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八章 劉虞(2 / 3)

劉虞,永嘉元年人,字伯安,東海郯縣人。

雖同屬高幹子弟,卻沒有倚靠祖輩的蔭蔽,而是從基層做起,早年舉孝廉,擔任戶曹吏之類的小官,任內“治身奉職”。後來又當過博平令,“治正推平,高尚純樸,境內無盜賊,災害不生”。由於政績顯著,後累升至幽州刺史、甘陵相,漢靈帝時曆升尚書令、光祿勳、宗正等要職,靈帝末年,以宗正複任幽州牧。董卓專權時期,董卓對劉虞也是極力拉攏劉虞,拜大司馬,進封襄賁侯。初平元年,又代袁隗為太傅。位居三公之列。但由於交通等方麵的原因,遠在幽州的劉虞並沒有接到這項任命。

在處理民族問題方麵,劉虞主張安撫,和平相處。“民夷感其德化,自鮮卑、烏桓、夫餘、穢貊之輩,皆隨時朝貢,無敢擾邊者,百姓歌悅之”,在各民族之中享有崇高威望。

劉虞為官清廉,雖為上公,天性節約,敝衣繩履,食無兼肉,與當時東漢官僚窮奢極欲的腐朽作風截然不同,因此對幽州風氣的改變起了很大作用,遠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歸心焉,在後漢末年具有罕見的人格魅力,深受百姓、士人愛戴。劉虞在任期間重點發展農業、養蠶業,利用上穀郡與匈奴、扶餘、鮮卑等民族進行邊境貿易,開采漁陽郡豐富的鹽、鐵資源,按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自我挖潛,脫貧致富。經過劉虞的管理,幽州成為當時最為富裕的地區之一。

對於這樣一個人,跟他講政治是沒有用的。袁術也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在強者麵前,最好不要耍小心思,坦誠是最好的辦法。隻有真誠,別人才會尊重你,信任你。

在簡陋陳舊的幽州牧府上,袁術見到了45歲的劉虞。有些清瘦,眼神卻透露著堅毅。

“漢征西大將軍領並州刺史袁術袁仲和拜見皇叔祖。”

對於袁術這樣的稱呼,劉虞頓時納悶了,這是哪一出啊?隻有當今皇帝在私底下才這麼稱呼他,他也很多年沒聽到過有人這麼喊他了。

“等等等,你剛才叫我什麼?”袁術封鎖了進爵晉王的聖旨,劉虞自然還不知道啊。

“皇叔祖啊。”袁術回答道。

“放肆,這隻有我與陛下在一起時才這麼稱呼的。你有什麼資格這麼稱呼我?”

“嗬嗬,先不要問,稍後給您一個滿意的答案。”袁術這麼做也是費了心機的。袁術分封的土地涉及了劉虞的範圍,任誰都會不高興,可以袁術不知道劉虞得知聖旨後會是什麼表情,隻有打亂劉虞的思維方式,袁術才能抓住主動。

“好,不問就不問。”劉虞有些氣餒:“你來幽州所為何事?”

袁術拿出聖旨,給劉虞看。隨即朗聲道:

“特為代郡數萬子民而來,不知州牧大人有何想法。”袁術主動發難道。

“哼,都一樣。要拿拿走便是,就怕你拿得下吃不下!”劉虞沒好氣道。畢竟上黨的繁華被袁術封鎖了,劉虞不知道。

“嗬嗬,別生氣啊。皇叔祖大人。仲和有話說。”

“哼,說不說都一樣,誰不知道你們這些世家的想法,隻是這晉王的爵位,不知道晉王殿下花費了多少銀錢。幾十千萬?”

暈死,什麼幾十千萬?直接說幾億不就完了麼?唉,我也要做一回秦始皇:統一度量衡。

“嗬嗬,還真沒花錢。是我找陛下要來的。”袁術傲然回答道。

“要來的?年輕人,說大話不怕閃了舌頭?”劉虞輕蔑的一笑。

“確實是要來的。”袁術把如何逼迫董卓的事情簡要的說出來,沒等說完,劉虞揪住了袁術的衣領:

“他隻有數百人,你怎麼不把陛下救出來?”劉虞憤怒了。

“救出來?哼,皇叔祖,說得輕巧,您說董賊會讓我把陛下救出來麼?”

“為什麼不可以?以你數千裝備齊全的甲士對抗數百輕裝步卒,有何不可?”

聽了劉虞的話,袁術搖搖頭,唉,劉虞搞政治是厲害,但是軍事卻是一個孩子。

“皇叔祖,董賊的罪行他自己也知道,足夠殺他千次萬次。這個時候,他讓我救走陛下,他必死,而他劫持陛下,可能活下來。就算不得已,殺死陛下,也不過一死,我等倒卻要背上逼他弑君的罪名,換做是您,您會怎麼辦?”袁術反問道。

聽到袁術的反問,劉虞馬上知道袁術這樣是最好的結果,至少留下了討董的理由。不由得一屁股坐下來。隨即掩麵大哭:“年幼的陛下,你的命好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