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企土地資產的思考
產業發展
作者:葉昊儒 張明剛 閻冰
摘要:深入研究政策,加強製度建設,增強政企協作,強化節約用地,做好企業的土地資產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提高國企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國企的經濟效益。文章就國企土地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相關的土地管理建議。
關鍵詞:國企土地;土地資產;土地管理;國有資產;產權關係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25-000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5.001
1 概述
土地是人類開展各種活動的基礎,是國家的根本財產,是企業的固定資產。我國製定了若幹法律來加強土地資產管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隨著市場化體係建設的發展,由於曆史原因,國企土地資產管理的頭緒一直比較繁雜,始終未能落實有效的管理,時至今日,國企土地資產管理對於國企的發展並沒有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應該如何擺脫這種窘境,值得國企管理人員思考研究。
2 國企土地資產管理中的若幹問題
由於不同的企業對土地資產的態度各不相同,因此,目前國企土地資產管理存在著若幹問題,具體表
現為:
2.1 企業的土地產權關係不明確
受計劃經濟體製與市場經濟體製的雙重影響,在轉型比較徹底的企業,其法人財產權在相關法規中有明確的規定。在轉型不徹底的企業,土地依然屬於國家行政機關控製,企業雖然沒有支付土地使用費用,但是卻在比較自由地使用著土地;國家沒有從土地資產中獲得合法合理的收益,企業不能通過出租、抵押、轉讓等方式增加自身的資產,結果造成土地閑置、資源浪費的
結果。
2.2 企業的土地資產價值失真
由國家控製的國企土地被無償劃撥給國企使用,因此,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上,土地資產價值不顯化,由此產生的問題是企業資產數據不實,同時,作為投資主體的國家,其責權利職能得不到全麵體現。企業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土地資產不能被作為固定資產反映在企業賬目上,隻能以無形資產做處理。這樣必然會導致企業生產成本、產值、利潤等一係列財務數據出現偏差,對於國企進一步深化改革沒有益處。
2.3 企業的土地資產利用效率低下
18億畝基本農田的紅線是一條硬標準,在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國企要想發展,就必須考慮工業用地的獲取,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唯一的解決途徑。但是,國企無償使用土地的管理模式,致使許多國企幾乎沒有土地的成本意識,不能高效利用土地資源;有土地成本意識,卻不能有效發揮土地的經濟效益。這些都導致了企業的土地資產利用效率低下。
2.4 土地資產收益分配不合理
受國企土地資產責權不清的影響,由此所產生的土地收益在分配方麵必然會出現多種問題,土地稅製、稅收調控等政策未能得到貫徹,違規經營、貪汙腐化等問題由此滋生,更是加劇了對國企土地的有效控製與合法利用。
3 強化國企土地資產管理的措施
改革開放的深入必將使市場經濟體係建設更加完善,為了盡早適應這種變化,國企所有者與管理者應該保持清醒的認識,及早認識到強化國企土地資產管理的重要性。
3.1 明確國企土地的產權關係
明確國企土地的產權關係,其目的不是為了占有土地,而是正視土地資源管理,優化配置土地資源,實現國企的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做到:(1)依法確定企業擁有的土地產權,在遵守土地的最終處置權歸國家所有的前提下,弄清楚行政劃撥方式、出讓方式等不同的獲得方式,並確定清楚國企對土地的使用權和收益權;(2)完善土地產權登記製度,明確企業所占有土地的時空特征,使之從法律上得到保證;(3)規範土地交易,強化土地交易管理,建立完整的市場檔案,實行跟蹤管理,保證土地交易管理的合法性與係統性。
3.2 顯化國企的土地資產價值
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盈利,實現盈利的有效保證是落實科學化的經營管理,為了消除國企土地資產賬目不明確性的消極影響,必須依據科學方法,按照合理的程序評估、核定、顯化國企的土地資產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