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奉義(1 / 3)

少時散會,大家出來,又有一種充滿激情的感覺。看著穀中景象,都覺得自己是救世主一般,都心情極好。隻有田豐和張機麵色不同。張機的心自然在醫學上,出門後徑直去醫館找淳於凡,田豐則是一種重新審視袁術的心境,跟著袁術,看看此人到底有多大才能。

袁術心情可沒這麼簡單。剛才進來時,他發現了很多問題的:

首先,既然煮酒的發酵過程與現代沒差別,那就是出酒的工藝上有問題。

第二,酒池旁邊的大坑應該是造紙用,但是造紙要用麻布頭,這東西難找。所以沒動工。

第三,高爐煉鐵,才能練出好鋼。照這樣煉鐵,還不如到集市上去買劃得來。

第四,火藥的研究,現在他隻知道一硝二磺三木炭(這還是在《蜀漢之我做主》上看的)。

第五,木工還基本上沒用,是要他們研究床弩和投石車的,不是要他們來建房子的。

第六,這樣建房子,不要多久就會建滿了,以後人多就是問題了。

想到這些,袁術叫袁財將工匠的領班都找過來。將自己的想法一一對眾人說出來:袁財也針對問題,做出答複,袁術也一一回應:

煮酒工藝一直都是這樣,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提高純度。至於工藝還不知道能如何改進,於是眾人去看出酒的工具,袁術一看。恍然大悟,這時代煮酒的過程是蒸煮、曲酵、壓榨,不會用那個蒸餾的過程,難怪不能出高純度的酒,而且更不可能很純淨了,於是袁術拿來紙筆作圖給在場的人示範,告訴他們怎麼蒸餾,再告訴他們蒸餾的過程以及蒸餾所要用到的工具如何使用。眾人更是迫不及待了。慌忙叫來鐵匠照圖打造,因為明天就可以出酒了,今天晚上就是加班都要整出來了。

第二,果不其然,那個大坑是用來引水的,主要是用來切麻和洗滌用,但是沒有原料,袁術告訴他,不用如此麻煩,找條小溪即可(在山頂上生活,要是找不到水源那就是等死,所以不用想,這附近一定會有的),上遊做飲用水,中遊用來造紙,下遊的水用來灌溉就行了。原料也要盡量就地取材,樹皮,草根,打漿盡量越細越好。盡量造出光滑輕巧美觀的紙張,製作工藝上可以加礬加膠,這時有人問:什麼是加礬加膠啊?袁術一下噎死了,額,這還真沒見過,馬上搪塞,我是在古書上看到的,具體你們自己去研究。急忙應付過去。

第三.煉鐵,我現在要的不是每年給我打多少鐵器,而是鐵的純度,說白了,是要好鋼。不過可惜袁術隻在網上看見過一段關於煉鋼的視頻,以及一個在物理書上學過的基本煉鋼過程,於是隻能告訴他們這個概念,然後要他們自己去琢磨,至於日常工作就是給其他人打造必要的生產生活的工具。

第四,火藥,袁術現在還不想大規模生產這玩意兒,這東西震動很大,也不知道這山穀是什麼結構的,要是萬一塌了就不好辦了,等以後起事了再研究不遲,但現在要做幾個簡單的,叫來鐵匠,打幾十個容量五至十斤的罐子,引信不難做,用皮紙包上點火藥再撚成細條就行了!所以主要的是收集原材料,將人分散到各地,小規模收集材料。

第五,把霹靂車和床弩畫成簡圖,這是沒經過加工的,袁術也是玩帝國時看到的,需要幾個人才能完成操作,聽說馬均能做連發的投石車和連發的手弩,暈,怎麼不早生五十年啊?現在就要木匠們研究製作這玩意兒,但是,袁術補充了一條,要做成能拆卸的。不用時就是一塊塊的木頭木料,要用時隨時可以組裝,那樣兩種東西還有很多部件可以互通,壞掉了維修也方便很多。這時又有人問,怎麼才能拆卸啊?要知道,用的時候不固定好會散架的,要是固定好了,拆開就不能再用了。袁術又給他們引入兩個新名詞:梯形楔合技術和三角形固定法,講了個大概原理,然後讓他們自己去琢磨。這些東西對於專業人士要悟透不會很難,因為畢竟不是煉鋼那種高科技。

第六,房子不能這麼建,以後會住不下的。這時,袁術發現袁財嘴巴動了動,好像有話要說,於是:“守忠,有話就說,不要吞吞吐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