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光複蘭州(2 / 2)

大奎氣道:“休要多問,速速備馬。”

楊小虎不敢耽擱,連忙給戰馬備了馬鞍。大奎提槍上馬之際對楊小虎道:“你收拾一下,等我回來。”楊小虎連忙稱是,眼看著大奎策馬走得遠了。

大奎一路揚鞭,隻片刻即來到左路軍大營。

守營軍士都認得大奎,故此也不加攔阻,大奎一路策馬到了左軍大帳。

翻鞍下馬,將手上韁繩交由門前士卒,大奎疾步走進營帳。帳中湯和正與一名偏將議事,大奎一進門,便聽到湯和哈哈笑道:“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

大奎不僅莫名其妙。湯和嗬嗬笑著道:“大奎兄弟來得正好,我來引薦一番。”說著一指身旁就坐的偏將道:“這位是你的同鄉,也是你的同宗。你還記不記得是誰啊?”

大奎聞言一愣,仔細看了看這湯和所說的自己同鄉,這人麵相清瘦卻是精神奕奕,年齡已過而立。大奎看了半晌也沒認出是誰來。

湯和見狀不禁莞爾,那偏將起身抱拳道:“末將張溫,見過張將軍。”

大奎沒說話,張溫卻是笑道:“當年與將軍初見時,將軍還是個打柴的樵子,多年不見物是人非。將軍如今名滿天下,張溫欽佩之至。”

經此一說,大奎不僅恍然大悟。當年大奎與湯和在濟州初見時的情形曆曆在目,而這個張溫便是跟從湯和從軍的獵戶之一。(詳見第一卷第三章)

“哎呀,原來真是同鄉啊。”大奎走上前去與張溫握手言笑,良久這才各自落座。

原來張溫本在京師樞密院供職,此番卻是作為信使來到了蘭州。俗話說得好: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此刻身在異鄉為異客,能見到自己老家的故人,也著實是難得。

敘舊良久,大奎才問起了出兵征討蘭州周邊各州縣的事。

湯和品著茶,笑道:“當下蘭州戰事已定,唯有會寧、靜寧、平涼三地尚在元兵掌控之中。元帥命我左路軍兵分三路拿下此三處州縣,這件事與大奎兄弟的前鋒軍無幹!”

聽到湯和這句話,大奎不僅氣道:“怎說與我無幹?大哥的事便是我張大奎的事,三處州縣分我兩處。”

湯和不僅哈哈大笑,大奎急聲問道:“你笑什麼?”

湯和笑了半晌才道:“大奎兄弟是急著回家過安樂日子吧。”

大奎被說中心事,不僅老臉一紅。湯和續道:“如今大奎兄弟戰功彪炳,太祖皇上不計前嫌。此番班師回京,大奎兄弟便可天高任鳥飛了,可喜可賀啊。”說罷再飲一口茶。

張溫點頭道:“大奎兄弟單槍匹馬殺入蘭州,麾下五萬精兵一日內破城。想當初元帥十五萬大軍圍攻慶陽三月方克城,想這蘭州比之慶陽更為城高壁厚,如此算來大奎兄弟真乃神人也。”

湯和也道:“若論功勳,大奎兄弟居功至偉。此次這些許彈丸小地,便無需大奎兄弟掛心了。”說著與張溫對視一笑,盡在不言中。

大奎嗬嗬笑著看向湯和:“湯大哥別繞彎子,直說吧。我打哪裏?”

湯和一改笑顏正色道:“三處雖是州縣小地,但元兵守軍也有三萬之眾。我已命屬下顧時、戴德二人各帶一萬兵馬去取會寧、靜寧兩地。唯平涼守將敖敦智勇雙全甚難對付,故此需我親自帶兵前往。”

大奎聽到這裏,起身喝道:“何須湯大哥出馬?小弟自帶精騎五千去取平涼。”

湯和聞言勸阻道:“兄弟切莫意氣用事。”

大奎不服氣問道:“那敖敦有三頭六臂不成?”

湯和歎息道:“並未大哥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敖敦其人精於兵法,況且又占據地利,單憑武勇難以取勝。”

大奎聞言哈哈一笑道:“湯大哥無須多心,我張大奎也非有勇無謀之輩,告辭!”說把大奎不等湯和挽留,已是大踏步出了營帳。

大奎回到前鋒軍,點齊精兵五千,與楊小虎一道兵發平涼。

平涼地處六盤山東麓,涇河上遊,為陝甘寧三省交彙橫跨隴山(關山),東鄰陝西鹹陽,西連甘肅定西、白銀,南接陝西寶雞和甘肅天水,北與寧夏固原、甘肅慶陽毗鄰,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明軍攻克慶陽進兵蘭州之際,路過平涼。但卻沒有去拿下平涼,顧忌的便是平涼的地勢易守難攻,為了不耽擱時日故此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