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無路可退(1 / 2)

與所有技術軍官一樣,嚴國榮在海軍的經曆非常坎坷。

“技術類軍官”的前身是風帆時代的航海長與帆纜長,數百年間,這兩個所謂的“長”都是士兵,而不是軍官,得到的待遇僅比普通士兵好一點。直到海軍進入蒸汽時代,“技術軍官”才首次出現在了海軍的花名冊中。

最初的技術軍官主要是“輪機長”。當時,海軍嚴重缺乏懂得機械知識,能夠使鍋爐與蒸汽機正常運轉的專業人才。將士兵培訓成專業人才,一是成本高,二是留不住人才。讓當時的軍官去幹技術活,又不被接受。

在此情況下,海軍進行了人事改革,將以往的“長”提拔為軍官,即技術軍官。

隨著地位提高,待遇提升,海軍才從民間招募到了足夠多的人才,解決了當時的主要問題。從此,技術軍官也正式成為了海軍的組成部分。隻是,相對於傳統意義上的軍官,技術軍官仍然矮了半級。

發展到現在,技術軍官已經成為海軍不可或缺的成員,隻是地位並沒有隨之提升。

按照海軍的晉升條例,技術軍官的最高軍銜是準將,而且隻有一個準將的位置,那就是海軍後勤裝備處處長。

交談中,白佑彬還了解到,嚴國榮也是陳錦寬的人。

當年,陳錦寬晉升為海軍元帥,接任海軍司令後,最先提拔的就是衛延年,江洪波,嚴國榮這批將領。而在陳錦寬之前,嚴國榮隻是海軍後勤裝備處動力與傳動司的司長,軍銜也僅僅隻是海軍中校。

也就是說,嚴國榮是學輪機專業出身的。

比起其他技術軍官,這或多或少是一個缺憾。畢竟,在海軍設立後勤裝備處之後,離任處長要麼是學槍炮出身的,要麼就是學艦船設計與建造出身的,嚴國榮還是第一個學輪機出身的處長。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陳錦寬的提拔,他永遠都到不了現在的位置。

“其實,元帥是個很不錯的人,隻是太過於堅持海軍的理念,得罪了不少人。”嚴國榮點上了香煙。“這些年來,元帥一直致力於海軍改革,希望能夠打造出一支更有效率,更有戰鬥力,也更加團結的海軍,隻是事與願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元帥挑戰的是帝國海軍數百年來的陳規陋習,是帝國海軍最肮髒,最醜惡的一麵。直到現在,仍然有不少人覺得元帥的做法不可理解,不可接受。可是,誰又能夠理解元帥的想法?”

“將軍,你喝得太多了。”白佑彬奪過了酒瓶。“即便沒有任何人能夠理解,我相信,曆史最終會證明元帥的努力。”

“曆史?”嚴國榮笑著搖了搖頭,“等到曆史來證明的時候,恐怕帝國都不存在了。”

白佑彬微微皺了下眉頭,朝關著的房門看了一眼。

“哎,不說這些了。你才加入海軍,我就給你灌輸這些負麵信息,會消磨你的鬥誌的。想當年,我在加入海軍的時候,何嚐不是你現在這個樣子。”嚴國榮慘慘的笑了下,“看完那幾份文件了嗎?”

白佑彬點了點頭,同時暗暗鬆了口氣。

“說說你的想法吧。”嚴國榮拿起了筷子,“現在,我們需要更多的思想,需要一些外來的意見。說實話,新戰艦的性能指標遲遲訂不下來,不僅僅有艦隊的原因,我們內部也有阻力。”

內部阻力?

白佑彬微微皺了下眉頭,忍著沒有問出來。

“有人說,如果帝國是一輛馬車的話,海軍就是這輛馬車的輪子。可是,現在四個輪子有大有小,前進的方向也不完全一樣,如果不能改變現狀,這輛馬車遲早都得散架。”嚴國榮歎了口氣。“少尉,我看過你的學曆檔案,成績相當優異,而且你在畢業前還發表過一篇關於海軍火炮的論文吧?”

“這……”白佑彬撓了撓頭皮,有點難為情的樣子。

“好像叫《海軍火力與未來海戰的簡單剖析》,我沒有記錯吧?”嚴國榮放下了筷子,沉思了一下,又說道,“雖然論文中有很多謬誤,但是有一點卻說得非常正確。原文我不記得了,大概意思是,隨著探測技術,冶金技術,以及火炮製造技術的進步,未來海戰中,交戰距離將越來越遠,艦隊決戰將不再是視距內的戰鬥,而是視距外的戰鬥,提高海軍火炮的遠程打擊能力,將是艦隊決戰致勝的關鍵。這其中,你提到了兩個關鍵,一是遠程探測與測量技術,二是主炮的遠距離穿甲能力。”

“將軍,那隻是我一時之想,其實……”

“想得很正確,事實也正是如此。”嚴國榮壓了壓手,“實際上,不管是帝國,還是美國,乃至英國,都在致力提高主力艦的遠程交戰能力,而且關鍵技術就是你提到的那幾項,特別是遠程探測與測量技術。南京電子一所你知道吧?”

白佑彬點了點頭,杜齊蜚就是南京電子一所的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