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什麼?唉,好長時間了,我還真忘記了,我這傷總得要一段時間吧,把他關在監獄裏,我心實在難過啊。本打算一到並州就招降重用的。快,快,別再耽誤了。”
知道袁術的決定沒有重大理由否決不了,彤兒趕緊去落實,並將袁術的話直接帶給了徐榮知道,徐榮一開始還覺得袁術是在欺負他,這麼想來,著實感動了他:
“漢中郎將徐榮,拜見晉王殿下。”徐榮進屋就拜袁術。
“將軍請起。術怠慢將軍,還請見諒。”袁術裝著要起身扶他,馬上被彤兒夏侯蘭等扶住,徐榮更加感動,尤其是袁術真誠的眼神,讓他感覺到知遇之恩。盡管袁術的動作上有些做作,但是,珍惜勇將才智之士的心卻是真誠的。盡管曆史和史學家對徐榮的褒貶不一,但是,袁術就覺得徐榮是一個應該珍惜的武將。再說,征戰多年,這戰鬥經驗就更不用說了。
“將軍肯降否?”袁術問徐榮道。
“榮不知晉王此問何故?徐榮為漢臣,死亦為漢鬼。晉王叫榮降誰?”
額,這道理還真是這麼說。一進門,徐榮就自稱“漢中郎將”,是袁術自己沒有注意到而已,既然徐榮隻認自己的漢臣,那就等於說他也不是董卓的人,再說也是,董卓是西涼人,徐榮是遼東人,自然不是一家。有了徐榮這麼一說,袁術知道,招降已經不可能了,對董卓也是漢臣,天子在他手裏啊,對自己也是漢臣,自己是奉詔稱王。
“這麼說吧,以前陛下命你在董卓手下為將,今日,若有陛下詔書,命你在晉王麾下為將。徐將軍是否遵旨?”身邊彤兒這樣問道,這樣問倒是挺和袁術心意,也著實將了徐榮一軍,徐榮一下愣住了,少頃:
“徐榮願意遵從聖旨,聽從晉王調遣。”徐榮拜袁術道。
對於徐榮的回答,袁術沒說什麼,臨時安排住所,叫人帶徐榮去休息。徐榮怎麼做,從他的言辭中不難聽出,身為漢臣,為董卓效力是不得已之舉,現在能為袁術所用,也未嚐不可,隻是需要一道聖旨,雖有些過於迂腐,但是,對於後人倒是一個交待,這樣,世人總不能說徐榮是個輕易反叛的人吧?他隻是在遵循天子的意思。
不過這聖旨從何而來已經不重要了,袁術有開府權,任命一個將軍不需要上報,而且這玉璽就在自己手中,自己寫上,蓋上大印,一切就順理成章了。於是,袁術就輕易獲得了一個擁有豐富經驗的戰場老將。不幾日,在賈詡的操作下,徐榮仍舊拜中郎將。隻是在晉王袁術的麾下任職而已。
旬日過後,眾案皆結。其中因冤假錯案平反重建天日的有五千餘人,有三千餘尚且有家可歸,回家重新開始新生活去了。另有二千餘人卻因種種原因,家破人亡,隻剩下孤身一人,對於這些人,願意回家務農的,袁術自然也供給糧食種子,重新給予土地。當然也有些願意到袁術麾下的世家做工的,袁術也叫人統統收下,也有願意從軍的,袁術也令各軍自行挑選。
然而,也有部分十惡不赦,殺人放火的惡人,這雖然隻有百二三十人,袁術也絕不姑息,就地問斬。其餘也有情有可原的死刑犯,不殺不足以嚴肅法紀,但是,殺又於心不忍,有的是誤殺官家人,有的是被世家逼得無奈不得已殺人等,這些,袁術皆取其自願,願意罪減一等繼續服刑的則各家押回,願意從軍的,則留下來,命五虎和諸將認真篩選。隻是,袁術想不到的是,後來這些精銳倒是成就了麴義的先登死士營。
做完這一切,百姓皆感恩戴德,數萬人齊拜袁術,高呼“晉王千歲”。
看到袁術所做所為,司馬懿,法正,楊修等無不激動,也暗下決心。
“誌才,咱們聊聊。”一切過去,袁術找來戲誌才。
“誌才,有件事想跟你談談,你不要太過介意。如果我說錯了,或是我不該說,請原諒,我隻是出於一片好心。但要是確實是實情,就請改正。”
戲誌才答應下來。袁術這才說道:
“誌才,你不姓戲。”袁術此話一出,戲誌才大驚,不知所措……
“誌才,姓氏沒有錯。帝王的猜忌是迂腐的。你現在是我的臣子,咱們不相信那些子虛烏有的東西。現在,你是我晉王的臣子,天塌下來,我晉王為你頂著。現在已是時候恢複奚姓,重整家族了。”袁術言辭懇切,戲誌才有些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