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調兵遣將(1 / 2)

慶陽曆史悠久,夏、商時稱鬼方,為周先祖公劉邑地。西周時稱北豳。春秋戰國為戎狄之地,曾屬義渠戎國。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滅義渠戎國,置北地郡,沿至漢、晉。南北朝西魏時改置朔州,轄彭陽(今西峰區境內)、陽周(今正寧縣境內)、豳州趙輿郡、定安縣、襄樂郡、襄樂縣、獨樂縣(同屬今寧縣境內),北周時廢棄。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慶州,煬帝大業年間改為弘化郡,轄合水、馬嶺、華池、歸德、洛源、弘化、弘德7縣,唐初複為慶州,後改安化郡、順化郡,乾元初(公元758年)置慶州、並升安定軍,統轄順化、合水、樂蟠、馬嶺、同川、華池、延慶、懷安、洛源、方渠10縣;與分設的寧州(轄彭原、彭陽、安定、襄樂、真寧5縣)、原州(轄今鎮原及平涼部分地區)均屬陝西關內道。五代梁時改為武靜軍,後又複為慶州,轄順化、同川、彭原、樂蟠、華池(今合水縣境內),通遠(今環縣境內)、真寧(今正寧)、安定、定平、襄樂、寧州(今寧縣境內)、通遠軍等8縣1州1軍。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50年)置慶州團練,屬陝西路;乾德初複置慶州,慶曆元年(公元1041年)改稱環慶路;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升慶陽軍節度,宣和七年(公元1119年)改為慶陽府,轄安化、合水、彭陽3縣,與分設的環州、寧州同屬永興軍路,原州(今鎮原)屬秦風路。金初改慶陽為安國軍,旋改定安節度;皇統二年(公元1142年)置慶原路總管府,慶、環、原、寧4州同屬慶原路。

後元庭將慶原路改為慶陽府。慶陽城位於陝甘寧三界交彙處,素有甘陝糧倉之稱。張良臣依仗城內屯糧豐足,抱著以逸待勞的心思與大明軍對峙。徐達將之圍困,曆經月餘仍未攻克。湯和援軍一到,立即加入了攻城大戰。

‘咣咣咣咣……。’大奎手持菜刀將老霍遞過來的蘿卜白菜係數剁碎,也不論切的是否齊整,隻管一通亂剁。剁的雖是大小不均,能吃就行。老軍們也是忙得不可開交,切肉的切肉蒸饅頭的蒸饅頭。

此刻明軍正在攻城,傷亡很大。故此後軍中特征調生豬三千頭,以供攻城大軍食用。

後軍大帳前的場地上支著幾百口大鍋,每個鍋前均由兵士守著添柴續火。每口大鍋內均是熱湯滾滾香氣撲鼻,隻見油花翻滾真真饞煞人。鍋裏或是白菜燉肉,或是蘿卜燉肉。自古征戰幾人還?一月以來,不知有多少兵士血灑疆場。生也好死也罷,讓兵士吃的好點,卻是如今徐達能對兵士做的唯一一件事。

雖然隻是持刀切菜,但大奎這一番忙碌已是幹了近三個時辰。別人都是半個時辰便換人,但大奎耐力好,別人換了數次班,大奎卻依然不知疲倦般的勞作,如今已近初冬,大奎的軍服卻已被汗水濕透。

夥頭軍正忙得不可開交之際,龐黑虎已帶著一隊人衝進了後軍營盤。

“大奎兄弟,大奎兄弟!”龐黑虎一路疾走一路吆喝。大奎正在忙著活計,聞聽叫喊不禁停下手上的活抬起頭來。龐黑虎在人群裏看了半晌,這才找到大奎的所在。接著龐黑虎三步並作兩步奔到大奎身前,一把拉了大奎的胳膊:“走走走,有大事和你商量。”

“龐大哥,有話便說,何故拉拉扯扯。”大奎說著回手將菜刀放回了案板。

“哎呀,不是我找你,是湯大哥找你。”說話間竟將大奎拉出老遠,無奈之下大奎隻得跟著龐黑虎一路小跑出了營門。

營外早就備好了快馬,龐黑虎與大奎二人各自上馬向前軍大營奔去,身後兵士隨後跟來。

進了前軍大營,遙遙便可聽到炮聲隆隆,殺聲震天。此刻正是攻城的緊要關頭,不知為何湯大哥會差龐黑虎來找。

龐黑虎與大奎下了馬,來到一處營帳。龐黑虎道:“大奎兄弟,這就到了,進去吧。”

大奎有些疑惑,但還是揭開營帳的門簾進了營帳。入眼處,徐達一身帥袍在正堂就坐,兩旁各有麾下將領相陪,湯和也在其中。

見到這陣勢,大奎不僅有些眼暈。剛要退出營帳,卻被身後的龐黑虎攔住。

“大奎兄弟,是元帥和湯大哥有事找你。”龐黑虎嘿嘿一笑,隨即走到一邊站立。

“張校尉,本帥有話問你,你需一一回答。”徐達慢聲細氣的說道。

大奎一愣,當即拱手道:“元帥有話隻管問,張大奎知無不言。”

徐大點了點頭這才問道:“你與擴廓帖木兒交過手,不知其本事如何?”

大奎聞言微微一想,這才答道:“此人武藝……。”大奎說了一半,放眼望向帳內眾將,這才道:“此帳中無人能敵。”此言一出,不僅引來一片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