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潘夫人(1 / 2)

當年廬州亦是江北紅巾軍的屬地,大宋兵敗廬州即為元朝所得。想象當年的大宋盛況及十餘年的兵戈生涯,大奎不禁唏噓不已。

當夜朱守仁安排大奎便在府中住下,第二日辰時大奎方由朱守仁親自帶著去見了潘磊的家人。路上恐人見疑,大奎仍是一身青衣小帽跟隨在朱守仁的轎側到了潘府。

潘磊祖上在廬州曾是廬州的名門望族,故此家大業大。

大奎隨朱守仁進了潘府不禁感歎潘磊的文武全才。因為進了大宅後再向後走,見到一處院落邊上擺著兵器架及石鎖鐵瓜等練功所用之物。

直至到潘府廳堂見到潘夫人,大奎不禁驚歎,潘磊所描繪的潘夫人畫像,真真是栩栩如生十分傳神。潘夫人三十許人,仍是柳眉如畫杏眼桃腮,卻是個十足的美人。隻見其一襲天藍羅裙外罩比甲,走起路來盈盈若春風拂柳儀態萬千。

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若是將潘夫人和自己的黃鶯比起來,當是潘夫人的資色更勝一籌。這可能與黃鶯好習武事有關聯,黃鶯一言一行皆透露出巾幗英姿,而潘夫人卻是更顯女兒態。

“見過朱大人。”潘夫人走到廳中向朱守仁盈盈一福。

“潘夫人勿要多禮,快快請起。”朱守仁連忙雙手虛扶,待潘夫人站起身來,朱守仁才道:“來來來,潘夫人!本官此來是告訴潘夫人一聲,我潘磊賢弟有了消息了。”

潘夫人聞言大喜,連忙問道:“是何消息?”

朱守仁伸手向大奎示意道:“這位是江南通政使張大奎張大人,此番張大人喬裝過江便是要接夫人前往江南與潘老弟團聚的。”

大奎站在一邊這才拱手為禮:“見過嫂夫人。”

潘夫人聞言不禁問道:“這位大人為何稱呼奴家嫂夫人?”

大奎當下信口開河道:“在江南時本官與潘磊潘大哥義結金蘭成為兄弟,自然要稱呼您一聲嫂夫人。臨行時潘大哥給本官看了嫂夫人的畫像,並交給我一件信物。”

潘夫人不禁問道:“是何信物?”

大奎慚愧道:“那是一支金簪,可惜過江時走的倉促,卻掉到了江裏。”

潘夫人聞言輕輕一笑道:“我夫君臨行時囑托我,若無他的親筆書信斷不可輕信他人。你既無書信也無信物,卻叫奴家如何信你?”

大奎聞言不由得一癟:‘是啊,自己既沒有書信也沒有信物,人家怎麼會平白無故的相信自己?’自己的官服佩劍腰牌連同天蠶寶甲等物皆在江北太平府,如此卻該如何證明自己的身份?

大奎正在為難時,朱守仁卻是笑道:“潘夫人大可不必如此小心,如今江防甚嚴,想張大人過江卻不是一帆風順,信物丟了也屬正常。”

潘夫人仍是輕輕一笑道:“此事且先放到一邊,二位大人即到寒舍請先寬坐,奴家去吩咐下人備辦茶點,請稍待。”說著竟自轉身離去。

大奎與朱守仁不禁相視傻眼,對於大奎的身份朱守仁是深信不疑的,因為當年大奎的威名傳遍大江南北之時,朱守仁便聽說過。更聽人描述過大奎的樣子,如今見到大奎的真人,朱守仁更是深信不疑。

因為大奎身具兩大特點:一,長相憨厚十足的鄉下人模樣。二,武藝高強萬夫莫敵。這長相憨厚便不用說了,如今大奎就在身前,如果不明身份還真會以為大奎是個下人。能孤身一人在五百軍兵的護衛中斬了哈魯赤的首級,這武功自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可如今這潘夫人竟是如此小心謹慎,看樣子卻不相信大奎是從潘磊身邊來的,不光大奎頭疼連朱守仁也是一籌莫展,若是潘夫人不走恐怕大奎也不能一時便走。

潘夫人命人上了茶點果品,便陪坐在正堂。

大奎與朱守仁互相望了一眼,大奎便對潘夫人直言勸道:“夫人,實不相瞞。本官確是大明江南通政使,如今大勢已定,吳王不日便會舉兵北伐,這廬州便是是非之地。夫人還是跟本官過江吧!”

潘夫人沉吟片刻一雙美目卻望向朱守仁問道:“朱大人,你對此事怎麼看?”

朱守仁歎口氣道:“朱某身為華夏子孫卻為韃子效命,心中愧疚萬分。如今張大人前來說降,本官怎麼還能執迷不悟?如今本官心意已決,隨張大人過江投誠!”朱守仁想了片刻又道:“張大人早年曾是江北紅巾軍的神威大將軍,自然是一言九鼎,豈能戲言誆騙你一個婦道人家?”

潘夫人聞言輕笑道:“人心險惡世道無常,神威大將軍的名號奴家也曾聽夫君提起過。奴家聽說其身高八尺形若天神,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啊!”潘夫人這是說的反話,如今的大奎比之從前,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尤其是中了方九天的劇毒後,經過師叔靈慧上人的洗骨伐髓般的療毒後身體已是瘦弱不堪。直到如今身體雖是大有好轉,但卻已不複從前的身形偉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