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元暴動(2 / 2)

經過一晝夜的血戰,元兵戰敗。不是敗在人數上,更不是敗在兵器裝備上,而是敗在了氣勢上。暴-民殺人是為了銀子,有時銀子可令人喪心病狂,這一點古今皆然。百姓窮怕了,如今殺人便像是挖金礦一般。

元兵被逼無奈之下開戰,是為了保命。而暴-民開戰是為了銀子,為了銀子可以不要命,您說哪一方厲害?

順元城中的元兵的兵營在城南大營,此刻的大營已是屍橫遍地滿目狼藉。十餘萬暴-民紅著眼睛,拿著一切可拿的武器。有從元兵手上奪來的刀槍,有鋼叉木棍,更有菜刀擀麵杖,總之琳琅滿目無奇不有。元兵節節敗退,而城主守備阿拉坦倉隻帶著萬餘騎兵由南城門殺出一條血路衝出了城,剩餘元兵兩萬餘人苦戰到最後棄械投降。

大奎聽到這個消息時,不禁驚得呆若木雞。這怎麼可能?平日裏安分守己的百姓,竟然具有如此破壞力?五萬元兵消滅一萬餘人,其餘或逃或降?還沒等大奎回過身來,城守府已被民眾堵得水泄不通,虧得瑤族兵士盡力攔阻才沒有被他們衝進來。大奎心知肚明,他們是來要銀子的。

大奎喚過盤步問道:“城內最大的錢莊是哪一家?”

盤步想了想道:“合盛元。”一頓之後盤步又道:“‘合盛元’不光在貴州行省,在廣西湖廣一帶也多有票號。”

大奎不禁問道:“這兵荒馬亂的,錢莊裏能有銀子嗎?此次所需一百萬兩上下。”大奎平日裏少跟錢莊打交道,故此也不知道其中的規矩,倒是孟歌深知其中奧妙。

“賢弟有所不知,這開錢莊走的是流水賬,現銀皆有銀庫所藏。既是開錢莊自然是黑白通吃,方能左右逢源。”說著孟歌想了想才道:“早年我在順元城殺豬的時候,也曾知道些‘合盛元’的事情。”

其後孟歌便對大奎細細講解了錢莊的一些事情。

(錢莊在唐宋時期便已出現的一種信用機構,是銀行的雛形。起源於銀錢兌換,其後逐漸發展為辦理存放款項和彙兌。不同區域的名稱不同,也根據規模的不同有其他稱謂,如銀號、錢店。莊銀號在各個時期經營的業務多有不同,就民國時期而言,有的是前朝沿襲下來的,主要有以下四項:發行兌換券性質的莊票,洋厘和銀拆,經營存放彙、貼現、兌換及其他信用業務。)

而‘合盛元’在順元城,可謂是笑迎八方財。掌櫃是蒙古人,據說其母親是壯族人,父親是蒙古人。其祖上既是靠鑽營投機起家,到了他這一輩上已是家大業大。由於其身份特殊,與蒙古人及當地百姓多有交集,再者黑白兩道也都有朋友,故此他的錢莊生意紅火,票號遍及幾個行省。

既然是幾個省的大錢莊,那麼又怎麼會少了銀子?

經過孟歌這麼一說,大奎這才放下心來,遂吩咐盤步道:“叫民眾選出代表隨我到合盛元錢莊提銀子。”

盤步答應一聲,這才出門而去。

很快,進城的民眾選出各寨的頭人,城內的民眾選出德高望重的長者。一行十餘人進了守備府。守備府內早已打掃幹淨,大奎就地取材,叫人備了茶點。這才對孟歌道:“還要勞煩孟兄走一趟錢莊,請掌櫃的前來議事。”

孟歌答應一聲,帶了十餘瑤族兵士出門而去。

大奎坐在哪裏,卻是談笑風生,一派悠閑自得的模樣。懷裏有銀子,說話都氣順。

“眾位頭人,眾位鄉鄰。各位放心,等合盛元的掌櫃一到,即可發放銀錢。”大奎說著品了口茶,可各寨的頭人及選出的代表卻哪裏有心喝茶。

大奎思慮了片刻,這才笑道:“如今順元城已盡在掌中,本官不日便會回京複命。不知這城守之位你們可有人選?”此言一出,在座眾人不禁相顧無言。

這個問題還真是棘手,每個人都是為了錢賣命,卻沒真正想過誰當家的事。眾人討論來討論去,最後決定,那一方人多卻又德高望重,那一方便當這個城守。

既是如此,大奎也不反對。在座的都是順元城舉足輕重的人物,既然人家要這麼選,那麼大奎這個外人又何必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