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南岸,說風就是雨。看著風雨漸漸來臨,明蘭覺得自己的心好想沒有原來那麼傷心了。
或許在別人看來,長得好看,學習不錯的明蘭看上趙廷佑,是趙廷佑的福氣。
可是趙廷佑卻不是這麼的覺得。自己所要的隻是一個可以居家過日子的女人,讀書好,有一定的作用,可是對於自己而言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好處。
李翠鳳和自己可以說從小玩到大,兩家離的近,平日裏還多有聯係。
而且趙李兩家還訂有婚約,趙廷佑自小就是和李翠鳳一起,從小就聽到別人都說“那是你媳婦兒”。孩童時雖然不知道“媳婦兒”是什麼,可是這個觀念從小就有。
漸漸的長大了,明白事理了,心裏就多了一份對李翠鳳的責任。
對於明蘭,趙廷佑覺得那個姑娘真的很好,可是那麼好的姑娘,自己並配不上。
當然即使這些話沒有人對他說,他自己也知道。美好的東西誰不喜歡?可是喜歡也是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的。
就如明蘭,她是很美好,可是自己卻沒有那個能力保證,以後他嫁給自己不受苦。
既然給不了她承諾,那就斷了她的心思,這樣對誰都好。
不得不說趙廷佑其實也還不錯,還是有責任心的。
“吧嗒……吧嗒……”雨一滴一滴的落下,看著雨落地,在青石板上濺起的小水珠,有再次的落下,明蘭的心也跟著沉靜下來。
沒有同意就沒有同意吧,畢竟這麼久了,一直就自己一個人在哪兒付出,即使是自己願意,可是時間久了,又有誰可以忍受?
人生在世不稱意十有八九,所以自己又何必強求?
按自己的條件可以嫁一個條件好的人家。因此這份感情也就是放在心裏了。
其實明蘭什麼事情都明白,在家裏,有父母哥哥的照顧,若是嫁人了又有幾家可以像在自己家那麼舒服。
即使如今已經沒有“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理論了,可是有許多人會將這十二個字融入自己的行為中。
所以說這個時代也是由這些老舊的觀念影響著的。
當然這些話還是自己知道就好,別人未必會理解自己。
其實明蘭一直明白家裏準備把他嫁到四喜叔家。四喜叔家的二兒子就比自己大了兩歲,年齡相差不多,說起話來也可以說到一起。
家裏雖然條件不錯,可是那也隻能在村子裏比較,一家溫飽是可以,沒有像別人家裏有餓飯的。
自己可以讀書,也多虧了父母的辛苦勞動,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的三個哥哥把讀書的機會讓給了自己,她又那裏來的機會?
爹娘說女孩子弱,又不能做重活,讀點書好歹有些用。
哥哥說就一個妹妹,而且自己將來完全可以憑借力氣吃飯,可是小妹就不同。
於是他們雖然也讀書了,可是他們讀的卻沒有自己多。
明蘭一直覺得自己欠家裏每一個人都很多。所以一直都是很聽話的,當然除了喜歡趙廷佑。
想來如今說開了,趙廷佑也要結婚了,自己應該也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