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蔡瑁還是聰明的,他擺的“鴻門宴”就比周瑜謹慎多了,蔡瑁在請劉備赴宴時,先讓王威文聘纏住趙雲,若不是有了“馬躍檀溪”的奇跡,那劉備就還真被他幹掉了。而周瑜在請劉備時,反而被關羽嚇得不敢輕動。所以,袁術這麼婉轉一說,倒是讓蔡瑁陷入沉思。
聽到袁術的話,蔡諷更是有些震動,多年來的觀察,袁術僅僅是兩麵就能看出蔡瑁的能力和不足,還說不擅相人,這擺明了是謙虛嘛,不過,就算知道了這其中的緣故又能如何呢?自己多年的管教,導致今天的局麵,而要是自己能改變的話,早就改變了,可如今又有什麼辦法能夠將蔡瑁改變呢?蔡諷有些焦急起來,這時,隻見蔡瑁對袁術拱手行禮:
“連日來,瑁多有得罪將軍之處,還請將軍不要計較。瑁願追隨將軍,還請將軍允諾。”
這,袁術有些不知道怎麼辦了,這倒是個異數,自己還真沒這麼想過。難不成自己看三國演義看糊塗了,看小說好像蔡瑁是裙帶關係上位的啊,難道又是自己看錯了?或是……
看到袁術的遲疑,蔡諷心頭閃過一絲靈犀:
“老夫聞公子於南陽設立書院,可否將瑁兒帶入書院中學習呢?日後也可以跟隨將軍建立功名。這樣安排不知是否妥帖。”
聽到蔡諷這麼一說,袁術倒是有些措手不及,不過,經蔡諷這麼一提示,袁術反而想通了,對蔡諷微微欠身一下道:
“若是瑁弟在荊襄領一州兵馬,以瑁弟之才則能壯大家族,將蔡氏一家更加發揚光大。若立於朝堂,則能聞名於朝野。與四方賊寇征戰,刀口舔血。戎馬一生。不知先生將為瑁弟人生作何打算?”
這……蔡諷顯然沒有準備,也從來沒有這麼去想過,經袁術這麼一提,這才想起……
“站在家族的高度,當然希望瑁兒有些功名,然後更加振興家族,可是如何才能兩全其美呢?”蔡諷有些心有不甘。
“嗬嗬……”袁術笑了,這就是為人父母的想法,通俗點就是說既要獲得功名,又要自身安全,更要發展家族就最好了,可是,哪有那麼好的事啊?就算有,他袁術肯讓給別人麼?
“看來隻能將諸法折中了。”袁術略一思索,整理一下思緒道。蔡諷蔡瑁等人自是洗耳恭聽:
“若是跟隨我征戰四方,那公路絕對保證瑁弟功名赫赫,不過,若是陛下另有召喚,那公路可就做不得主了。而以瑁弟之才,其實學問並不比術差多少……”
聽到袁術這句話,蔡瑁有些飄飄然,我真有這麼能耐麼?接著,聽袁術繼續道:
“瑁弟所欠缺的隻是性格稍微有些孤傲,偏激。這樣的性格不利於家族的和睦和發展。如果能夠及時矯正性格,並授以修身齊家之道,那日後就能正如嶽父大人所願了。”
“哦,照術這麼一說,似乎確實是這個道理,可是,又當如何做呢?”蔡諷虛心請教。
“其實不難,據術推斷,嶽父大人以前隻是將瑁弟丟給先生,自己卻很少約束。一心隻以家族事務為主,這樣,無形中疏遠了父子之間的情義,父子陌生,難免會讓人產生厭世和孤傲的情緒,而此時,應該正好蔡倫涉足家中,其人為了盡快在蔡家立住根本,勢必對瑁弟實施誘惑,這樣一來,瑁弟就要誤入歧途了。”
袁術忽悠著,拐帶著,順便幫蔡瑁把責任過失推得幹幹淨淨,這樣,更加讓蔡瑁感激於心,也能拉近兩人的默契,也更加能夠讓蔡諷理解袁術的用意,從而,也會跟著袁術下一步的謀劃進行,而不會打亂袁術的計劃。
果然,蔡瑁看袁術的眼神,由一開始的反感變成一般的厭惡,再緩緩變成迷惑,漸漸變成感謝,現在聽袁術這麼以解釋,倒是有些佩服袁術起來……
而蔡諷更加深沉起來,袁術的分析完全正確,自己確實是很少管束蔡瑁,平常都是丟給先生教導,外出玩耍也是隻叫幾個家丁跟著,而直到蔡瑁在外麵闖了禍才知道出事了,所幸事情不大,喝斥幾句花些銀錢完事。自己又要去忙家族的事務了。這些都被袁術分析得清清楚楚,不得不讓蔡諷信服。可這又如何改變呢?
其實人都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自己已經走進這個誤區,又怎麼能夠看透其中的奧妙,袁術之所以能看透,那是因為他在1800年之後,看過這一段曆史。當然看得清楚啊。這是所有世家的通病,為何賈詡,郭嘉的後人都不如他們本人呢?豬哥的後人不如豬哥呢?其實都是自己忽略了對後人的教導而已,自己太忙,約束不了子女,無心教育,而子女們都在優越的環境中成長,自然不會有先人的智慧咯。雖然先天的因素有一些,但是這與後天的教導是有關係的,為什麼鍾會能成長成為一代智勇雙全的將軍,那就是鍾繇沒有忽略家教,並且,後來的鍾會一直是生活在與豬哥交戰的時節,那裏每一場戰鬥都是激烈的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