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袁紹府邸出來,袁術直接又去拜見皇甫嵩等三位將軍,三人自然又都聚在皇甫嵩家中。見到三人,袁術恭謙有禮地拜見三人,並就城中羌人的事情詢問三人。
三人的看法略有不同:
盧植建議將抓來的羌人實施教化,然後放回。言大漢的寬容和威儀,以此震懾羌人之心,同時又不與羌人正麵為敵,畢竟國庫是不充盈的。從這一點看得出這個從一個儒學大師成長起來的將軍,這樣的建議顯得有些迂腐了一點。
朱雋的想法則是直接陳兵邊境,以備不虞。當然也要從年輕一輩中挑選將軍和能征慣戰的勇士。像袁術這樣的最好。當然袁紹曹操好像也不錯,近幾年來,鮮有幾次在外征伐賊寇,表現不錯。袁術聽了撇撇嘴,這也算好主意啊。老子才不想跟曹操一道呢。那家夥陰著呢……
皇甫嵩的想法則有些模棱兩可,能夠不發生戰爭最好。國庫空虛是關鍵,其次皇城兵馬也是久不操練,而且,軍中混功名的紈絝子弟極多,能不能上戰場還兩說呢。但是要是能有法震懾諸羌那就更好了,比如,若是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展示一番,這樣倒是可以震懾一下羌人之心。隻是,就目前的大漢而言,這軍事實力是一個什麼景象,怕是平民百姓都能想得到啊。
三人誰也說服不了誰,各自表達各自的主張可看法,雖說大同小異,但就是統一不起來。袁術一時沒有好的主意,但是在皇甫嵩的話語中聽出一些端倪,心底閃過一絲靈光,但一閃即逝,隻說回頭好好想想,然後告辭出門。
綜合了個方麵的想法,袁術覺得應該跟賈詡程昱他們一起商議一番,畢竟,人多力量大,多一個人就多一份智慧,集思廣益,能夠收到好的效果。
連夜,袁術趕往書院,同時也叫程昱趕過來,這樣節省時間。(南召在洛陽和宛城之間)
三人坐到一起,袁術噓寒問暖,然後袁術問起洛陽羌人的事情,賈詡告知:
此次來到洛陽的羌人確實不是拓拔部落的羌人,來到帝都卻是以賣馬為幌子,不過,確實是到過不少地方,但是似乎並沒有什麼規律和章法,就像是不認識路,走錯了地方一般,可是,沒等銀狐查出更多細節,就在路過皇甫將軍府邸時,被皇甫嵩的虎衛發現,一把擒住,送到了洛陽令的府邸。至於司隸校尉則是另一個地方,看到了羌人,卻沒能追的上,讓人家跑了。所以,由此看來,確實賣馬也有可能,但做細作也不是不可能啊。
隨後,袁術將劉宏找自己的事情經過都說出來,也同時把自己的想法和顧慮說出來,請他們一同參考。兩人思索了一會,程昱先說道:
“要震懾諸羌,那就隻有展示自己的實力,而大漢的實力在哪裏呢?羌人侵漢,不過是有強大的騎兵而已,若是大漢也有十萬精騎,何懼胡虜哉?可現在,別說十萬精騎,就是五營中那幾千騎兵也是久不操練,怕是亦難上沙場……”
這是目前的事實,就算程昱不說,袁術何嚐有不知呢?袁術是來解決問題的,不是來聽說教的。辦法啊,辦法在哪裏啊?想到這裏,袁術想起皇甫嵩說到的展示軍事實力,震懾胡虜的問題,羌人憑什麼可以俯視大漢呢?不就是有強大的騎兵麼?而大漢呢?地處中原,步卒可以天下無敵,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可是,一遇到騎兵,不就弱不禁風了麼?什麼步卒能擋得住騎兵的衝擊力啊?這時候袁術那對抗騎兵的兵種好沒出世呢。就目前而言,這大漢有騎兵嗎?這目前馬匹還可以買賣,可這騎兵的士卒呢?這就得實實在在的練出來啊?
羌人依仗的是強大的騎兵,若是這特有的優勢,大漢也一樣的擁有,那就不是什麼威脅了。袁術想起上輩子,島國經常來點小動作,於是,引得國家軍方常常搞個演習示威一下。或者是幾個國家聯合反恐,也會搞個演習什麼的,自己上輩子當兵時,也搞過演習的。隻不過,那是排練好以後,走個過場而已,但那虎虎生威,喊殺震天的場麵,確實讓人震撼。於是,袁術的心情激動起來,還記得自己看過各國的閱兵式,那叫一個威武壯觀,整齊的步伐,先進的裝備,那不就是最好的說明麼?要是大漢也來一個“閱兵式”或者搞個小演習什麼的,不就……可馬匹呢?大漢缺馬啊?嘿嘿,有了,這不正好明目張膽的購買馬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