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孫子兵法(上)(2 / 2)

現階段,因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所以,對於普通的中文,西方人還是可以接受的,可是這古文,呢沒有一定的根基可是無法理解的。

“現在先介紹一下孫子兵法吧,這些東西也沒有什麼用,你們權當是課外的東西,聽一下就可以了,增加一點閱曆吧。《孫子兵法》是中國春秋末期齊國人孫武所著,與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宮本武藏的《五輪書》並稱為世界三大兵書。而這《孫子兵法》,則是三大兵書之首。《孫子兵法》全書共十三篇。始計篇》第一、講的是廟算,即出兵前在廟堂上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並製訂作戰計劃。

《作戰篇》第二、講的是廟算後的戰爭動員、及取用於敵,勝敵益強。

《謀攻篇》第三、是以智謀攻城,即不專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種手段使守敵投降。

《軍形篇》第四、講的是具有客觀、穩定、易見等性質的因素,如戰鬥力的強弱、戰爭的物質準備。

《兵勢篇》第五、講的是指主觀、易變、帶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氣的勇怯。

《虛實篇》第六、講的是如何通過分散集結、包圍迂回,造成預定會戰地點上的我強敵劣,以多勝少。

《軍爭篇》第七、講的是如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奪取會戰的先機之利。

《九變篇》第八、講的是將軍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戰略戰術。

《行軍篇》第九、講的是如何在行軍中宿營和觀察敵情。

《地形篇》第十、講的是六種不同的作戰地形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講的是依“主客”形勢和深入敵方的程度等劃分的九種作戰環境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火攻篇》第十二、講的是以火助攻。

《用間篇》第十三、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

此十三篇,即為讓世界廣為流傳的孫子兵法。書中的語言敘述簡潔,內容也很有哲理性,現在的很多將領用兵都受到了這本書的影響。明年的你們也將踏入戰場,去體會那份廝殺的慘烈,我希望,這孫子兵法,能夠在你們遇到危險的時候對你們有所幫助。”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

曰法。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製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製、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製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嶽莫言並沒有帶什麼講義,似乎,這孫子兵法早已經深深的刻在了他的腦海裏麵,如今講述起來,那可是信手拈來一般。可惜,在場幾乎沒有人能聽懂。這純文言文版本的漢語,可不是那麼容易理解的。

還好,既然能夠在西方開設這種課程,嶽莫言當然有辦法讓學生理解了,否則這課程是不能堅持下去的。

“當然,聽不懂這些也沒有什麼,我會給大家都翻譯一些,當你們有那些地方在我翻譯之後依然不懂的,就立刻提出來,我會一一解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