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拆開封蠟,打開字條看了一眼,不僅哈哈大笑:“天助我也。”
師爺在一旁不解的問道“|不知大人喜從何來?”
胡惟庸陰陰一笑道:“宮裏傳來消息,皇上這幾日感懷常遇春病逝,竟是心緒煩亂,連郭惠妃都被斥責,如此一來便是機會。”
師爺心中不解,不由得問道:“大人這話從何說起?”
胡惟庸笑道:“張大奎其人在朝中根基尚淺,隻是與常遇春湯和二人相熟。如今常遇春病逝,湯和遠在中書省,張大奎可謂是獨木難支。本官可借機參他一本,以皇上如今的心境,相必張大奎死期不遠。隻要皇上動了殺心,看誰還能保得住張大奎,哈哈哈哈哈。”
師爺聞言不僅讚道:“胡大人神機妙算,屬下佩服之至。”
胡惟庸一頓才道:“剛剛和你說的那一字真言,現在可以告訴你了,這個字便是‘狠’。俗語說的好,人不狠站不穩。成大事者若沒有狠心,何以成事?”
師爺連連作揖恭維道:“胡大人高見,屬下受益匪淺。”
胡惟庸再次端起茶盞,細細品了口茶,這才吩咐道:“你去請吏部侍郎樊魯璞,及刑部侍郎盛元輔二位大人今晚過府赴宴。”話音一頓,仿若又想起了什麼,這才又補充道:“還有禮部清吏司的趙康趙大人也一並請來。”
師爺在一旁提醒道:“胡大人,明日是老婦人七十大壽,為何今晚請宴?”
胡惟庸歎氣道:“明日上朝,總不能由本官上奏彈劾張大奎吧?如此淺顯之事還用本官再說?”胡惟庸有些不耐,當下揮揮手道:“去辦吧。”
胡惟庸的師爺並不聰明,因為胡惟庸不喜歡聰明的人在自己身邊。愚笨的人有兩個好處:一是聽話,凡事不經思索便會照令行事。二是解悶,無論是下棋還是論辯,勝利者永遠是自己。胡惟庸喜歡這樣的感覺,因為他自己就是聰明人。
“是,屬下這就去辦。”師爺說著,躬身一禮出了書房。
胡惟庸望著師爺出門,心中卻滿是得意:‘張大奎,本官看你此番死不死!’……。
次日淩晨,百官齊聚內皇城外。寅時一過,百官進宮朝拜。
直到百官入了金鑾殿,兩班站立恭候許久,仍不見皇上臨朝。
再等了小半個時辰,宦官一聲長喝:“皇上駕到,百官早朝。”
殿內百官齊齊跪伏餘地,齊聲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直到朱元璋坐上龍椅,這才道:“眾位愛卿平身。”
百官聞聖諭,這才紛紛起身複立兩班。
此刻的太祖皇上朱元璋,由於多日憂思不眠不休,已是形容憔悴了許多。宦官看在眼裏,心知皇上心神俱疲,當下再次高聲唱到:“百官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話音剛落,殿下一聲高唱:“禮部清吏司的趙康有本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