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朗目山退敵(2 / 2)

王西元一介文弱,心知多一個人便多一分力量,心中早巴不得呂冰燕的人馬將他們送到雲南中慶城(雲南昆明)才好。

雲南中慶城春秋時為滇部落領地,戰國時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楚國大將莊嶠率部入滇,後變服隨俗,建立‘滇國’。滇國故城相傳在今昆明城南晉城附近,待考證。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置益州郡,郡治滇池縣(今昆明市城南),下轄穀昌等24縣。蜀漢建興三年(225)為穀昌縣,屬建寧郡。西晉時更名為晉寧郡,隋、唐初為昆州。昆州城疑在今中慶城城南昆陽。唐代南詔國於公元765年在滇池北岸築拓東城,設拓東節度。宋大理國時為鄯闡府。鄯闡城在拓東城基礎上向西擴展。元朝改為中慶路,至元十三年(1276)設‘雲南行中書省’於中慶城,從此中慶城便成為元人控製雲南的中心。中慶城占有鄯闡城西部,向北擴至五華山。王西元與大奎此行便是要抵達中慶城,去麵見梁王把匝刺瓦爾密。

“如此有勞呂姑娘了。”王西元拱手為禮,呂冰燕盈盈一笑算是回禮了。

王西元與呂冰燕說話的檔口,大奎正在忙著卸甲脫袍。天太熱了,穿著長袍已是受罪,何況再加上百餘斤的甲胄?所有兵士皆是身著短褂,大奎自然不會為了麵子去在大熱天的穿起長袍。王西元看看天色已近午時,這才命令隊伍再次出發。

當隊伍行進到朗目山口,大奎望著前麵山巒險峻,峽穀兩側叢林密布,心底沒來由的一陣悸動。想當年安豐之役時,老鷹嘴一戰紅巾軍損失慘重。這朗目山峽穀的地勢比那老鷹嘴尤要險惡三分。為求穩妥,大奎揮手喝道:“停止前行。”

車馬隊伍聞聲止步,王西元揚聲問道:“張大人,何故停止不前?”

大奎望著前方峽穀,半響才答道:“我等旅途勞頓,此刻正值晌午,就在前方的林邊草地埋鍋造飯,過了午時再行不遲。”說著,大奎雙腳一磕馬腹,策馬向著那片林地行去。

王西元身為安撫使,隻管招撫事宜,畢竟大奎曾是行伍之人,這行軍之事對大奎自然是言聽計從。車馬就在穀口首尾相接圍成一個大圈,圈裏安了幾座帳篷。這帳篷是供王西元及大奎歇息的,大奎可沒心思歇著,把這帳篷讓給了司馬燕及呂冰燕。

“盤步,吳涯,你二人帶上繩索弓弩及引火之物跟我走。”大奎吩咐完畢,又對王西元道:“我三人前去打探,若有變故當以狼煙示警,若無事我們去去便回。”

王西元拱手為禮道:“有勞張大人了。”

“同為朝廷效力,何來有勞之說。”大奎說罷便帶著盤步及吳涯向峽穀行去。

所謂登高望遠,大奎帶著盤步及吳涯來到一處險峰底。這山峰足有百丈高,此處山壁陡峭險峻,遙望山頂雲霧繚繞時有鳥雀飛掠,若要從此上山除非肋生雙翼。

“張大人,我們在此攀岩上山?你不是說笑吧?”吳涯此刻早驚得膛目結舌。

大奎微微一笑道:“這山壁雖是險峻,但要上山卻還不難。”

盤步站在一旁卻是不聲不響,他是獵戶出身,爬山蹬坡的本事自然是有的。如此卻苦了吳涯,吳涯是久在公門養尊處優慣了,這麼險惡的山崖莫說是攀登,就是見都沒見過。

大奎對吳涯的驚慌神色視而不見,隻是續道:“本官先行一步,你二人隨後跟來。”大奎說著便向右側行去,盤步吳涯向著大奎所行的方向看去,原來那裏數十丈遠處有個緩坡可直通山頂。

“哎呦,我還真以為張大人要徒手登岩,原來那邊有上山的路啊。”吳涯說著自嘲的笑了笑。盤步也笑了,原來義父也是滿風趣的。

大奎在前,盤步及吳涯緊緊跟隨在後。三人披荊斬棘一路向山頂攀登,待到了山頂曉是大奎武功精湛氣力悠長也是出了一身臭汗,盤步更是大汗淋漓氣喘籲籲。再看吳涯早把身上褂子脫了,精赤著上身,身上像被水洗過一般。吳涯與其說是登山,不如說是爬山。虧是盤步時常拉他一把,不然他能否登上山頂還要另說。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唐代文豪杜甫《望嶽》中的一句千古絕唱。

大奎身在高處眼望群山疊翠,不禁心生感慨,輕聲讚道:“真美啊!”

盤步沒言語,吳涯卻是氣喘籲籲道:“真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