他在無聊的閑談中、在無病呻吟的流行歌曲中、在電視肥皂劇中浪費的時間遠遠大於他幹家務的時間。

智慧點評

在男孩學習時間充裕時,可以讓他照顧小動物;培養他照顧老人和小男孩的習慣;有客人來就讓男孩做主人……這樣,男孩看到通過他的行為給別人的影響,找到他自己的重要感。

¤ 注意細節,小事成就大事

名人導語

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

——戴維·帕卡德

本節要點

在每一件小事上下工夫;留心才會注意細節。

故事案例

美國法學家奧立佛·霍姆斯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每一個細節背後的偉大力量》,而西點也深信細節的力量。西點前校長潘模將軍說過:“細枝末節最傷腦筋。”因此西點一再強調必須熟知每一個細節,從背誦一些守則、擦亮扣環到M16步槍的構造和使用,所有的細節都必須了然於心。或許這些小事都不起眼,但是西點卻嚴格要求每一個學員都要做好,因為在戰場上,這樣的細節可能扭轉乾坤。幫助你活下來或是取得最後的勝利。

喬治·福蒂在《喬治·巴頓的集團軍》中寫道:

“1943年3月6日,巴頓臨危受命為第二軍軍長。他帶著嚴格的鐵的紀律驅趕第二軍就像摩西從阿拉特山上下來一樣。他開著汽車轉到各個部隊,深入營區。每到一個部隊都要訓話,諸如領帶、護腿、鋼盔和隨身武器及每天刮胡須之類的細則都要嚴格執行。巴頓由此成為美國曆史上最不受歡迎的指揮官。但是,第二軍卻的的確確發生了變化,它不由自主地變成了一支頑強、具有榮譽感和戰鬥力的部隊……”

愷撒大帝有一句名言:“在戰爭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後果。”

西點很重視對新學員的細節訓練,要求新學員背誦新學員知識,除了記住會議廳有多少盞燈,蓄水庫有多大蓄水量外,還包括大聲當眾背誦日行事曆,如今天幾點將做什麼事。此外,學校很注重服裝儀容的細節。

西點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戰場上,任何一個細微的錯誤,一個細節的忽略都有可能導致流血犧牲。甚至整個戰局的改變。戰場上無小事,細節決定成敗。

在西點軍校的課堂上,經常會提到這樣一個案例:

故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法軍與德軍交戰的前沿陣地上。一天中午,天氣晴朗,太陽把大地烤得暖烘烘的。突然間,一聲巨響,法軍前沿陣地上一個隱蔽的秘密指揮所被德軍的炮彈炸得粉碎。濃煙之中,殘缺不全的屍體橫七豎八地散在地上。地圖、圖文在燃燒。發報機旁,法國陸軍部隊的一位將軍渾身是血,早已斷氣……

原來,災禍來自法軍指揮所裏的一隻名貴的小花貓。這隻小花貓就是那位被炸死的將軍養的。每天中午,將軍都要把小花貓放在偽裝得十分嚴密的指揮所上麵曬太陽。這一情況被對麵德軍陣地上的偵察參謀發現了,這個狡猾的德軍參謀連續觀察幾天後認為,這是隻家貓而不是野貓,並且是一隻名貴的貓,這樣名貴的花貓,一般下層軍官是養不起的,所以,他斷定,這裏住著一些人,而且一定有大人物,這裏很可能是法軍的指揮所。於是,這個德軍參謀向上級報告了自己的發現,法軍指揮所便遭到了橫禍。

作為一名指揮員,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應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如何指揮部隊去戰勝敵人上,養貓取樂雖無可厚非,但在戰場上則太不應該了。

上麵的故事,從表麵上看,是花貓害死了將軍,但實際上,是將軍自己害了自己。

西點軍校的著名校訓之一是:“細節決定成敗。”要讓男孩懂得,不管在戰爭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盡量謹小慎微,不可忽視了任何細節。否則,就容易給自己帶來災難性的損失。那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男孩關注細節的習慣呢?

1.在每一件小事上下工夫

西點軍校的學院都相信:要想比別人更優秀,隻有在每一件小事上下工夫。眾多的例子都從正反兩麵說明了細節能夠表現整體的完美,同樣也會影響和破壞整體的完美。細節在創造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究竟有多大差別?

人與人之間在智力和體力上差異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大。很多小事,一個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隻是做出來的效果不一樣,往往是一些細節上的工夫,決定著完成的質量。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細節當回事的人,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對事情隻能是敷衍了事。這種人無法把工作當做一種樂趣,而隻是當做一種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熱情。他們隻能永遠做別人分配給他們做的工作,甚至即便這樣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慮到細節、注重細節的人,不僅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細節中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對於青少年學生來說,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就能夠為養成關注細節的習慣奠定良好的基礎。

2.留心才會注意細節

細節往往不易於被發現,需要留心觀察,機會也往往隱藏在細節中。當我們把留心到的細節做好,也許就是我們成功的開始。

有些小事情去做了確實非常簡單,但可貴處就在於要留心觀察。發現細節。

1928年,英國著名細菌學家弗萊明研究葡萄球菌的變異。葡萄球菌是一種圓形小點樣的細菌,常常聚集成串,像葡萄一般,因此得名。它是引起人類許多疾病的罪魁。

弗萊明每天用幾十個培養皿接種上葡萄球菌,並配製各種養料,調節不同的溫度,觀察它們在培養過程中的變化,以了解影響細菌變異的種種條件。

一個早晨,弗萊明照例進行觀察實驗,突然,一種奇怪的現象引起了他的驚異,原來是一種來自灰塵的綠色黴菌落到培養皿裏,並且生長繁殖起來了。為了弄出個究竟,他對著亮光仔細觀察起來,結果發現在這種綠色黴菌的周圍,所有原先生長著的葡萄球菌全部溶化了。這引起了弗萊明極大的興趣。他小心翼翼地把這種綠色黴菌培養繁殖起來,繼續進行觀察實驗,終於發現了黴菌可以製伏凶惡異常的葡萄球菌的事實。他把這種由青黴菌分泌的殺菌物質,叫“青黴素”。但遺憾的是,當時弗萊明沒有辦法把青黴素從溶液中提取出來。

直到以後,在弗洛裏、錢恩及其他幾位科學家的支持下,在1940年,終於首次製出青黴素。

青黴素的發現及研製成功,轟動了整個世界,使許多惡性病再不能肆虐。1945年,弗洛裏、弗萊明和錢恩,獲得了諾貝爾獎。

弗萊明發現青黴素,是他在觀察時沒有放過異常現象的結果。如果在觀察時不注意這一異常現象,那麼,青黴素的發現可能會推遲若幹年。

智慧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