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大的教師宿舍樓裏秦陽打開了電視,播音員冰冷而毫無波瀾的聲音模糊在手中熱氣騰騰的泡麵中。
“《學術日報》於昨日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問題征集,目前已有超過三千人進行回答,但無一人獲得青睞。”
秦陽加起了一大口泡麵,仍就麵無表情地看著電視。
“截止到21日淩晨。權威學者無一人回答。《學術日報》發出邀請。希望能得到g大的回答,據傳聞g大……”
電視中冰冷的女聲仍在繼續,秦陽聽到了敲門聲,猜是呂墨來了,隨手關上電視,走了出去,隻留下一團熱氣在屋內徘徊。
“嘿,老兄,《學術日報》的一年一問你有什麼想法?”呂墨雖然是一如既往的嬉笑,可神情中透著一股認真。
“我能有什麼想法,還有幾個論文急著去寫,哪有功夫想這些有的沒的。”很明顯秦陽並不怎麼想談論這個話題。
“你怎麼能沒有想法呢?”
“我為什麼要有想法?”
“可…可你明明知道這是你勝過他,證明你自己最快的途徑。”呂墨一臉的不可置信,“而且,最近柳院不在,它要是回來了,你再想參加是不可能的。”
秦陽突然頓住,看著呂墨:“呂墨,我,一定要用我自己的實力證明自己,而不是用一堆謬論去試圖超過他。”說完,秦陽頭也不回地就走了。
呂墨看著秦陽的背影,低聲地嘟囔著:“靠你自己,就是這麼瘋了一般的寫論文麼?”
嗬,明知道,《學術日報》的問題大多是被人認為是不可能之事,將假設麵向社會由所有人去實現。回答也大多無根無據,但一旦被主辦方認為具有可實現性或是與準確答案相近,回答者將獲得科技門的進入資格。因為能夠做出係統性猜想的多為專業學者,《學術日報》一年一問也被譽為躋身於世界級學者行列的最快途徑。不說榮譽,僅是進入科技門的資格也使眾多學者狂熱。科技門,由各國共同出資組建,成員來自四海八方,該組織具有全世界最領先的科技。研究者稱“科技門中走一趟,剩讀十年聖賢書。”
晚上回到家中的秦陽打開電視,冰冷的聲音仍在繼續“2日即將過去,仍未有任何知名院校或權威人士進行回答。”
“本次的問題是,如何讓一個人在不借助任何機械像鳥兒一樣隨心所欲的飛翔。《學術日報》表示答案是運用生物手段。”
與此同時,秦陽從櫃子底下拿出一個滿灰塵的檔案袋,打開,題目赫然寫著《關於如何運用基因工程技術讓人們長出翅膀》在秦陽嘲諷的笑聲中,突然響起了一陣鈴聲,秦陽拿出手機查看新來的短信。
“《學術日報》的征集你應該知道吧?不過我勸你還是收起你那愚蠢而又幼稚的想法吧。就算你不想要你那點可憐的自尊心了,不也麻煩別再給我丟人了。”
“嗬,丟人,你還在乎這個?”秦陽喃喃道,閉了燈,躺在床上秦陽呆呆地望著吊燈。
g大還真是沒什麼可想的。
十幾年都一成不變的格局,
單調而枯燥的教學生活,一批又一批飽受夢想與現實落差的新生,
還有書冊堆積如山的圖書。
啊,對了,圖書館。
秦陽突然想起了最近去圖書館看到的那個女孩,回想起白日所見:
圖書館的座位上,有那麼一個姑娘,一件白色襯衫,陽光暖暖。微風習習,她眼帶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