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並不激烈的戰鬥(2 / 3)

半月後,建起煉鐵爐一座,鐵炮五十具。再就是基本保證人手一把刀具。簡單的分工:

董族的根本就是銀礦山:所以,袁術決定帶領自己陷陣營和銀狐加上融兒的二千精兵做先鋒,趁夜奪取銀礦山山頂。天明後,董族必定發起攻擊。然後由孟節領二千軍做伏兵,孟起領大隊做後援,燒掉他們的糧草,切斷他們的歸路。再三麵夾擊,爭取全殲完勝。

戰鬥並沒有袁術想象中的那麼慘烈,袁術覺得自己高估這些蠻人了。原本以為對於董族的滅族之戰會很艱苦,若是像孟起一般,就會遭遇極其頑強的抵抗。然而,董族一見打不過就直接投降。其實也不能完全按照袁術的想法去想:

董族一開始就見識過袁術的陷陣營,對方隻是一喝,自己數千精壯就屁滾尿流的。在孟起的奪嫡戰鬥中,他也見識到了袁術這大漢將軍的狠辣和決絕,更何況,在那場戰鬥中,自己的精銳基本損失殆盡。而就在他進攻山頭的戰鬥中,那開水炮的威力不大,可是太恐怖,“轟”的一聲巨響,身邊的人就成了一個血肉模糊的肉球,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身邊,難道不感覺到恐怖麼?人家的弓弩也是一箭箭隻奔自己的咽喉,腦袋而來,隻要中箭就必死無疑,這樣多重恐懼之下,心理防線能不崩潰?隻不過,也直到這時,袁術才知道黃忠給他的“秘密部隊”。

原本一係列的精打細算,這會全沒用了,孟起隻上前去安慰董族,然後董族就俯首稱臣了。袁術連忙命令自己的工匠接手礦山等地。招募俘虜開礦等。不幾天,工匠們就找到了鐵礦,並且迅速投入開發。

而祝融部落也傳來好消息,“溜索”製作完成,袁術趕忙去觀察,看到卻有些苦笑不得。所謂的“溜索”隻是不知多少根藤蔓連接在一起的一根很粗的繩索,藤蔓上的結巴都沒有去掉,想想,這樣的“溜索”怎麼溜啊?隻能完全靠自己的體力,從繩索上攀爬過去。速度不知道要慢多少。兵貴神速啊。不過,接下來的分析,讓袁術有了新的看法:

首先,兵貴神速不假,以前是根本過不去,而現在確能在多架設幾根繩索的情況下,大批量的進攻,這出其不意與兵貴神速在這裏似乎有些異曲同工之妙。其次,像袁術描述的全鋼溜索這時代是做不出來的,用戲誌才的說法就是,那得多少根鋼繩繞在一起啊?能想到用藤蔓就不錯了,再說,就算能做出來,怕是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吧。

隨後的半個月中,祝融部和孟起部聯合起來,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軍隊,因為據回來的人介紹說,那個部落人數不多,不足萬人而已。他們每天的訓練就是練習繩索攀爬。怒江寬度怕是有好幾裏寬,這樣攀爬過去,是需要一定的體力和耐力的。

如果是溜索,袁術倒是想親自帶隊去攻擊,而眼下卻要攀爬,袁術自知自己沒那個能耐,自然不會去逞能。當然,也不能讓融兒去,具體誰去,讓他們自己去決定。不過,對於後來祝融大人決定親征,袁術真的有些佩服他的魄力了。長相像女人,卻比男人更有魄力。

隨後的幾天在擔心中度過,派遣自己的鷹眼在溜索上來回打探戰鬥的消息,袁術可舍不得。直到祝融大人將那個部族的首領帶到袁術的麵前時,袁術才放下心來。通過詢問,袁術得知,祝融大人他們為了追求速度,結果還是損失了百多人,而戰鬥卻並不激烈,這個部族本身人數不多,能夠參戰的也就隻有數百上千人,盡管強悍,但依然被從天而降的祝融大人等人震驚,疑有神助,當場放棄抵抗。當得知這一切出自一個漢人將軍的手時,更是希望拜見。當即答應了祝融大人提出的兩族合並的要求……

在與那個部落首領交談時,袁術隱約聽到那個首領多次提到一個名詞:“阿奴”,而且配合著手勢,好像就是在說“我”怎麼怎麼。記得在網絡上看到過,這樣自稱的應該是怒族。那麼這條河就應該是怒江。華夏五十六個民族,袁術數不上來,但是有幾個特別的名字袁術倒是記得,例如漢族,嘿嘿,自己就是漢族嘛,怎麼會不知道呢?新疆的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那是自己當兵的地方,也有的名字很特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