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四章 晉王(下)(2 / 3)

聽到袁術坐地要價,劉協有些生氣,這還啥事沒做,就開始要價了,而且不是一般的高,正要發怒,忽然王允阻止劉協道:

“陛下,這不過隻是一官職,而且又是征西大將軍……”王允特別將“征西”兩個字說得很重,目的就是要劉協理解征西的含義,果然劉協沉默下來……

劉協和王允悄悄思量了一番,正要同意,隻見行宮外董卓闖進來:

“陛下,臣覺得袁太守的建議非常好,陛下還是應允了吧。我們也該啟程了。”

聽到董卓這麼一說,已經下定決心的劉協遲疑了一下,有些不敢了,隻見王允道:

“還請太師和袁卿回避一下,我與陛下商議一下,稍後即便下旨。”

“謝陛下,臣告退。”說著,袁術拉起董卓的手,就往外走:“太師大人,回避一下吧。”

一個細微的動作,袁術意在告訴劉協,自己可以牽製董卓,同時也在警告董卓,我可不怕你,你也別壞了我的好事。然而,袁術的如意算盤還是打錯了。

一會,王允持聖旨走出行宮,對袁術宣讀聖旨。袁術終究還是著了王允的道道:

第一道聖旨:袁術被拜為征西大將軍,開府,假節,領並州牧。

第二道聖旨:賜袁術字仲和,即劉協的皇弟。賜爵晉王,領地並州及代郡常山等春秋時期晉國的部分地方。

這,看到這兩道聖旨,袁術傻了眼,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氣憤。還是著了人家的道道。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王允的傑作。既要袁術討伐董卓,又要讓袁術睡不安穩,這麼高的爵位,不人人都眼饞麼?還有就是封地,代郡是幽州劉虞的,常山是冀州韓馥的,這不明擺著要兩家牽製袁術麼。

晉王,是一個什麼樣的王?袁術的曆史學得還算可以,春秋時期的晉國包括了現在的冀州大部分地區和青州甚至是司隸的部分地區,這可真的是一個引發紛爭的聖旨。

回到營地,賈詡看到袁術臉色並不好,忙問怎麼回事,袁術把聖旨丟給賈詡:

“還是著了人家的道道。”

賈詡看看聖旨,不覺樂了。樂嗬嗬的對袁術道:

“恭喜晉王殿下,可以撤兵了。”可是袁術卻有些高興不起來。回頭看看賈詡,

“你還有心思打趣我,現在我一個頭兩個大啊。”隻見賈詡笑眯眯地:

“公子的擔心,賈詡知道。目的達到,公子需要履行諾言。公子的擔心,回去後,詡為公子解憂。包管公子不再憂愁。”

哦,這麼說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袁術自然相信賈詡,下令放董卓一行離去,等董卓走遠了,賈詡授密計給龐德,領一千人離開了。其餘諸人跟麴義一起將剩下的兵馬和雙子龍騎帶回,然後賈詡跟袁術等人一道,另選兩千人,返回虎牢關。

“先生,為何看到聖旨不憂反喜?難道先生不知,現在我等已是風口浪尖上了麼?如今我沒有尺寸功勞,高高在上的爵位會引來多方的嫉妒。同時,封地已經涉足其他州郡,難免不會引起紛爭。這明擺著王允在戲耍我等,要我討伐董卓的同時,又不能安心守土。這如何是好?”袁術把心中的憂慮告訴賈詡。

“這有何難,隻要公子在積極的準備就行啊。至於什麼時候能準備齊全,就難說了,並州初治,一應糧秣軍器皆不完備,沒個三五年不行啊?至於封地,公子也可以不要啊,公子不派人去交接,不就不會引起糾紛麼?再說,公子擔心什麼高位?現在公子又不必現在就拿出來,等到盟軍各自離去,各個都封個什麼大一點的官職不就行了麼?要知道,這個真的還在公子手上呢。”賈詡說著,指指聖旨中間的璽印。

哦,陛下沒有了玉璽,應該已經有不少人都知道了,到時候封賞的時候,一部分人得到的有真璽印,一部分得到的是假璽印,而封賞重複,那就有的是好戲看了。真璽印和假璽印是有差別的,真璽印印在布帛上,真印的印泥能滲透布帛,在反麵也能看到璽印,而假的的印不透,至於為什麼,袁術也不明白。但就是這一點微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