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可能遇到成敗得失、功名利祿、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等原因帶來的傷心事、煩惱事、無聊事,而這些事情的出現,往往讓很多人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似無形的枷鎖一般,使生活變得黯淡無光。其實,這一切的煩惱都來自於計較。
為此,《人生不必太計較》一書應運而“生”,它從不同角度和方位闡釋了人生幸福的根本就在於不必太計較。它告訴我們,人應學會接受現實。失敗時,換個角度思考,所有的失敗都會變為成功前的鋪墊;痛苦時,調整新的思路,所有的痛苦都是黎明前的黑暗……
佛經上說,“如何向上,唯有放下。”放下其實是最好的不計較,它是一門心靈的學問。不計較的過程或許很痛苦,但是疼痛之後卻是輕鬆。
有的人家世不錯,就覺得自己的身份很高;有學問的人覺得自己不同凡響;有錢財的人覺得自己不同旁人;有名位、有才華的人,認為自己比較有尊嚴,並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份。而事實上如果依賴這些作為身份,是不合時宜的。因為所謂的身份,其實隻是人的自我感覺。常懷身份意識的人,往往隻會讓人生的路越走越窄。因此,放下學曆、放下家庭背景、放下身份,讓自己回歸到普通人中去,才是正確的人生選擇。
古詩雲:高處不勝寒。職場之上,如果一個人總是昂著頭,就難免有眼高手低、撞破頭或摔跟頭的時候,“主動放下,匍匐前進”的人是明智的。自己先伏下身體,外界的力量就無法使你再跌倒。任何明槍暗箭都難以阻擋匍匐前進的人,雖然看起來似乎速度太慢,太不痛快,有失英雄氣概,但可以悄無聲息地接近頂峰,“一覽眾山小”就是最好的回報。
在社會交往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這時更需要我們學會看開、看淡、看遠、看透、看準,並運用自己的智慧,以超脫的心境麵對大小事情帶來的煩惱,從而贏得更廣闊的交際空間。可以說,不太計較的人生,是智慧的人生。這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精神境界。隻有不太計較的人才能擺脫世俗的束縛,跳出世俗的價值觀,才能完成自我超越,成就幸福的人生。
人們常說:“如果改變不了事情就改變對這個事情的態度;如果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人生不必太計較》告訴我們:生命的質量取決於人的心態。如果你能保持眼下心情好,你就能獲得更多的快樂,如果你能保證每天心情好,你就會獲得很好的生命質量。因此,當我們心煩意亂和事情不順之際,應多想想是不是自己太過計較?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我們就應該想方設法改變自己計較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