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章 心有大恐懼,故生大毅力(1 / 2)

“三界如火宅,片刻不得安。欲求太上法,彼岸采華蓮。”陳常幹澀地吟出了這首小時候看到的似道似佛的揭子,心中苦澀難言,為眾生,亦為自己。

大鄭開國百年,自太祖以來,七代君主皆有為之君,今時正是天下承平,四夷來朝的盛世。大鄭國內吏治清廉,國庫富足,百姓安居樂業,富有強盛,不愧號稱****上國!

濟陽城雖不過是區區一郡郡治,也有百姓七十萬戶。雖已接近正午,城中集市上仍然熙熙攘攘,百姓摩肩接踵,聚袖成雲,揮汗如雨,一派人道欣欣向榮之意。

身處紅塵鬧市,陳常的心卻愈發冰涼,七月的烈陽也無法給他半點暖意。順著陳常僵硬的目光看去,卻是一戶人家,更準確的說是那戶人家的上空。在陳常眼中,那裏有一道極度扭曲的人影在掙紮,麵容猙獰的人影在烈日下散發著詭異的青煙,一點點變淡,陳常知道那是剛剛離體的靈魂掙紮著消散。

雖早已不知道見過多少次這樣的景象,陳常還是難以平靜,在這物華天寶的盛世中,又有誰能知曉死後的淒涼?任你是弟子皇孫,絕代奸雄,還是不世英豪,傾城紅顏,百年之後都隻能如此卑微的消散,不留一點印記,可悲!可歎!

或許唯有傳說中的仙人才能真正超脫吧!然,尋仙之路,漫漫難期!

“嗯?”陳常看到陽光下的靈魂突然停止了掙紮,臉上露出安詳的笑容,漸漸消失在天地間。陳常急忙環視四周,看到鬧市中一位道人衝他回首輕笑,繼而淹沒在人群中,陳常若有所覺,急忙撥開人群追去。

分明在擁擠不堪的集市上,道人卻好似自家花園中悠閑漫步般輕鬆,當他走過,鬧市中的行人很自然地為他讓路,而不覺得不妥。

很快,陳常就跟著道人就出了城,道人依舊步子又小又緩,卻好似縮地成寸般愈行愈遠,陳常用盡全力才能勉強跟上。

終於,又過了三刻左右,道人忽然在一片花海中靜立不前。

陳常見狀,腳步又是快了幾分,急忙跑到道人身後就是一拜,言道:“勉州陳常懇請拜入道長門下,修習道法。”良久,道人不應,陳常隻好抬頭察看,卻見道人微微側身,不知為何僅受半禮。

道人沉默片刻,方才開口問道:“吾等修士無家,隨遇而安。汝欲隨吾學道,家中父母如何得享天年?”

陳常聽此頓時知道有希望,急忙恭敬地回道:“弟子雖慕仙道,但父母在自不敢遠行,隻是家慈福薄,誕下幼妹時難產早逝,二老感情甚深,家嚴聞噩耗竟一病不起,不過三月,便隨家慈而去。幸大兄文采高絕,弱冠之年而中進士,光耀門楣,大嫂賢良溫雅,能照顧幼妹。故弟子三年喪期之後,便取盤纏離家尋仙。”說到父母,陳常的情緒不免有些悲傷。

道人聞言不置可否,隻是繼續問道:“修行之士,當具慧根。汝自認如何?”

陳常略一思索,答道:“弟子出身書香門第,家中藏書萬卷,少時亦薄有才名,曾為鄉鄰驚異,三歲識文,五歲能詩,後欲尋修行之法,閱遍道藏佛經五千卷,雖未悟出升仙之道,不得其中三昧,但也算融會貫通,應算是慧根不淺吧!”

道人微微郃首,道:“不傲不謙,不錯。”繼而又問道:“欲修行有成,需大智慧,大毅力。汝生而有大智慧,吾今問汝,可有大毅力以證仙道?”

陳常斬釘截鐵道:“有!”

“毅力何來?如何持久?”

聽到這句問話,陳常猛地深吸了一口空氣,麵容堅毅地道:“心有大恐懼,故生大毅力。弟子天生靈異,能見鬼魂。幼時,祖父去世,弟子眼見祖父魂靈離體,被陽氣衝散時因痛苦而猙獰的麵容,故生大恐懼。從此弟子誓願超脫,故慕求仙道,七年間閱盡道藏佛經而不成,後離家尋訪仙道求一超脫之法,至今日遇見道長,已有三年。”

道人聽此,忽然放聲大笑道:“善!憑此毅力可入仙道!以後你便稱我一聲老師,對了,為師道號長雲子。”頓了頓,似看出了陳常的疑惑,道人笑道,“你可有疑惑想問我?”

陳常見長雲子麵色溫和且不再以“吾”“汝”相稱,便知道他已接受自己,也不客氣,上前三拜,然後問道:“老師隻受我半禮可有深意?”

長雲子並未直接回答,隻是言道:“世間修行有五重境界,分別為通靈、顯聖、嬰神、大道金丹、十二重樓,再之上便是無災無劫的真仙了。”

“天地間有靈元二氣,修行便是煉化靈元,故修行者又稱練氣士。靈氣至清至輕可強元神,元氣至濁至重能健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