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見到李田如此,不由皆是心道:“這家夥腦袋定是叫驢踢了,明知道這通政使大人是掌管百官廉政,卻還明目張膽行賄,莫不是嫌命長?”但在座官員雖是如此想,但還是緊隨其後一個個獻媚的送上禮單。
馮師爺迎上前去一一笑納,大奎不由心裏有些沒底。如此收受禮物豈不是明目張膽受賄?心裏雖如此想,但嘴上依然不住介的道謝,眾位官員送上禮單便各自找些理由告辭而去。這禮也送完了,如不走還留下做什麼?這些人久經官場,自然知道這禮儀火候,如酒宴吃到最後由通政使大人叫人送客須不好看。
待到眾人散去,大奎不由有些坐不住了。忙問馮師爺:“如此收受禮物恐怕不妥吧。”馮師爺嗬嗬笑道:“不妨事,大人成婚乃吳王做媒,江南大小官員豈能空手而來?”大奎不禁又問:“那臨安織造李田竟送了宅邸,卻是有些明火執仗。”馮師爺嗬嗬笑道:“大人不必煩擾,那宅邸卻是問路之石,此乃吳王授意。”大奎頓時了然。
當下大奎彙總樓上樓下禮單一一過目,不由一陣驚心。這些官員所送之禮皆是不薄,錦緞玉器等等且不在話下,光是真金白銀竟有近萬兩之多。
馮師爺看了禮單不由笑道:“這些官員皆知分寸,所送之禮恰到好處。”大奎不禁咋舌,這些禮物如加上錦緞玉器何止萬兩,這還叫恰到好處?但此刻大奎關心的不是這個,先搬了家娶了媳婦再說。
太湖素有五湖之名,湖中尚有大小島嶼數十座,島上峰巒疊嶂號稱太湖七十二峰,如今雖是冬季卻不掩風光旖旎湖光山色。太湖東岸有一小縣名曰吳縣,此地歸於隆平府治下。縣雖小,但憑借太湖之名卻稱得上天府之地魚米之鄉。
離太湖東岸數裏處有一座小山名曰大夫山(此山為豐郎杜撰),山上勁鬆古柏四季常青。山下一處大宅占地極廣,與農舍田園比鄰而居。此宅邸背靠山巒遙望太湖,暖陽冬雪映照粉牆綠瓦飛簷樓宇,稱之洞天福地亦毫不為過。
大奎與馮師爺二人雙騎而來,遙遙一望之下大奎不勝感歎:“俺那親娘,這房子忒粗克了。”馮師爺不解問道:“大人,這粗克是何意?”大奎忙遮掩道:“哦,沒什麼,本官讚歎這處宅子漂亮而已,走吧。進去看看”
二人來到大門前,隻見迎麵垂花門樓雕梁畫柱,門樓下橫掛匾額,上書:張府,兩個行楷大字。大門高足丈二寬近兩丈,門上朱漆塗就異獸吞環。門前五級青石台階直通路邊,石階兩側各有一隻石獅蹲踞,張牙舞爪狀似欲擇人而噬,雕工精湛栩栩如生。