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雷霆之怒(2 / 2)

刑部衙門便坐落在城西門左近,大奎也沒去過。到了西門問過守門的兵衛,便再次取道向南而行。那守西門的兵士見到這大半夜的竟有一個三品大員去刑部,心中不免滿是疑惑。

望著大奎等六人策馬遠去,這兵士猶自搖頭歎息。現今吳王正要舉兵北伐,應天所有的文武官員俱是一派繁忙,今番見到大奎等人夜半趕路,雖是情知原由卻不勝感歎。

大奎等人到了刑部衙門各自翻身下馬,門前的衙差見到來了上差,當即過來見禮問詢。

大奎也不囉嗦,直言道:“速去通報,就說江南通政使張大奎奉吳王口諭前來辦差。”

那衙差哪裏還敢怠慢,當即回身向衙門內奔去。一旁另有一人當下引了大奎等人向衙門內的後廳走去。大奎雖然不知道這刑部的主事之人是誰,但他知道一旦自己掌握的名冊交到他的手上,那才是腥風血雨的開始!

大奎到了刑部衙門後廳客位落座,五名侍衛在其身後站定。這裏雖是刑部衙門,但據說這刑部衙門最大的官便是刑部侍郎劉宗巨。如今江南初定,大明官署中還沒有係統的六部。而這所謂的刑部也隻是初具規模。大明的所有地方衙門包括京城應天,也俱是沿用元朝的老房舊物。

刑部侍郎為正三品,與大奎是同級。但大奎掛著一個太子太保的二品虛銜,雖是虛銜但在官場中不過是捧臭腳的名頭。

不多時,門外呼啦啦進來了一群人。大奎這才站起身來,進來的這群人見到大奎便紛紛見禮,大奎也不客套。當先揚聲道:“本官江南通政使張大奎,奉吳王喻前來辦案,請列為大人鼎力相助。”進門的眾人齊齊拱手,當下又是一番客套。

這群人中當先一人與大奎一樣,也是一身紅袍,年紀輕輕一臉的書卷氣。大奎猜想,想必這就是刑部侍郎劉宗巨了。果不其然,這年輕的官員上前一步向大奎拱手道:“本官刑部侍郎劉宗巨,見過通政使大人。”由於大奎與之平級,故此連忙還禮。

見了禮,其後便是該談正事了,刑部侍郎劉宗巨隨即問道:“張大人,不知吳王有何差派?”大奎望了望眼前的一幹人等,卻答非所問道:“在場眾人請一一報上名來。”

大奎說完即從身後親隨手上接過了木匣,打開木匣取了一本賬冊出來。

一群人頓時交頭接耳,劉宗巨也是一頭霧水,但仍是當先答道:“刑部侍郎劉宗巨。”

大奎點點頭打開賬冊,細細查找。半響才道:“恩,沒有!下一個。”

“刑部司務段宏宇”一名青袍官差站出來拱手答道。

大奎又是一通翻找驗看,看了半響方道:“恩,沒有!下一個。”

“刑部校尉吳浩龍。”出列的竟是個武官,大奎不由一愣。

劉宗巨當即道:“刑部初立,凡有緝捕之事皆有校尉行事。”大奎聞言點了點頭,再去賬冊上一一細查,還是沒有。

其他眾人也都一一報上了姓名,卻皆是帶兵校尉。可喜的是都不在賬冊上,大奎這才放下了心。餘下的事便是交接了,大奎鄭重其事的對刑部侍郎劉宗巨言道:“本官暗查江南百官廉政,現查出大批犯案官員及江北元庭細作,此是名單。吳王有旨,將名單上的犯官一一拿獲。今次是來刑部備案的。”大奎此言一出,在場眾人皆是議論紛紛。

刑部侍郎劉宗巨回身冷聲道:“但凡鼓噪者,杖刑伺候。”這句話甚是管用,其身後眾人霎時皆是閉了嘴。

劉宗巨從大奎手中接了木匣過來,便命人搬了桌子來將木匣置於桌上。隨即喚來刑部錄事等五人,分工開始對木匣內賬冊及紙簽上的名單一一抄錄。

正當眾人忙的不可開交之際,門外進來一名朝官來。

大奎雖是坐在椅子上等候著刑部備案,可見到這朝官進門卻起身向那朝官走了過去。

“吳王喻!”大奎還未走出五步,這朝官便扯了嗓子一聲喊。

廳中眾人連忙停了手上的活計,紛紛過來跪拜。

許是這朝官如此行事慣了,見到眾人皆跪拜了這才打開吳王令旨意宣讀道:“吳王喻,就江南官員貪贓一案,現交刑部主理。江南通政使張大奎代掌刑部尚書一職。如有所需,江南各地城防兵馬悉聽調動。至本年年底,所有犯官務必一一到案就法,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