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呂布接過赤兔韁繩,袁術叫人將金銀拿上馬車,送呂布回去。
送到門口,呂布好像忽然想起什麼,欣喜地告訴袁術:紅昌已經跟他一起來到了洛陽。
看到呂布那高興的樣子,似乎連一些基本戒備都沒有的呂布,袁術不知道,他利用呂布,是對還是錯……
當晚,丁原還是依照曆史先走一步了,而呂布的理由也不是簡單的殺了丁原做投誠的禮物,而是表示絕不背叛的決心。自己殺掉對自己有恩的人,這樣必遭天下人唾棄,如果他董卓不容,他呂布就無容身之地,這麼一推論,呂布的忠心可想而知。對於這樣一個人,董卓這才感覺袁術並沒有要針對他意思,何況還真的給他推薦了這麼一位世之良將。
隨後,董卓再議廢立,袁紹頂撞董卓後離去。於是,少帝劉辯被廢,劉協登基。見到董卓即將倒行逆施,袁術也匆匆拜辭,回到上黨。並有開始關注各地的消息。
董卓入朝亂政,“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協眾,睚眥之隙必扳,人不自保”。董卓的殘暴本性與政治野心相結合,便直接導致了他對東漢政權和社會的巨大破壞。
董卓率軍初次進兵洛陽時,見城中富足貴族府第連綿,家家殷實,金帛財產無數,便放縱手下士兵,實行所謂“收牢”運動。這些士兵到處殺人放火,奸淫婦女,劫掠物資,把整個洛陽城鬧得雞犬不寧,怨聲載道。控製中央政權後,董卓殘忍不仁的惡性更加膨脹,經常派遣手下士兵四處劫掠,殘暴百姓。
年底曹操逃出洛陽,袁術納悶了,這裏不是有孟德獻刀一出麼?怎麼又沒了?羅大忽悠又騙人啊……曹操逃出洛陽後,也根本就沒有沒陳宮俘獲,而是直接回到了陳留,並在陳留招募族人和義兵,準備討伐董卓。當地豪強衛茲也傾盡家資鼎立相助。暈死,袁術本打算這裏能夠收得陳宮的,又被羅大忽悠擺了一道,氣得袁術一直罵到過年。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董卓部屬的羌兵在陽城搶劫正在鄉社集會的老百姓。士兵們殺死全部男子,凶殘地割下他們的頭顱,血淋淋地並排在車轅上,令人觸目驚心。此外,他們還趁機擄走大批婦女和大量財物。回到洛陽後,他的手下將領把頭顱集中起來加以焚燒,而把婦女和財物賞賜給士兵,卻對外人宣稱是戰勝敵人所得。
董卓掌權後,國家製度朝令夕改,反複無常,嚴重阻礙了整個國家政權機器的正常運轉。其中,他頒布的法律刑罰尤為混亂無度,不成體統:對普通老百姓往往實施嚴刑酷法,而對親信家族,則違法不究,一切都取決於董卓個人的意誌。
同時,董卓為了自己聚斂巨額財富,董卓大量毀壞通行的五銖錢,還下令將所有的銅人、銅鍾和銅馬打破,重新鑄成小錢。粗製濫造的小錢不僅重量比五銖錢輕,而且沒有紋章,錢的邊緣也沒有輪廓,不耐磨損。小錢的流通直接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物價猛漲。據史書記載,當時買一石穀大概要花數萬錢。老百姓苦不堪言,生活陷於極度痛苦之中。董卓卻利用搜括來的錢財,整日歌舞升平,尋歡作樂,生活荒淫無度。
不久,整個社會便民怨沸騰,冤獄遍地。
第二年,初平元年初,袁術接到了曹操發布天下討董的詔書:“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弑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袁術召集大家議事。
“此次討董,公子必須要去。但是不要做盟主。”賈詡簡單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賈詡的想法大家都默認了,看得出來,所有人都這麼想,其實作為武者則不一樣,但是,一般情況下,袁術對賈詡的尊重,大家都看在眼裏,自然也不多說什麼。而袁術是根據曆史而來,不做盟主,方便為自己鋪墊後路。
“因此,公子這次召集大家,主要是看帶哪些人一起去。”賈詡告訴大家這才是重點。
這麼重大的活動,袁術當然要慎重選擇一下,去的人不宜多,但要精。數量上最多不能超過五千,為的是能夠及時的布置後手,這一點,賈詡通過與袁術長期的交流,逐漸明白,袁術每做一件事都是留有後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